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周以后就很少有神话故事了?

耿彦佳


神话传说,中外皆有,而神话的产生是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的,在上古时代,氏族和部落的人们,开始了群居生活,这时就有了故事,当时没有文字,故事被人类口口相传,又摄于人类对自然认识不足,一切不可抗力量和现象的发生都归于神明,中国神话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黄帝大战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到后来的封神演义,缔造了中国传统的神话体系,即神明的名称以及地位已经确立;再到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加入新的神明,虽这些神话故事都成书于后期,在商末周初,大体已经固定体系。问者,也应该注意,商周以后还是有神话故事的,姑且不论佛教体系中的各种神明。如:老子得道,刘海戏金蟾,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八仙传,牛郎织女,宝莲灯其发生发展都属于商周之后的故事,神话故事的产生是人们对自然和英雄人物的再加工,情节多表现为变化,神力,奇闻轶事,爱情,战争等内容,也有一些道士僧人对本体系神明的解读,是人们对征服自然,变革社会,追求财富,寻求爱情的一种美好愿望。精卫填海很可能和大禹治水一样,当时人们饱受水患,所以要填平海水。而后羿射日,也许是当时当地太热,据考究,三千多年前,中国中原地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拥有着广袤的森林,这里生活着大象,犀牛,貘,鳄鱼等热带雨林常见的物种,比如“豫”,一只矛一只象,打猎,打什么?打大象,这就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怪不得人们想射掉太阳了!


沐清扬


商周之后神话故事变少,这种情况自然是假的,实际上商周之后神话故事没有变少反而增加,比如《搜神记》《聊斋》《酉阳杂俎》等都是后人写的神话故事,故事写的也都是商周之后的神话。

题主举例的《封神榜》是明代人写的。商周时期为什么神话故事丰富呢?

个人感觉第一是因为后代人编撰的多,比如盘古的传说最早是出现在西周时期。中国有几次大规模的造神运动,一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候诸子百家,开派立说,寻根论据或者创作需求,尤其是那些写故事写喻言的,就给商周以前的上古时期创造了很多神话传说。

其次,商周之前少有文字记载,只有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就给了创作者们发挥的余地。后世造神把人物神化到上古时期。

而在喜欢追根溯源的中国人的造神运动下,往往把人物神话往上古去追朔或者把神话放置到上古时期。

比如东汉之前只有道家没有道教,张道陵创建道教后,奉老子为祖师,而在道教的演化中,老子的形象不断提升,逐渐演化成天地之初的“道”的化身,这比上古时期还要上古。

第三就是商周之后有成熟的文字以及史官体系记载,所以难形成人物的神化,更加造成了人们在创作神话的时候往商周之前的上古时期去创造。

比如传说中的犼,这个上古神兽,出现晚于大部分神兽、凶兽乃至瑞兽,最早只是一种似犬的野兽,直到明清时期才成型的怪物。


妖鬼杂谈录


最早的生命包括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随着他们的能力增长,他们觉得自然孕育远远达不到宇宙探索的需要,他们就开始了生命进化实验,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实验星系达到了将近两千多个!不错,太阳系就是一个!一旦实验星系出现了国家这种产物他们就会离开实验星球远远的!那表示国家这种东西对他们会造成伤害!随着他们参与了商周大战处理了一批他们因为早先不合格的进化生命,他们走了,因为他们的目的无论地球成功与失败他们都达到了!成功了他们有了一个固定的探索基地,失败了他们收割灵魂种子!所以商周以后神话出现断层,只有一少部分还保留着灵魂印记的人类还保留着修炼的记忆,其实他们的记忆产生了扭曲!山海经其实是最早的地球实验室的规划设计,但是上一批的进化失败东神州被毁灭了,大西洲沉到了海底,真正的东荒经跟西荒经没有了!南荒经随着地球的变化跑到了南极,成了没有人类居住的荒蛮之地!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几十万年前南极地图的原因!南极地下有一个他们当年的设备,但是不能动,因为南极北极各有一个,它们是一种保持地球稳定的逆反装置!


一木难做人


不靠谱的个人见解。

夏商太过久远了,久远到当时地球也就几块地方茹毛饮血的过日子。文明并不是一下子,噗!就出来了。意识的开启和对自然的认识一步步让人类从野蛮走去“不怎么野蛮”。这点从根本上可能是“自然信仰”。人类开始思考自然规律,从中得到科学的生存法则和更多的资源。资源分配是社会的雏形,更是权利的导火索。商朝是个鬼神占卜的时代,这点不知道的也看过《封神》。更不用说夏朝那个洪荒泛滥的年代,当时黄河和长江可能更加狂暴不堪,自然信仰更加让人接受。

然而鬼神之属又如何在商周之后变少了呢?答案很简单也很老套。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完备和对思想自然科学的不断追求,人类渐渐对于鬼神之属有了不同的解读。断层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甚至出现了严重不相信鬼神的学说(忘了是哪一家了?墨家?),孔夫子也说出了那句经典语录,“敬鬼神而远之”。

后来更不用说了,后代的神鬼都被认为是小说,荒诞无稽。更有太史公对于《山海经》的感慨,“余不敢言也”。



配图无关紧要。


本尊青帝商虞


实话实说,你问的问题都不成立。除了你说的山海经现在成书具体年代无法考证,其他流传到现在的神话故事大部分都是明清的人写的。中国的神话体系大概从东汉才开始形成,先秦即使有神话,到现在也大部分没流传下来,盘古开天地事晋朝以后才有,这就算远古神话流传比较早的了,至于玉皇大帝年代更晚。你说的封神榜,稍微有点常识,也知道除了假托一个商朝的年代,其他写的都是封建文明已经发展到晚期的社会状态。编神话肯定要编的年代久远,一个明朝人编一个宋朝发生的神话故事,估计大部分人都直接认定是他编的了。

最后给你解释一下夏商周,所谓三代的神话传说,其实司马迁就给这三代编了很多,只是当时没成为神话体系。商朝人自己编的神话故事肯定有,但是流传下来的少,商朝甲骨文里,神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一般很难辨出到底是什么神,神在当时还是一个泛称。基本上可以被视作物神,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者寄托追思的先人的灵魂都被泛称为神,这种多数情况没有具体形象的神当然也很难编出有逻辑性的神话故事。但是各种口口相传的传说是肯定有的,所以后人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爸它们串联成有头有尾的神话,就能说,不是空穴来风了


织羽1



​​原因就是西周之后记录工具的发展比较快,商朝乃至西周都是尚处于人类未开化的阶段。大家可以发现那个时期没什么大思想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学派纷纷涌现。

早期的时候没有什么文化流通的载体,虽然有龟甲记事,但是这东西记录文字实在是困难,也有用帛来写字的但是那玩意太贵大家用不起啊。人们只能口口相传。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三人为虎这个词,比如说刚开始有人说这个人杀的敌人人心俱裂,但是一个一个地传到最后就成了这个人吐一口气便有无数人粉身碎骨。大家都以讹传讹,好好的人给说成了怪物说成了神。


​到了后来随着竹简的普及大家可以从这上面获得第一手的情报资料,并且少了很多虚假的讹传。如果白起生在西周并且屠了三十万人那估计传言就可以把他传成阎罗王一般的人物,大笔一挥便有成片的生命被收割。


十三栋


要回答"商周之后为什么很少有神话故事了?"我们应从三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神话故事产生的渊源,何为神话故事?故事就是早已发生的事,也可理解为很久以前曾经发生的诸多事迹现象,"神话"就是当时由于人们无法对一些社会或自然的现象给以科学解释,而只能把它解释为鬼神的力量。比如洪水吞没了人们的庄稼及家园的时候,人们当时认为这是神对我们人类的惩罚,却不知这只是个自然现象而已。
第二:商周时期指的是哪一段时间?它指的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到产生了王朝的时代,原始时代人类刚刚从动物中分化出来,还有很多动物的习性,大脑也非常的不发达,心性极其不成熟,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一些自然灾害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感到恐惧和迷惑,他们一致认为制造这些灾害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们称之为神,这样神话故事就产生了。
第三:商周之后又是个什么时代背景呢?我们知道商周之后,人类便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出现,最重要一个标志就是人类心性的成熟,神话故事也就越来越少了。



欧阳大拙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礼,失礼而后法。周时治理天下,已经在用礼了。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就能看出那时治理天下就必须用法了。这证明什么?证明文明在逐步败坏。

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多,是因为上古人以道而治,无为而天下为,因此几乎是半神的文化时代。别的不说,殷商近600年,皆以占卜治国,这代表什么?代表商人弱智么?我们冷静地想一想,用脑子,用逻辑,不要用简单的下意识去判断——如果占卜问神根本不可靠、不可行,谁能用这个法子统治天下600年?

所以说,当年的神话多,是因为那时的世界,就是那个样子。


后来,神话渐渐少了,不是因为神不存在且“编造”神话的人少了,而是因为,人的道德逐渐败坏,慢慢遭到了神的摒弃,因此再也不能通神,更很难在世间见到神,自然就少言神话。


就叫惊鸿


以我粗俗的看法吧,商周距今有一千多年了,那个时候民风淳朴,老百姓信鬼神,保收成。大量的巫师乘势骗取老百姓的钱财 ,所以编撰神仙,妖魔。在当时,巫师掌握着一定的自然知识,所以巫师大行于世。



​ 但到了秦汉以后,随着朝代不断更替,老百姓的对自然的了解,不在信奉巫师,并且,朝廷为了对老百姓进一步的精神控制,开始有意的让一个教,或是神独大,其实就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说白了,就是进一步禁锢百姓对自然的认识,以保千秋无忧。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会这么顺利 毕竟孙猴子有一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天下有富贵,就有贫穷。有人愿意安定,就有人反抗。以至于近千年来改朝换代特别快,所以朝廷对老百姓的思想控制放松下来,,或者干脆没有了,比如明朝,明朝使用的是特务恐怖统治手段,说白了就是,你不服,打到你服。或是杀更为贴切。还有一个原因,元朝几百年间,中原被一群蒙古人统治了。蒙古人对中原文化不了解。连文天祥宁死也不做蒙古人的臣子的原因都不知道。更何况可以创造多少我们汉人了解或熟知的神仙人物。


无恙之殇


这个有几个因素:

1、商周以前,人们传播思想和历史的方式主要是口述,因为文字还没有大面积普及,即使可能是有少部分人创造了象形符号作为记事计数的方法,但也只是少部分人使用,很早期的文字其实大部分是巫师在用,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有。今天也可以看到其他民族的神话“史诗”,这些神话史诗大多是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

2、商周以前,中国大地人类主流思想处于一个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阶段。这个阶段自然会产生很多神话,一方面以神话记录思想和历史,另外一方面就是通过神话使得群体性统一,这就是人类思想中观念的群体性作用,即信息熵减的作用,群体性行为有序化。

3、人类经历过多次思想大爆发。

3.1、我认为在史前1万年以前,地球小冰河期在即将结束的那个时间段,地球人类有一次史前思想大爆发,诞生了卐字符号文明,中心区域大概在两河流域那片地区。后来这个文明的人向四处扩散,并携带着万字文明的标志。根据考古记录,卐字最早已经在新石器时代出现,考古学家在伊朗胡齐斯坦省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这些图案。在印度史前一万年的石洞里也发现了“万”字纹,它的形状与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别无二般。这个符号是世界各地远古文化中常见的图像,是世界共同的象征神秘性的原始符号。如下图《青海彩陶纹饰》中记载的这幅图,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里已经非常成熟地出现了“万”字符。

3.2、大致在距今5000年(上下1500年)中华大地的黄河流域,出现过一次人类思想大爆发,使得文明中心从长江流域转向了黄河流域,成为今天炎黄文化的起源。这一次思想大爆发,不仅刺激了黄河流域在农业、医药、天文、数学等方面巨大的发展,最终也实现了整个中华大地文明中心从长江流域转向了黄河流域。流传至今的《易经》就是那时最耀眼的思想结晶,经过不断改造至西周时期定型为《周易》的结果。这一次思想大爆发结束是以“夏”、商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的,然后是漫长统一的时代,直到西周晚期。这段时期灿烂的文明,如下图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古天象台:

3.3、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有一次思想大爆发,最终是以秦一统六国而结束,然后是漫长的朝代更迭时期,基本上以后的思想延续都是大爆发时期奠定的,如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后来中华文明主流思想。

3.4、距今400多年前欧洲文艺复兴至二战结束,诞生了近现代科学,出现了如繁星般的著名科学家,人类认知迅猛发展,而今天是一个突变后的平稳发展期,这个平稳期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每一次的思想大爆发,最后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文明中心发生转移,落后文明取代原先的先进文明,并且以后持续较长的平稳发展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