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有人說:

“996”工作制不人道

早上9點上班

晚上9點下班

每週工作 6 天

要是自己活在古代

工作就沒這麼緊張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然而……

你真以為古人上班就那麼輕鬆???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下面我們就回到古代,扒一扒古代人職場上的那些事兒,一起看看古代上班族的日常。

起得比雞早,還要跑得比馬快

在中國古代社會階級分為「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最辛苦的肯定就是農民兄弟,但其實不然,農民兄弟的起床時間真的算不上早。那些手捧金飯碗的政府公務員與農民兄弟相比,簡直就是辛苦的代名詞。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在古代的時候公務員上班的時間,為體現皇帝勤勉,一般規定為卯時,一般是凌晨5到早晨7點,比我們現在大多數上班族上班都要早。我們常說的“上班去點個卯”,就是從古代傳過來的,就是因為在卯時,所以也叫“應卯”,翻譯過來就是「點名」。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到官府衙門上班叫“上衙”、“衙參”、“上值”;政府的高級官員去皇宮裡面開早會叫“上朝”、“朝參”。

如果古代公務員看到現代人“朝九晚五”地工作時間,估計會羨慕死,在古代往往在雞一開始叫的時候就得起身準備呢。《詩經·齊風》中的《雞鳴》,說的就是春秋的時候齊國官員去上班的情況:“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公雞叫時,官員們已準備好上朝了;“東方明矣,朝既昌矣”:當東方已經亮時,官員們都已經在朝堂上站滿了。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為了每天能準時趕到皇宮上班,許多住的稍微遠一點的官員,不得不在半夜 3 點鐘就開始起床動身。畢竟辦公場所是金鑾殿,在皇帝跟前晃來晃去的人,儀容儀表是基本的職業要求,要花時間整理妥當才能出發,加上交通條件不太好,上班的通勤路上,走上一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兒。

古代上班很早,下班也比較早。清朝時期,春夏下午4時下班,秋冬下午3時下班。雖然下班挺早,但於路程遠的人來說,到家也已經很晚了。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據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29歲開始了“西漂”生活,在西安當小公務員,剛開始經濟條件不怎麼好買不起房,二環房子又貴租不起,就在渭南租了一套,因為距離太遠太遠太遠太遠了,白居易當時的情形跟現在蝸居在五環外的“北漂”差不多,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上下班的路上。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為此,白居易還專門寫了一首《晚歸早出》的詩:

筋力年年減,風光日日新。

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

何處臺無月,誰家池不春。

莫言無勝地,自是少閒人。

坐厭推囚案,行嫌引馬塵。

幾時辭府印,卻作自由身?

其中“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意思是下班走路回來時間已經是深夜,第二天還要一大早起來上班。我們可憐白居易雖然下班還比較早,但是沒有地鐵和共享單車,他回到家的時候,只能是天已經黑透了。白居易還萌生辭職的想法,好在他 50 歲的時候在長安買了套房子。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在明朝的時候,大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禁止所有官員騎馬乘轎。所以,每天清晨剛微微亮的時候,能看到大批的官員,迎著朝陽在紫禁城下暴走。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上班爽不爽,得看皇帝心情

現代人每週起碼工作5天,那古代的公務員呢?當然看他的老闆啦!有數據顯示,中國古代大部分的皇帝平均壽命為 39 歲,除了照顧後宮三千,平常的工作才是死太早的主因!

我們以為皇帝的夜生活是這樣的: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其實,皇帝的夜生活是這樣的: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皇帝也是加班帝啊!!工作的辛苦程度,官員們深有感悟,皇帝自然也很清楚。漢宣帝時,早朝每五天一次,是位會玩的主兒。唐太宗李世民年輕的時候,早朝三天一次,後來歲數大了精力不濟,才改為五天一次。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最慘的應該是明朝官員,朱元璋天生精力旺盛又敬業,早朝每兩天一次,官員休假制度是非常苛刻的,1 年只有 3 天的假期,分別是春節,冬至和八月初八(朱元璋的生日)實在太過分了!!老祖宗這麼拼,朱家的部分後輩們也不好意思偷懶,早朝多是每三天一次。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然而,到了嘉靖時期,由於前幾個長輩工作成績太過突出,嘉靖喪失了前進的動力,連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於當道士煉丹修仙。而他的孫子萬曆皇帝,以連續28年不上朝,成功刷新了爺爺嘉靖的紀錄,至今是在排行榜上的南波萬。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說完辦公時間,該說說上班的條件吧。在宋朝以前,官員們上朝還是有椅子坐著的。而到了宋朝的時候,官員就只能站著說話了。後來,蒙古人當政,大臣有事情要彙報,跪著啟奏就行。接著,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但是跪著講話的陋習卻保留下來了。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最後清朝一統後,把下跪演繹到了極致,有官員竟然跪死了。一些腦瓜靈活的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發明了護膝。

遲到的後果很嚴重

古代上班也是有嚴格的“考勤制度”的,官員考核,嚴格遵循「清、慎、勤」的標準。其中,「勤」就是按時上下班,遲到或早退都是有違職業道德的行為。上班遲到可不是簡單粗暴的扣工資,情節輕的就是屁股被打上幾大板子,情節嚴重的那可是小命就保不住啊。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古代由各朝各代的法律法規不同,對遲到的懲罰措施也是花樣百出:

【先說說人性化一點的處罰】,也就是和現代人一樣——扣工資。唐朝和清朝是這一措施的積極執行者。

【再說說不人性化的處罰】,也就是打屁股。元朝和明朝就對此情有獨鍾,不少官員屁股險些被打成四瓣。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我們就以明朝為例,文武百官有遲到或是曠工情況,屁股挨20下;曠工三天,自動升級為40下;曠工二十天,二話不說來了就是100下伺候著。曠工五十天的,那還是別去了,趕緊收拾家裡的金銀細軟攜家帶口流亡海外吧。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正是有這種懲罰措施,讓不少官員唯恐上班遲到。史書記載:在明朝一位住在郊區的官員,有一天可能睡過了頭晚起了一會,怕朝會遲到菊花殘滿腚傷,一路就是跑,可當天天公不作美,竟是雨雪天,奔跑慌亂中沒看清方向,結果一不小心竟掉進了御河,當場命喪九泉……

當然,對於有些仗義執言的官員來說,屁股挨幾下並不算什麼,可是面子有點掛不住,很丟人啊。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上班的交通工具

那麼,古代人“遲到”還有可能出人命,住的遠的咋辦?

唐宋提倡騎馬上班,特殊情況下才允許乘車。後來,慢慢就開始流行坐轎子上班,坐轎子上班的一般是文官和歲數大的老者為主,武官一般騎馬,但文官坐轎是有規定的,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坐轎子,三品以下的還得騎馬上班。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古代上班乘的車是與身份相匹配的。車輪多少、拉車馬匹數量都是明文規定的。車輪越多、用馬越多,車的檔次和車主的身份越高。需要說明的,古代官員上班所乘交通工具,也是朝廷配發的“公車”,但是司機(轎伕)得自己花錢養著。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別跟皇上耍小聰明

正常情況下,官員是不能不曠工的,大家看一下唐朝的《唐律疏議•職制五》中有明文規定: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如果不能去上班,需要說明具體情況和理由,並且在“花名冊”上註明原因。如果遇上皇帝主動取消早上的上朝,即“放朝”,仍然要到自己的衙門去坐堂,處理事情。地方上的基層公務人員考勤雖沒有京城嚴,也要按時簽到的,即使是去出差,也要寫清楚不能到崗具體原因。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在宋仁宗時期,曾出現朝中有 33 人一起請病假的行為藝術。皇帝很生氣,當即拿出解決方案,下旨規定:如有官員請病假,皇帝會派出醫官,對請假的人進行全方位體檢。

到了第二天一上朝,皇帝樂了,朝堂之上該到的人都齊啦。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這就是悲催的古代上班族,無數個挑燈夜讀的孤獨夜晚,見證著他們一步步走向權力之巔,表面光鮮的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絕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中國古代的公務員上班,究竟有多遭罪?

好啦, 各位朋友們,有關古代公務員是怎麼上班的,咱們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拾趣",謝謝您花寶貴的時間看完本篇, 看完的夥伴們動動您小手指點個贊再走好嗎,也好讓我知道是您來過了!那我們明天見!

【今日話題】:今天的公務員上班和古時候的公務員上班,哪一個的幸福值高?期待您的留言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