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偶像行业是不是被韩国模式带偏了?


国内偶像行业是不是被韩国模式带偏了?

众所周知,国内的偶像模式基本是抄袭韩国的,无论练习生培养还是团队组合,以及选秀节目都是照搬韩国。

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不适合国情。比如,韩国的偶像之所以是唱跳型的,是因为韩国具有完整的唱跳产业链,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各大偶像经纪公司才能陆续培养人才,节目组也才会做唱跳选拔的选秀。

再看我国的国情却是严重缺乏唱跳舞台,没有成熟的适合唱跳偶像生存的市场。这就是中国各种唱跳型偶像组合很难存活的客观条件。

国内偶像行业是不是被韩国模式带偏了?

然而吊诡的是,国内的从业者和观众却长期被韩国模式所误导,还在痴迷于唱跳型偶像的道路。

这就好比,一个泰国人大学专业学的是铲雪车制造,你学的再努力成绩再好,毕业后在本国也很难找到就业岗位,只能转行去做拖拉机制造。

说回偶像产业,我国的国情是有庞大的影视剧市场,演员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艺人职业。所以,只要是知名偶像艺人,差不多都想成为演员。当年最早从韩国回国的韩庚,早就成功转型演员,现在谁还记得他是唱跳艺人?看过他最新的舞台?业务能力那么强的鹿晗演戏被骂也要努力转型。孟美岐C位出道,热爱舞台,也要去参加演员综艺巴结大花。

国内偶像行业是不是被韩国模式带偏了?

所以,既然我国缺乏唱跳舞台,却有庞大的影视剧市场,而偶像最终都要转型影视表演,那何必曲线救国,为何不基于国情从一开始就重点培养表演为主的偶像呢?谁规定偶像就必须一定是唱跳型的呢?

这样的话,练习生公司可以重点增加表演内容的比重,而选秀节目的考核也就可以包括唱跳、表演、朗诵主持等更丰富多元化的内容了。(记得创1时那个选手才艺展示环节就是非常大的亮点,让人们看到了选手更多面的能力)

国内偶像行业是不是被韩国模式带偏了?

成团的选手可以直接拍摄偶像剧,综艺节目(比如团综),有机会还能参加演出等等,生存空间会更大发展机会更多,不至于出道即巅峰,越来越糊,还得费劲转型。

这是一个比拼综合实力的时代,不适合国情的唱跳路线已经被市场抛弃,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