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是個什麼人物?

方130159569


介子推,是一個沒多大實力,從一開始就跟著晉文公混,結果還被髮達的晉文公忘的一乾二淨的倒黴鬼,充其量是被晉文公恩情所累的可憐人。


中國有一個節日叫寒食,就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用來紀念介子推的,為什麼紀念介子推呢?因為他是被晉文公放火燒林燒死的,關鍵是燒死的這人可是在晉文公快餓死的時候把自己兩大腿的肉割給晉文公吃的人。 重耳在逃難的過程中有一次好不容易從別人那裡獲得了一點糧食,結果走到半路上被人偷了,然後走到荒山野嶺的地方找不到任何東西吃。重耳餓得雙眼發花,看石頭都能看出包子的幻覺。

介子推就覺得這完全是自己無能的錯。經過考慮,他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解決重耳餓得頭暈眼花的問題。我想了想當時春秋時期是以青銅兵器為主的,割自己肉恐怕血流了不少,沒疼死沒感染就已經是介子推的大幸了。而且重耳一吃就是幾天,介子推基本把自己的腿肉割的差不多了,走路走不了,重耳自然看出來問題了,當然是感動呀,許以他日發達以後,予你高官厚祿。


等重耳終於回到晉國後,意氣風發的重耳馬上對以前跟著自己混的小弟進行了封賞。然後把介子推給自己割肉的事是忘的一乾二淨。然後替介子推打抱不平的門客寫了一首詞,給貼在了重耳門上,相當於今天的掛橫幅吧,這個橫幅上這樣寫的:

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

這件事當然很快就傳到了重耳那裡。重耳趕緊叫好儀仗隊,和自己一起去介子推家。結果介子推趕緊收拾東西,帶著老孃趕緊從後門開溜了。對此介子推認為:

我要是現在出去做官,會讓天下人都知道,我介子推故意擺架子,要高官,是用恩惠要挾重耳的,會把我看成沽名釣譽之徒。就這樣 介子推帶著老孃,跑到了綿山去隱居了起來,讓重耳了個空。


這件事情出來之後,介子推成為了全晉紅人,全晉都在傳說他的操守。然後把重耳架到了為難處,給人一種忘恩負義感,然後重耳為了自己的名聲就放火燒林,然後介子推為了名聲死活不出去,就這樣和自己的老孃一起活活的被燒死在了綿山裡。

這下好了,兩個人想要的名聲都有,愧疚的重耳給了介子推一個紀念日,每年三月一個月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少量的食物,被稱為寒食。到後來, 這一個月也慢慢變成清明節的前一天。


籽秋


今天我們來聊聊介子到底是個什麼人物。

介子推,家居定陽(即今介休)。他本有蓋世才華,治世經綸。但他看透了腐敗的社會,對當時“群雄爭霸”的時代感到不滿,不願去考取功名。直到重耳公子折節下交,柴門求賢,他都一再拒絕。後來由於介母要尋自盡,才逼得介推出仕,完成大業。他追隨重耳後,便毫無二心,一心效力。

當重耳被寺人披追趕,處於困頓之時,是介推給以鼓勵,勸導重耳要想旋轉乾坤,就得濡首焦額,哪有飽餐高眠的英雄?

當重耳困餓秋槐之下難以前行赴齊時,是介推忍痛割股,獻上一碗肉羹,與公子充飢。

當秋風料峭,奚齊、卓子二賊領兵圍剿重耳之際,又是介推為公子脫難,出謀劃策,作了公子的牢固長城。

前面三種遭遇,突出介推運籌帷幄,沉著應付機變,才使形勢轉危為安,逃入齊關。

那時齊恆公拒不出兵解圍,還要大用介生,且把重耳綁交晉方時,又是介推七天七夜,不食不寢。初是哭哭啼啼,繼而責罵豎刁拉攏,最後以激將法用如鑄妙語、雄辯辭令,激動了齊君,終由晉將配合齊方反擊了奚、卓之賊,拯救了重耳。這裡再次刻畫了介推的精神面貌,他是一個爵祿不愛、殺戮不懼的真丈夫。

關於重耳婚姻的事情上,又是介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重耳先是辭退婚姻,後相思齊姜而臥病不起時,介推從中周旋,終於作伐,使一對天生的英雄美女成婚。

當重耳戀美忘歸,不謀大事,沉湎與美好愛情生活之際,又是介推獻書設計,與齊姜合力而行,苦言勸諫,才把重耳騙回晉國,重振國家,使公子完成大業。

大功告成,論功行賞,介推理應獲得高官厚祿,然而此時的介推,卻一別重耳歸隱去了。

介推他想的不是自己,更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國家的前途。可為是有忠有孝有廉有節有義有情的高尚人物。


當年的你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春秋晉國人。晉國內亂時,隨重耳(晉文公)流亡諸國避難,19年間歷盡“險阻艱難”,曾在重耳快餓暈時“割股啖君”而活之。重耳感激涕零,許之日後如就君位,必予重報。

重耳在秦國力助下,返晉平內亂,即位為晉文公,大賞追隨之人。介子推因隨重耳回晉後,淡泊名利,歸家隱居綿山“不言祿”,並賦詩一首以明心志,所以晉文公“賞從亡者未至隱者介子推”。

晉文公見詩深悔,派人召其受封。知其隱居後,晉文公親率人馬尋訪綿山。因綿山地形複雜且山高林密,終無處尋。晉文公令三面燒山,欲逼介子推出山。三日後大火熄滅,介子推已與母親被燒成殘骸。晉文公在屍骨旁的柳樹洞中發現了介子推用血寫成的遺詩,悲慟之餘,伐被燒焦之柳木製木屐,以懷念介子推。並令在介子推的罹難日禁火寒食寄託哀思,是為寒食節之由來。

北宋1017年,宋真宗詔封介子推為潔惠侯。

介子推被後人尊為“忠臣之典範”、知識分子的榜樣。宋代詩人黃庭堅在《清明》中讚美他:“士甘焚死不公侯,滿眼蓬蒿共一丘。”


2許雲輝


介子推是誰?他是春秋時期跟著晉文公重耳流浪的一個小人物。可是對於後人來說他又是一個大人物,因為清明節就是因為紀念他才設立和發展的。

介子推的故事需要從晉文公重耳流亡說起。

晉獻公時代,寵愛“二五”及驪姬;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設計趕走了重耳與夷吾。成功讓自己的兒子坐上王位(雖然沒多久就導致晉國內亂,自己和兒子都被被殺了)

而重耳一向賢名在外,所以在逃離晉國的過程中有一大批人跟隨,其中就有介子推。

重耳流亡過翟國、齊國、楚國、秦國、衛國、曹國。在大多數國家重耳名為流亡實際上只是在旅遊,直到經過衛國的時候才吃點苦頭。
經過衛國時,衛國國君不待見他,所以他只能帶著一群人繼續趕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候替重耳管理財務的人攜款潛逃了。所以重耳一群人只能捱餓前行。

終於有一天他們都餓的不行了,應該是好久沒吃肉了,重耳可能是嘴饞的厲害快挺不住了。

介子推這時候出現,在自己大腿上肉割了一塊煮(太殘忍了😓😓😓)成肉湯端給重耳服用;這樣重耳才順利挺過最難的時候來到了齊國;又過上了有酒有肉有姑娘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重耳的手下把重耳灌醉,並且秘密回國奪取政權,才有了後來的晉文公。

晉文公在成功奪取國家政權之後,論功行賞了很多人;畢竟這些都是跟隨他很多年的忠臣。就連做飯的廚子都有賞賜,可是偏偏沒有介子推。

於是介子推帶著他的老母親走了,後來有人告訴晉文公說:你知道介子推有多麼忠心於您嗎?您怎麼可以這麼對他。把介子推割肉侍奉的情況彙報了一下;晉文公無地自容就派人到處去找介子推。

這時候的介子推已經對晉文公失望了,所以寧願躲在深山老林裡也不願再跟晉文公混了。

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個孝子就命令放火燒山逼迫介子推出來。可是介子推寧願和自己的母親被火燒死也沒有出來。

後人為了紀念介子推把這一天定位清明節。


蟻史為諫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晉國賢臣,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周朝晉國(今山西)人,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

清明歷代以來,其以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得到眾多褒揚,我感覺割股奉君蠢,功不言祿更蠢。

酬當其勞,賞當其功,乃為政之道,天經地義。介子推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對上以彰顯君主賞罰分明,對己則可安身奉母。

你不言不爭,淡泊名利,倒也可以,如此自持自守也就罷了,舉世都濁你獨清,偶爾感嘆一下也不過分,怕就讓對別人橫加指責,就顯得斤斤汲汲的。輕言之,則有政治潔癖之症;重言之,則有嫉賢妒能之嫌;於德行有虧焉。

待到文公醒悟,欲補加賞賜,本是皆大歡喜的好事,君臣自當同心協力共濟大事。想不到子推卻避而不見 ,繼而攜母逃入深山,拒絕封賞。更為甚者,當文公放火燒山,逼其出見時,竟逞意決絕,抱樹而亡,不但累及老母,而且把惡名和悔恨扔給了他曾經崇拜的文公,陷君主於不明不義,實在不可理喻。

遺而不怨,賞而不拒,坦坦蕩蕩,從從容容,方顯國士之通達朗明。如子推自然不輸忠誠勤勉,然不識大體,任性使氣,狹隘極端,刻意偏執,致成慘劇,實在可悲可嘆!

這個道理放到今天同樣適用,你在公司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為領導兩肋插刀,領導獎賞你,是你應得的,你如果為了保持自己的那份純真,可以拒絕,然後一聲不吭的走開,也就罷了。但是如果你不接受也不讓別人接受,領導獎勵其他員工你在背地裡嘰嘰喳喳,抱怨別人世俗,都不如你清高,你離完蛋也不遠了!




M豆


最先知道介子推這個名字是在小時候,清明節前天不能吃熱飯的“寒食節”。但現在老家已經沒有這麼講究,變得和平常一樣。那時候爸爸給我說,寒食節是不能點柴火的,因為要紀念被燒死的介子推。

那介子推是什麼樣的人物呢?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獻公之子重耳公子門下賢士之一,逢晉國內亂,隨重耳公子逃亡19年。在這逃亡的19年裡,為了逃避追殺,他們歷經飢餓奔波之苦。

期間,在重耳公子快被餓死之際,介子推勇敢的割下自己大腿肉,合著野菜一塊兒煮給重耳吃,公子得以活命。逃亡生涯結束後,重耳公子成為了後來的晉文公,但當時又逢周王室內亂,晉國內憂外患,介子推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

他沒有像其他功臣一樣去向晉文公年討賞,也不憎恨晉文公,他認為這忠於君主,為君主付出這是應該的,反而認為討賞和接受是很可恥的。於是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在綿山中隱居起來。

當身為晉文公的重耳想起介子推時候,是看到他的“五蛇從龍詩”,但此時他已隱入綿山。後來,晉文公在尋人不到時,不知出於什麼目的,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母子被燒死在柳樹下。

小總結

在我看來,介子推的一生是悲劇的,他辛苦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回報,最後還被活活燒死。但我相信,他應該有自己的信仰,就如孟子所說“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的事蹟看起來是不識時務,迂腐不堪,但這種精神卻是我們現代人所缺乏的。我是妙趣看歷史,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妙趣侃歷史


介子推是一個“雷鋒式”的人物,近來有言論說他的行為是一種愛國,這一點難以苟同。說實話,介子推的行為很偉大,但卻並不值得提倡,他無疑是一個忠臣,但這樣的忠臣只能有一個,如果一個國家出現了很多介子推這樣的人物,那麼國家就危險了。


1.

介子推在重耳逃出晉國的時候就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直到19年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為君,介子推這才離開重耳。

網絡上有句流行於叫“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而介子推屬於“日落西山我陪你,東山再起離開你”的人,不爭功,不爭寵,這種人確實容易贏得人們的尊敬。

介子推不僅忠誠,而且勇於犧牲,跟隨著重耳流亡時經常是風餐露宿,忍飢挨餓。晉國雖然是回不去了,但是追隨重耳的人完全可以投奔到其他國家去,但他們沒有這樣做,這一點無疑值得肯定。

當重耳他們的盤纏被一個隨從偷走時,餓得不行的重耳向農民乞食,不僅遭到了農民的譏笑,還被農民戲耍。

過五鹿,飢而從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進之——《史記·晉世家》

眼看著重耳就要餓死,介子推偷偷的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又撿了一些蘑菇燉了一鍋湯給重耳吃,這才算保住他的性命。

而晉文公也非常感激,發誓一定要回報介子推,在那樣一種情況下,當然換誰都會這麼說。


2.

隨著晉國內亂,在秦國的扶持下重耳準備回國即位,而介子推卻在這個時候離開了重耳。

因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追隨重耳之一的狐偃多了一句嘴,說自己陪伴重耳流亡這麼多年,將來可不能虧待自己,介子推聽了這番話就覺得很不舒服。在他看來,這也許顯得他好像是為了榮華富貴才追隨重耳一樣,於是就離開了重耳。

咎犯曰:“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乃投璧河中,以與子犯盟。是時介子推從,在船中,乃笑曰:“天實開公子,而子犯以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與同位。”乃自隱渡河——《史記·晉世家》

介子推為什麼要離開重耳呢?

其實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和清高,因為他並不是為了榮華富貴才追隨重耳的,所以當狐偃邀功的時候,他就覺得受到了羞辱,因此不屑於和狐偃為伍。

介子推離開了重耳,而重耳即位以後因為國事紛亂,一時間就把介子推忘了。經過旁人提起,他才想起這回事,於是派人到山上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都躲而不見。

結果在重耳的一個手下就放火燒山,準備把介子推逼出來,但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來。晉文公很感動,就設了一個寒食節來紀念他。


3.

介子推這種人實際上是非常可怕的,有人說他愛國,我不認為,他的行為只是忠君,而且是愚忠和死忠,他的個人氣節無疑是值得尊敬的。

但他的這種視功名利祿為糞土的清高卻有危害性,介子推因為狐偃邀功就不願和他同流合汙,晉文公親自來請他下山也不願意。

為什麼?

其實就是他自己有一個精神負擔,他覺得一旦我下山了那麼就是貪圖榮華富貴,他轉不過這個彎來,所以寧願被燒死。最終留下的只是一個虛名,就像西楚霸王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寧願自刎而死。

毛主席把項羽的行為評價為沽名釣譽,但我相信介子推是真心的,但真心有時候也會害人。介子推憑著自己侍奉和追隨重耳的經歷,必然會得到高官厚祿。

所以,介子推應該出來做官,出來繼續輔佐重耳,但是他不願意,既然他不來做這個官,那麼這就讓那些小人得以上位,所以他最後被晉文公的手下出了一個餿主意給燒死了。

急流勇退應該是一種成功後的淡然,就像馬雲如今卸任,他成功實現了抱負,所以他接下來享受人生。但介子推的情形卻不一樣,此時正值春秋爭霸的亂世,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你不出來做官,那麼別人就會來做。

那有可能這個人沒有你做得好,所以你本來有能力卻做,但你卻不能,那麼就會產生一種間接的危害。如果說劉邦建國以後每一個功臣都退隱江山,那麼估計劉邦也坐不穩他的江山。

從另一方面來說,介子推為了一個他人的評價和名聲,寧願燒死也不願接受賞賜,而且還連帶著母親也受難,可謂是不孝之子,他成全了自己,但卻犧牲了別人。

因此,並不提倡介子推的行為,也不贊同他的行為。


圍爐談史


介子推是晉文公重耳的大臣。

重耳被後媽陷害後出逃國外,身邊跟隨著一幫大臣,日後都成為了重耳的開國功臣,在晉國位高權重。

可介子推不一樣。

在在出逃時,有一次走到了一個地方,重耳想吃肉,可他們出逃在外,缺衣缺糧,那有什麼肉呀,可是介子推突然拿出一塊新鮮的肉,重耳美美的吃了一頓,吃完了就問介子推肉從那來的?後來才知道介子推是從大腿上割下來的,重耳特別感動。

重耳在外奔波多年,有幸回國,繼承了王位,對跟隨他的大臣加官進爵,又封又賞,可突然發現找不到介子推了。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回國以後介子推歸隱山林去侍奉老母親了。

重耳想起介子推往日的種種,就帶人去山上尋他,可介子推不想相見,重耳苦等多日,一時之下命人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相見,大火燒了好幾日,山上的樹木都被燒完了也不見介子推,重耳命人尋找,發現了介子推揹著母親在抱著大樹的屍體,屍體已經燒焦,重耳放聲大哭,傷心不已。

後來重耳下令,以後每年此日全國不能生明火做飯,為了紀念介子推。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半城柳色月黃昏


子推曾經跟隨晉公子重耳流亡的忠義之士。

有一次,重耳一行人餓的不行了,幾天沒吃東西了,介子推看重耳餓的難受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做成湯端給重耳吃,割股奉君的故事流傳千古!

介子推跟隨重耳到處逃亡,到訪過曹國、齊國、秦國、楚國等等,逃亡了十九年之久,最終才終於回到晉國。這時候其他跟隨在重耳身邊的人都紛紛等著晉文公(重耳)的封賞,介子推看不過去,就退隱了,帶著老母親隱居在山林之中。

後來晉文公想起來介子推,想讓他來朝做官,可是介子推不從。介子推說道:“我跟隨公子逃亡是因為仰慕公子的賢德,而不是為了求得官職和富貴。”晉文公不答應,還是想讓介子推做官,幫忙治國。於是就讓人放火燒山,想逼迫介子推出來,可惜介子推最終也沒有出來,他和他母親被活活燒死在山林中,晉文公看到他的屍體後心痛不已,下令以後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這一天一直沿襲下來成為了現在的寒食節。



小城謠


介子推是一個悲劇人物,跟隨晉文公流浪,還將自己大腿的肉割下來為他充飢,然而晉文公發達後卻忘了他,他也不為自己邀功,這精神難能可貴,悲劇的是,晉文公為逼迫他出山做官,竟然放火燒山,介子推和老母親抱樹被活活燒死,晉文公很傷心,下令介子推死的那一天,全國禁止燒火做飯,只能吃冷食,於是這一天也成為寒食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