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走》| 你会逃跑吗?

10年的科幻电影,克隆人题材,根据同名小说改编,16年还有同名日剧。

说它科幻吧,确实是科幻:电影发生的时间点在过去,一个科技树长在了克隆人上面的人类社会,而克隆人主要的职责便是给胎生两脚猴提供器官移植。但是整部电影的大致风格,倒更像是一部文艺爱情片:没有反抗,没有叛逃,只有“真爱”可以申请延期的飘渺的愿望和磁带中悠扬播放着的“never let me go”。

《别让我走》| 你会逃跑吗?

观影途中,“他们为什么不逃走,甚至根本没有想过逃走?”,“从小养一群克隆人吃好喝好到成年去进行器官移植,这个设定科技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或者,是否划算?”之类的问题我也想过,不过,就这样接受这个设定似乎也挺好。毕竟,虽然克隆人没想过逃跑(在知道自己命运的可悲且目测监管不严的情况下)比较有违常理,但反过来一想这反而挺新奇,不如就这个设定思考一下作者的本意。

《别让我走》| 你会逃跑吗?

“到底我们的生命,跟我们所救之人的生命有何不同”这句话,一是可以将克隆人当成人类,解读为大家都是生命,甚至还有灵魂(虽然片中大部分的克隆人确实有明显的盲目模仿行为,但从画中可以看出至少男女主角都有着出色的独立灵魂),但人类却为了自己的健康自私冷漠地毫不在乎这群克隆人的生命。

二则可以把人类当作克隆人,即,虽然没有器官移植那样简单粗暴,但我们普通人又何尝不是给社会“捐献”了很多东西,时间精力健康等等。那个老师说的,“普通的孩子未来可以成为任何人,但你们不是,你们的未来是确定的”,我们作为她口中的“普通的孩子”,虽然比克隆人们还是要多了很多选择,但我们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恐怕不行吧。甚至连盲目模仿他人这一点,心理学关于“从众”的实验也是多到不行了。

《别让我走》| 你会逃跑吗?

虽然后者比起片中有确定的证据,更多的是我的个人解读,但不妨就此对是否逃跑这点予以思考:假设整个世界都对你说这是你的唯一结局,而你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选择,你身边的所有人也没有想过逃跑,你还会逃吗?ps.如果是捐献器官这种级别的,我个人,能不能逃是一回事,逃是肯定想逃的,单干有点怂,如果有个组织就立马上船了。但假设是更加温和的选择呢?ex.某种工作、某种婚姻……恐怕就值得思考一番了。

《别让我走》| 你会逃跑吗?

或者,放弃思考,单纯感受一下这群无心逃离的克隆人如在沙滩上搁浅的破船般的人生,这也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