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前言:

从18世纪启蒙运动崛起时,“人”开始成为世界谈论的重点话题,人们广泛关注、探讨有关于“人性”的一切。

在挖掘它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将人们邪恶、丑陋的一面揭示、批判;相反,它也会将人们善良、美好的一面进行提倡、宣扬,它既敏感却又极富教育色彩,将人们的良知赋予蒸蒸日上的功能同时更是时代进步过程中,无法规避和忽略,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个人问题。

《别让我走》是2005年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发布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20世纪科学界提出关于“克隆人”伦理问题作为背景,以虚构的方式将人们提前带入到与“克隆人”真实共处的世界,并于2010年改编上映同名影片。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出生于1954年的新一代年轻作家黑石一雄,尽管背负着日本和英国的双文化背景和记忆,却从不操弄有关于国家文明这二者之间且外在种族的单一认同

处在文化边缘的身份,致使他在两个国度间都无法找寻特点的文化落脚处,而将关注点放在全人类的内心情感去揭示、感受是黑石雄一的显著特点。

《别让我走》便是黑石一雄将“克隆”这一新兴理念当作全人类未来所会产生的重大变革的预示,以及对当代人们精神情感世界考察的代表作。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一所名为“黑尔舍姆”的奇怪学校里,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且都是克隆人,他们出生便有“监护人”照料,每周都会对他们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校方对他们的要求大致只有一个——“保证健康”。这种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凯西、汤米和露丝的注意,他们开始对学校的一切和自身的身份进行了一番探索,直到有一次,一位名为露西的教师难以掩藏对这些克隆人悲剧命运的同情,为他们讲述了关于他们的一切。原来他们是人类专门用来捐献器官而培育的“克隆人”。所有学生一生都在等待着身体的主要器官进行捐献移植,没有反抗,没有逃离,围绕着延长人们寿命的“使命”的同时探索自己存世的价值。在他们的内心,唯一值得幸福的是“延长捐献”,然而伴随着谎言和希望的逐渐揭示、破灭,最终他们也只能伴随着内心无尽的绝望走向尽头。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影片《别让我走》剧照


不同的出生方式,同样的意识、生理功能,天壤之别的命运是贯穿整部小说发人深思的主题。正如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石黑一雄的颁奖词说到的:“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

小说表面通过展示克隆人遭受人类社会压制的悲剧命运来供人类思考是否开展克隆技术的价值观,其背后却又是黑石一雄通过克隆人的意识、生命以及拥有正常人类的内心情感来为我们表达有关于人类自身的问题和忧虑。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与众多有关于“克隆人”题材的小说、影视剧不同的是,原先人们预想会产生克隆人与人类发生反抗和冲突的情节,在《别让我走》当中并没有出现,通俗易懂的语言结构、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以及克隆人短暂一生故事描写中,却蕴含着一个被刻意克制和掩饰的情感世界,让世人有丰富的空间进行自我思考,容入其中。

在欣赏这部有着“科幻大片“色彩的小说同时,让我们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小说背后附带现代意义的主题思想去反思有关于生命的多重意义,寻找陷入无法逆转的环境和命运下的个人生活态度,以及遭遇“冰冷”境遇时的自我的温情给予。

01、欣然接受命运,在有限的时光内寻找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凯茜

小说中凯茜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从童年时代开始,她便体现出其善良的本质,对待被人排挤至处处无法容身的汤米,凯茜便是一个能够主动与汤米交好成为无话不谈的“童年伴侣”,给予人温暖的形象。在与汤米以及露丝弄清楚关于自身身份以及与器官捐献相关的真相时,凯茜是三人当中得知悲剧命运后接受最快,也是最先走出悲伤的存在。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而当得知汤米与露丝走到一块时,在面对爱慕者、姐妹以及三人间友谊的抉择时,为了不陷入三人的情感纠葛,凯茜的选择是将对汤米对那份深深的爱意埋藏在心中,选择了退出。用属于自己爱一个人的方式,保全了姐妹、三者间的友谊。

对待自身的身份,冷静理智的凯茜始终将其当作是自己生命的责任与义务。在凯茜看来,黑尔舍姆是生她养她的家,更是赋予她有别于外界众多拥有同样克隆人共同命运的教育和生活体验

她努力展示自己的画作、雕塑以及富有内涵的文字,甚至主动报名参加照料捐献器官后的病人“监护人”一职,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看护人,依靠自己获得了延期捐献的资格。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而对于自身走向“终结”的无情悲剧命运,凯茜则始终将其视为是自身成长到尽头所要完成的使命,是她作为克隆人的基本要素。她不再将美好寄托于未来,珍惜的是当下的有限时光。

在生命走到尽头前,她照顾了许多与她有着相同命运的克隆人术后的生活,即使每个克隆人都不愿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中,但凯茜的陪伴却让他们在放弃的边缘多停留了许久,以至于可以填补他们内心部分的遗憾,而凯茜也因此游历了全国各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唯一令凯茜感到悲伤和遗憾的是,她没有找到自己渴望见到的克隆原型和身边朋友、爱人的纷纷离去。当凯茜亲眼目睹汤米的离去并收到自己也即将开始捐献的消息后,她方才卸下坚硬的外壳,感概到“克隆人的生命价值与那些被我们挽救过来的生命到底有何不同?”并在最后拒绝了延期捐献,提出提前开始捐献要求,早早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于凯茜,黑石一雄对她的描写并不仅仅在她面对悲剧的命运依旧能够善良、理智以及冷静的看待悲剧的生活态度。小说中,凯茜对待自己包括身边所有“捐献器官”的克隆人都保持一致尊敬和敬佩的看法,在人类看来他们是为延长他们生命而制造出的没有灵魂的工具人,但对于凯茜而言,她则认为这种命运底下的每个克隆人所从事的是一项拯救生命的伟大事业。

她为自己的将近十年的看护工作和捐赠者的“奉献行为”感到无比骄傲,因为这或许可以证明他们并不是没有灵魂的工具人,至少她可以准确明白自己不是。这是凯茜超越众多共同身份、命运的克隆人且能够做到无所畏惧,直面悲剧命运去正常生活的表现。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02、抗拒谎言和虚伪,不断探索自身命运的种种缘由,直面内心对生活的热情和渴望,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即便最后是虚无,将生命意义赋予圆满色彩的汤米

汤米是小说的男主人公,内心宽容却脾气暴躁的他在小时候面对同伴的欺凌时,便能够表现出其真实的愤怒和事后的宽容大度,他会大喊自己内心的不满,也从不会将其放在心上,更没有因为童年遭受欺凌而导致长大后的内心充满阴影。

小说中,是凯茜的主动恰好让他孤独的内心得以温补,重新找寻自己对生活的意义的理解,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露丝的示好并在一起,但他内心却明确的知道自己爱的是凯茜。原因在于懵懂、不懂拒绝的他认为,或许只要跟露丝在一起,便能够天天见到凯茜。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而对于身份的认同,与选择接受的凯茜不同的是,汤米始终都在寻找一切有关于黑暗和希望的线索,搞清楚黑尔舍姆与自己命运有关的一切,是汤米探索自身和给予其他克隆人对生命价值的意义,至少可以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无归属感。

其次,对待毫无考证的“有关于相爱的情侣可以延期捐献,考证的方式是通过情侣间的艺术绘画”的传言,汤米也始终怀斥着期待和希望,他不断向凯茜提及应该去尝试,去揭示传言的真假。而小说中,他们从一而终的悲剧命运也伴随着汤米绝望的哭喊和与凯茜无声的拥抱中宣告了结束。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传言是假的,“因为没有人类愿意在自己的疾病面前,接受克隆人的延期捐献所带来的痛苦,而学校提倡的艺术绘画,只不过是向社会展现克隆人是有灵魂的一项实验,并非是验证情侣相爱的证据,更不是向世人展示克隆人的创造力。”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在这压迫与被压迫的境遇中,汤米的处理方式,是戳破被压迫者摆脱压迫者对其心理意识的禁锢和谎言,看清他们虚伪的慷慨和自以为是的对克隆人的定义,才能使内心无尽的愤恨和疑惑得以真正的解放。

在黑石一雄的描写下,汤米那“反抗被安排的宿命后妥协的心理”,藏匿着他面对无可抗拒的命运产生宽容、执着、勇敢以及不屈的心向希望的表现。

与其说这是汤米对自身命运的妥协,不如说他早已妥当的处理好自己内心对当下生命的意义与最终宿命的心理纠葛。

而这也是黑石一雄通过汤米所传达的关于人们面对无法逆转的境地,透析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摆脱外界对自我内心的局限所带来的重要性。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03、面对命运带来的扭曲心理,直面黑暗,勇于承认犯下的错误,重新找回自身生命价值的露丝

露丝小说中的第二位女主人公,她渴望能够得到有一份环境优美的办公室工作,对待生活,她总是能够依靠想象而得以充实自己残缺的内心愿景。她占据着汤米,即使知道汤米内心爱的人并不是他,也要努力争取自己认同的幸福生活。

小说的最后,在露丝做完两次器官捐献后,深深被命运鞭挞的露丝也逐渐失去了内心的天真浪漫与自私,她开始思考属于她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在最后一次三人相聚时,露丝诚实的倘露出自己内心,她祈求汤米和凯茜的原谅,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因嫉妒他们的真爱而拆散他们的行为,她害怕孤独,更不想一个人,并声称那是自己做过最卑鄙的行为。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为了弥补,她将自己苦苦寻来的原本准备自己与汤米去申请延期捐献的校长地址递给了凯茜和汤米,鼓励、祝福他们能够勇敢并成功争取生命和爱情的延续。不久,露丝的第三次捐献也再次开始,但这次,露丝再没想过醒来。

表面上,露丝对待爱情的行为是错误的,可是事实上,在与汤米的恋情里,露丝又不乏是这段爱情里的受害者,她真切的得到了不懂拒绝的汤米的接纳,却又承受着汤米从一而终心中无她的情感。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也因如此,露丝的心理是经命运压迫而变得的扭曲的表现,对于自己于汤米和凯茜的关系,露丝总是借用凯茜对汤米的感情对其内心施以折磨,来抚慰自己内心悲伤和绝望的心情。

对待自身命运,与凯茜和汤米不同的是,露丝是一个敢于直面内心光明、黑暗的存在。她充满怨恨心理但也同样无可奈何,更是三个人当中因命运而造就的邪恶形象,却也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值得被关注的富有成长色彩的表现。

对已知的不可逆的命运存有执着的幻想,最后发现内心空洞无法填补时,用将自我置入黑暗面的方式,诚实地揭露自己坏的一面,弥补曾经犯下过错得以原谅,赋予自我的全新的生命理解和重新定义的光明,坦然面对宿命。而这也是黑石一雄笔下对因残酷命运而导致人们内心产生错误思想的问题关注。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看到这,可以发现,小说中对克隆人的描述是充满情感温度的,他们拥有自己爱情、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复杂的情感,面对冷漠的社会,克隆人反而是充满温情的存在。

而无论是人类还是虚构的克隆人,生命始终都有着明确的尽头,对于这份关于“有限生命,实现无限价值”的寄托,摆脱虚构凯茜、汤米以及露丝克隆人身份,他们则完美诠释了对鲜活生命的理解。

04、如何看待克隆人并不是主题思想,契合当代主题的内容图景值得每个人深思

小说最后,黑尔舍姆关闭了,世界各地的专门培育克隆人作为器官移植的学校也渐渐销声匿迹,不仅如此,科学家还证明克隆人甚至会在各个方面远超正常的人类。这致使人们感到害怕和恐慌,不再提及、进行克隆人技术。

显然,这其中正是作家黑石一雄对于“克隆人”伦理问题的描述的自我观点:“倘若克隆人拥有自我意识,他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宿命,如何解决自身身份危机?”而这一切背后,考量的是当代社会每个人对此问题的态度,决定的他们命运、身份的是创造者。

面对周遭的生命,人类的对待方式又何尝不是保持用之弃之自如的态度,理性的同时却又过度理性,家禽是固定用来食用的,如果克隆人的诞生,

人类又是否会像小说中描写到的“没有灵魂的工具人”采取同样的过度理性态度?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除此之外,将视角放回到三位主人公的身上,我们又能够看到契合当下人们生活的形象描绘。

当下的我们,同样遭受着种种被安排的命运,人们尝试改变却又在失败后选择妥协。

这恰恰可以衍生出一个小小的阶级社会,我们面对的又何尝不是处于藏在人性背后的物质、功利的利益社会,冷漠始终藏匿在看不见的角落,而处在每个不同阶级社会群体和将自己视为某个社会位置的我们,也时刻承受着由不可抗拒的命运带来的有逆于内心而过着被克隆的生活方式。

《别让我走》:克隆人的悲剧命运里,藏着对生命价值的多重定义


而面对此类的无法逆转的境地,我们在凯茜、汤米以及露丝之间便能够找到正向的精神向导。庆幸的是,我们清楚的知道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归属,剩下的只有面对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认清自己的使命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不负当下,不惧苦难,不怕犯错。

在自己的身处那个小角落中,摆脱外界的带来黑暗与迷雾,赋予自我内心缺失的温情,能力之余用给予他人关怀的方式,升华自我的生命价值。而《别让我走》这部作品,也因从三位主人公这一视角阅读,方能摆脱其本身带来的充满寒意和绝望的气氛,带来别样的温暖与希望,以及在虚构的故事中找到合理的符合当下有助于成长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