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雲概念”是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衍生出的新概念,其具有互聯、高效、共享等特點,不但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正在推動軍事領域的重大變革。當今美軍雖然擁有F-35戰機、DDG-1000導彈驅逐艦、福特級航母等高度信息化武器裝備,但是美軍自認為作戰指揮與控制理論尚未跟上武器發展步伐,因此急需新的作戰理論來激活新型信息化裝備的作戰潛能,重拾美軍與對手的跨代優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空軍於2013年率先將“雲概念”引入作戰領域,提出“作戰雲”概念,並迅速得到美國國防部、海軍及其他軍種的認可。

2014年,美軍對“作戰雲”概念進行深化,將其定義為:“類似於雲計算的方式,“作戰雲”是一種各軍種的空中力量採用分散的空中作戰形式,在不斷進化的數據鏈、抗干擾通信系統和新的瞄準工具等支持下,實現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領域信息共享能力的躍升,進而最大程度地發揮隱身飛機、精確打擊武器、先進指揮與控制系統以及有人與無人系統結合的優勢,創造出規模化、模塊化的靈活作戰能力,並以此確保敵人對單一作戰單元的攻擊不會癱瘓美軍的作戰行動。”美軍對“作戰雲”概念不斷進行補充,但時至今日仍未對“作戰雲”的概念和構建方式進行統一,“作戰雲”概念隨著“雲”技術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美軍“作戰雲”概念

“作戰雲”特徵

從美軍對“作戰雲”概念描述中可知,其是一張覆蓋整個戰場空間的巨型複雜網絡,其中每個合法用戶都能實時貢獻、接受和利用重要信息,充分了解掌握戰場全局態勢,從而加快指揮決策、作戰行動的速度。“作戰雲”以網絡、雲計算等技術為支撐,核心是作戰空間所有可能信息的快速集聚、即時響應、智能調適,實質是對己方透明的一種戰場網絡,具備“自組織、自癒合、逐步降級和冗餘”特性。“作戰雲”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動態化、虛擬化資源池。“作戰雲”將地理分散的各作戰平臺、傳感器、武器系統、各類數據等戰場資源相互鏈接,構建一個網絡化戰場資源池。資源池具備分佈網絡化、虛擬化、動態自組織接入、按需訪問等特徵,節點之間網絡拓撲存在高機動性,每個節點可自由出雲入雲,且具備輸入輸出特性,既向雲端提供信息與服務,也從雲端獲取信息與服務,且可根據特定作戰任務需求,進行動態資源分配。因此,雲端呈虛擬形態,不存在具體形式,但又無處不在。

戰場信息跨域融合。“作戰雲”的本質是融合,基於雲技術實現戰場資源整合管控,實現地域、空域、時間域分散的各有源、無源傳感器協同探測,完成戰場態勢實時共享和決策支持,縮短戰術決策時間,提升單元要素間的協同能力與整體殺傷效能。在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撐下,將廣泛分佈於太空、臨近空間、空中、地面、海上和水下各域作戰平臺的戰場情報信息一體融合。美軍設想,在“作戰雲”體系中,任何一個和多個戰場節點的缺失,都不會決定性地影響其戰場統一態勢信息的共享和分發。

群組力量分佈作戰。與傳統作戰各軍兵種空中力量按平臺屬性分類編配、按行政手段組合的方式不同,“作戰雲”通過不斷進化的數據鏈、抗干擾通信系統,將各軍兵種的空中力量以分散的空中作戰形式,根據實時任務需求,在線優化配置組合,形成模塊化的群組力量。各群組力量在高度一體跨域融合的信息支撐下,通過“作戰雲”體系的高效調度和管控,分佈實施作戰。這種群組力量分佈作戰的模式,既繼承了網絡中心戰獲取信息的優勢,又進一步發展了從信息向火力分配、目標毀傷轉化的優勢,大幅縮減了作戰的探測—跟蹤—決策—打擊—評估週期鏈,全面提升了美軍信息化裝備的作戰效能。

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美軍特種部隊正在進行近距離空中支援

軍事行動中“作戰雲”的應用

隨著不斷深入的信息化變革,戰爭的樣式已由過去單兵種作戰向多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樣式轉變,不僅需要蒐集陸地、海上、空中、太空以及網絡等不同領域的戰場信息,而且需要將這些信息進行有效融合。根據“作戰雲”的特點可知,其有助於戰場信息聯合與共享,將對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樣式帶來深刻變革,部分平臺將同時擔負作戰、偵察監視、網關節點等多重角色,同時作戰方式也將由固定計劃模式向網絡化、隨機化打擊模式轉變。下面主要介紹一些軍事行動中“作戰雲”的應用。

聯合火力和火力支援協調“作戰雲”通過利用火力支援協調措施(FSCM)來實現更高效的聯合火力。聯合作戰條令將FSCM定義為:“指揮官為提升快速作戰能力、同時為友軍提供保障而採用的措施”。從作戰層面來看,FSCM旨在消除衝突並協調多個領域內的火力,以實現聯合部隊的打擊效率。然而,由於某些FSCM缺乏靈活性、應用不當和傳達過程冗長(如火力支援協調線位置、殺傷盒狀態),容易造成聯合火力不足,從而影響未來聯合作戰能力。若“作戰雲”得到有效利用,未來聯合火力將更加靈活、FSCM更加及時,由此提升多域戰打擊能力、增強非線性戰場作戰能力和減小誤傷的風險。

美軍擁有很多FSCM,但火力支援協調線(FSCL)是提升大型戰役中聯合火力的最關鍵措施之一。由於戰場是非線性的,地面部隊位置會隨著交戰過程發生變化,若保持FSCL位置不變,容易發生空—地誤傷事故。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就因地面部隊推進,FSCL位置發生變化,而空中部隊未及時瞭解情況導致35名美軍受到誤傷。為確保提高未來多域戰聯合火力,必須使用技術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來提升聯合火力效率,此時“作戰雲”的優勢顯而易見。“作戰雲”可以迅速傳達給聯合部隊FSCM位置,地面部隊指揮官必須分清敵友雙方地面分界線,以更加靈活使用FSCM。所有陸、海、空部隊必須看到同一個作戰畫面,以便及時瞭解到FSCM發生的變化,從而在不降低效率和不發生誤傷的情況下使多域指揮與控制系統效能最大化。提升作戰網絡能力可以直接解決FSCM效率不足問題,“作戰雲”可以使FSCM隨作戰條件變化進行調整,並及時傳達給相關部隊。

近距離空中支援近距離空中支援定義為打擊靠近己方部隊的敵方目標的空中行動,並要求在各類飛行任務中,對己方部隊的火力和行動有詳盡的整合能力。近距離空中支援的指揮與控制、優先級和執行歷來是軍種之間的難題。然而,“作戰雲”允許發展多域指揮與控制系統,之前的“什麼軍種應該控制近距離空中支援資產”“什麼是最好的近距離空中支援資產平臺”問題將變為“如何優化近距離空中支援效能”“如何協調近距離空中支援、空中遮斷與地面部隊移動”。近距離空中支援是一個複雜問題,其不僅僅是各軍種責任或飛機平臺問題,“作戰雲”架構可以幫助實現高效多域指揮與控制,而非專注解決特定平臺的侷限性。

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作戰雲”框架需要確保指揮與控制系統和情報、監視及偵察系統對所有相關機構開放共享

人員救援為了獲得決策優勢,美軍除了提升“作戰雲”的進攻性作戰能力外,還需尋求“作戰雲”在其它軍事行動中的應用,例如可以用於人員救援任務。空軍是惟一一支進行過人員救援訓練的部隊,通常用於作戰搜索與救援,這些部隊也執行其他任務,如民事搜救、非戰鬥撤離行動和其它人道主義救援等。這些任務具有自發性,需要不間斷更新信息和動態連接以尋找救援機會,“作戰雲”可以減少任何救援任務中的迷惑和衝突。美國空軍救援任務覆蓋了陸海空3個領域,在多域環境內進行救援行動存在諸多挑戰,惡劣和高危環境使得救援更加困難。救援中不同機構、預警機、飛機、無線電臺等需要不同的通信鏈路,因此為信息和通信共享建立一個平臺變得尤為重要。“作戰雲”利用網絡技術可搭建共享平臺,所有人可以看到救援現場畫面,並且使人員救援機構的關鍵可用資產分配最優化,從而使搜救能力得到質的提升。

機構間協調米切爾研究所發佈的一份政策文件指出:“21世紀的軍事力量交鋒,需要新的、更靈活的、綜合作戰框架,將陸、海、空領域作戰分割開的傳統觀念需要及時轉變”。將每個平臺視作傳感器,“作戰雲”多域指揮與控制模式將給決策者提供一個可靠、安全和動態系統,確保各個平臺高效運轉。軍工企業內各種組織機構(如情報機構)日積月累的信息資料,需要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整合。21世紀,若美國軍工企業仍要在後工業時代保持世界領先水平,那麼各機構間相互競爭的關係必須由合作共贏來替代。美國各情報機構要做到信息共享,“作戰雲”可以提供這樣的架構來施行此理念。

美國空軍首先實行“作戰雲”框架,確保指揮與控制系統和情報、監視及偵察系統對所有相關機構開放共享。這些平臺的信息共享有益於挖掘有用情報信息,從而擊敗敵人。在打擊暴力極端組織時,多領域內的實時通信和指揮與控制將成為有效控制戰場的關鍵因素,而“作戰雲”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對於在全球疲於作戰的美軍,“作戰雲”顯得特別重要

實現“作戰雲”的挑戰

“作戰雲”的優勢顯而易見,與此同時,完善“作戰雲”概念並將其融入現代戰爭也存在諸多挑戰。美國空軍參謀長Goldfein說過:“把以光速移動的行動和以聲速移動的行動聯繫起來,我們需要將空軍技能、領導視野和技術創新結合起來。”儘管未來“作戰雲”可作為提升多域指揮與控制能力的關鍵媒介,但仍存在技術、安全、戰略和認知方面的挑戰,美軍必須克服這些困難以獲取信息與決策優勢。

實現“作戰雲”的第一個挑戰是技術方面的,具體而言,就是各平臺之間的協同性。由於各種歷史、官僚和政治的影響,國防採辦系統已經導致美軍的指揮與控制技術和軍隊的協同性存在巨大分歧。美國空軍擁有態勢感知數據鏈、Link 16數據鏈、多功能先進數據鏈等,然而在缺乏網關條件下,空軍飛機難以全面協同作戰,更不用說數據網絡與其它軍種互通互用。同時,美國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正在研發自己的軟硬件相結合系統,但他們都不能保證這些系統與未來網絡架構相兼容。為了使多域指揮與控制系統、“作戰雲”成為現實,各平臺必須相互連接,無處不在的連接就會帶來安全方面的挑戰。正如電力需要合適的接頭才能接入電網並保證用戶的安全一樣,“作戰雲”也必須有以安全為重點的受保護接入點。這方面的挑戰不能低估,需要網絡管理員和架構師從心態上發生根本性轉變。建立一個網絡監管中心,做到取網絡之精華而去其糟粕。當今多國聯合行動越來越多,網絡安全顯得更重要。美軍不僅僅需要協調自己的資產和機構,還要有能力與夥伴國安全無縫對接,這就要求美軍和盟軍都能安全地訪問“作戰雲”網絡,同時還要確保只有指定用戶才能訪問該網絡。

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美軍“作戰雲”應用分析

第二個挑戰容易被忽視,即開發者合法訪問網絡問題。通常各國往往關注高科技黑客攻擊,而忽視竊取登陸細節問題,一旦數據被上傳至雲網絡中,不僅需要擔心僱員訪問數據,還要防範雲供應商訪問數據。如果合法用戶信息被竊取,將對未來聯合作戰的多域指揮與控制系統帶來挑戰。信息和數據已經成為美空軍軍事行動的耳目尖兵“作戰雲”在未來很可能成為美國聯合軍事行動的樞紐。然而,當前的指揮與控制系統與分佈式系統相比,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美軍及其盟軍急需阻止開發用戶或間諜通過合法訪問入口竊取“作戰雲”數據。

結語

在多域戰中,指揮官需要增強的指揮與控制系統,以提高態勢感知和決策能力。“作戰雲”作為多域指揮與控制系統的決定性平臺,為未來戰場提供信息領域和決策優勢。美軍必須將“作戰雲”概念儘快融入實戰中,儘管在技術、組織機構等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但“作戰雲”概念融入戰場必將是一種發展趨勢,聯合部隊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其原有思維定式。

版權聲明:本文刊於《軍事文摘》雜誌。作者:廖龍文 謝豐宇 陳軍燕 曾鵬。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