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導語:

中國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是歷史名城,目前將近700多個市,在這麼多個城市當中又有100多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名城是歷史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中國古代前半期的中原王朝的都城是東西遷移,進則長安,退則洛陽。到了後半期隨著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變為進則北京,退則南京。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南京位於長江的下游,處於江南的東部邊緣,兩面臨江四周群山環抱,地形十分複雜。東面有著名的鐘山也就是紫金山、北邊有玄武湖、南邊有秦淮河、秦淮河的南邊屹立著雨花臺、西側緊挨著莫愁湖。正所謂山川險固,易守難攻。從軍事上看,南京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就現在中國而言南京的地位也不可忽視。

南京作為重要的軍事據點,一旦中國發生分裂它就崛起,一旦統一它就相對衰弱。秦朝大一統時期南京就沒有其他地區發展繁榮。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南京城的起源與發展。

春秋時期南京處於吳國的西部邊境,是吳楚兩國常年爭奪的地方。春秋末年吳王夫差在今南京城內一座小山上築城鍛造銅鐵,因此這座城被稱為“冶城”這座山被稱為“冶山”是南京最早出現的城池,也是南京的第一座軍事城堡。(去南京一定要去朝天宮附近看看,因為”冶城“當時就築建在附近)後來越王勾踐滅到吳國也次建城史稱”越城”相傳是范蠡所建也叫“范蠡城” ,越城前靠秦淮河後倚雨花臺,形勢險要處於秦淮河入長江的“咽喉處”,直到六朝時期越城一直都是南京城的軍事屏障想要進攻南京城首先要拿下越城。

後來楚威王滅越,有望氣的人說此:此地有王氣。於是楚威王在江邊埋藏大量黃金,起了一個大頭碑用黃金來鎮壓這裡的王氣。因此南京被稱為“金陵”(也是目前南京最知名的稱呼)楚威王命名這座城為“金陵邑”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南京的再次興起已經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南京的軍事地理優勢又凸顯出來,而最早控制江東的是東吳。東吳的掌權者便是孫權,最早東吳的都城在京口,為了北上爭雄,建安十六年孫權把都城由京口遷移到秣陵,改名為“建鄴“寓意在於建功立業的意思。也就在這一年孫權在”金陵邑“的基礎上擴建,作為東吳沿江的重要軍事基地。(因此也出了一個"石頭城“的稱呼

孫權稱帝后把首都從武昌遷移南京,後來孫皓硬是把首都遷回到武昌遭受到江東大族的反對,不得已再次把首都遷回南京。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就知道曹軍幾次與東吳在合肥大戰,孫權必保淮南,因為淮南一失南京就會暴露在曹軍的利刃下。

那南京共做了多少年的東吳首都!公元280年,西晉六路大軍水路併發起兵東吳。孫皓用鐵鏈橫鎖在長江江面是,企圖用地勢加以抵抗。可是西晉軍一把大火燒斷了鐵鏈,被衝破封鎖的吳軍不戰而潰。(又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為證。孫皓被降,吳國在次建都共52年。西晉末期為了避免晉愍帝司馬鄴的諱改建鄴為“健康”。西晉滅亡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健康”,其後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在此。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東晉南朝時期的健康城不在是一個單純的江南城市,它是一個融入南北文化的為一體的全國性城市。這時候的健康城還是沿襲著東吳的建設,只不過在原基礎上改竹籬為瓦磚築,在外圍加大了防守。南朝劉宋以後又在健康城內外興建了30多處皇家園林,其中最著名的有:華林園、樂遊苑、芳林苑這些都是皇家遊覽林園和狩獵之地。

南朝梁武帝時期健康城達到巔峰。,人口已超過了百萬。經濟不斷髮展,城內有四個大型商市,外城秦淮河邊小的商市共計100多個,還特別分裂出專門的谷市、鹽市等就連皇宮後面也設有市集。經濟發展起來文化也不會差,政府在健康城設有儒學、玄學、文學、史學四大學館,一邊培養出更多的人才為朝廷效力。

從瓦楞殘骸中再次興起

隋唐時期首都在長安,對東南地區六朝舊都健康城採取了抵制措施,把健康城的宮殿、官署全部拆毀改為耕地,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成為了歷史遺蹟。但南京畢竟是六朝古都,不少詩人來此遊玩寫詩,像“金陵懷古”的詩很多很多。直到南唐時期南京才得以重建,南唐先主李昪把首都定在南京重建金陵,比六朝時期健康城的範圍還要大。南宋的健康府沿用的就是這座金陵城,因為長江泥沙淤積“龍蟠虎踞的形勢大為遜色,但是仍然有熱鬧的碼頭,南唐的金陵也算是經濟發達,文化發達。

(南京作為南唐的首都共39年)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南唐先祖李昪

到了北宋時期又改昪州為江寧府,南京為東南經濟的重鎮,但是政治上的積極還是不高。

北宋滅亡,趙構建立南宋,按慣例本該把首都建在南京。但是趙國人畢竟謹慎,又往南退,定都臨安以金陵為行都,更名為健康府,當時的南京只不過是一個重要的區域城市罷了。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在元代的集慶路的基礎上改建為應天府,之後以開封為北京,應天府為南京,南京這個名字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的。在朱元璋還沒有登上帝位之前,南京城就開始新的建造了,當時的南京應該叫應天府城。跟其他朝代不一樣的是,明朝的南京城,南北狹長,東西略窄是一個不規則的形狀,並且把宮城單獨建在都城東部,一般情況下宮城應該處於坐北朝南的地理位置。據說是劉伯溫認為宮城放在這個位置就是頭枕鐘山的“龍頭”。

明朝的南京城不僅是明清時期我國最大的城池甚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垣。應天府城周長號稱96裡,據實測約為67裡,現存城垣43裡,把南京城區歷史上所有有過的城都包到了城內。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明朝在整個南京城的佈局,城東是政治區也就是皇城所在地,城北是軍事區,大臣、官僚和貴族的府第在城南和中部。南京是當時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全城有100多個行業,最發達的有絲織業,當時的南京與蘇州、杭州為絲織業三大中心地區,還帶動流量洗染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較為發達的還有刻印、文房四寶等文化行業,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還是印刷業中心,明朝的國子監集中了宋元以來的木刻書刊號稱“南監本”,著名的《永樂大典》也是在南京修成的,最早的《本草綱目》也是在南京出版。到了明朝末年彩色套印刷技術廣泛流行,這是一種新的印刷技術。

除了以上的這些南京還是全國造船業的中心,鄭和下西洋大大家都知道吧,為鄭和下西洋建造的遠洋巨船就是出自南京的龍江寶船廠。還有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高達33丈,九層八面,外壁是用白瓷磚砌成 ,每個瓷磚中都有一個佛像,用時19年打造,當時訪問中國的外國人稱:大報恩寺為中古時期的建築奇蹟,可以與比薩斜塔媲美。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清朝時期改應天府為江寧府,設有兩江總督,是東南地區的政治中心,也是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清朝南京的絲綢業繼續發展,其中“元緞”和“雲錦”極為著名。(元緞便是無花緞,在當時遠勝於蘇州的羅緞與杭州的花緞,雲錦是中國傳統的提花絲織錦緞,因花案絢麗,如同天上雲霄因此得名)為了滿足皇室的需求,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曹雪芹的前四代連續擔任其職位59年之久。康熙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住在曹家。


南京:金陵自古帝王州,從歷史中尋找千年古都的痕跡

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南京還是焦點城市之一。

1853年,太平軍攻破南京,定為首都,改其稱為“天京”,洪秀全在兩江總督的基礎上擴建規模宏大的“天王府”。1864年湘軍攻克天京,一把大火燒了天王府,赫赫天王府在大火下只剩下西花園的遺蹟。

1899年開放了南京的下關為商埠,下關逐漸成為南京的碼頭和商業區。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先生宣誓成為臨時大總統,南京再一次成為首都。於是江蘇都督府從蘇州遷移至南京,併成立省行政公署,南京成為江蘇省行政中心。

1927年國民軍北伐攻克南京,該年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又定南京為首都,把江蘇省會移至鎮江,南京成立南京特別市,後來改為行政院院轄市。(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

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1953年元旦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成為江蘇省的省會城市一直至今。

結語:

歷史上的文化古都單靠走馬觀花的去了解,難免有些浮光掠影,知其然不知其所然。還需要通過書籍來了解它繁華表面下的歷史痕跡——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