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理得地做個機會主義者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經濟學專家、學者或企業家講到“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原本的意思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簡單地說,就是當你從事某一項經濟活動,就等於放棄了其他可能的經濟活動,也就等於犧牲了其他可能的收益。換言之,你選擇做某種生意,不僅付出了有形的成本,還付出了無形的成本,此即“機會成本”。

這是經濟學上的講法。我認為這裡面有四個關鍵詞:一是選擇;二是放棄;三是成本;四是收益。

我們聽到這個“機會成本”概念總覺得與我們相去甚遠,或者總理解為與經濟有關的一切活動。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機會成本”比比皆是。比如工作、職業、戀愛對象、婚姻家庭的選擇,甚至讀書、興趣愛好都同樣有“機會成本”。因為,你選擇了這個工作、這個職業,這個人結婚,你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也就是你放棄或失去了其他“機會”。讀書和興趣愛好也一樣,你選擇讀這本書,就放棄了讀另一本的“時間成本”。你愛上了畫畫就失去了彈琴唱歌的“時間成本”。不說人的精力問題,單說“時間成本”,你在這個時間裡,就失去同時讀另一本書的收益。

我想起了弗洛斯特那首著名的詩歌《林中路》,詩中寫道:

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汙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這林中的兩條路,何嘗不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人生選擇呢?你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放棄另一條路,你不知道這種選擇那一個更正確,因為,人生的路是單向車道,沒有重頭再來的可能,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做三件事:鄭重和慎重地選擇,爭取不留下遺憾;如果遺憾了,就理智的面對它,然後爭取改變;假若也不能改變,就勇敢而坦然地地接受,不要後悔,繼續朝前走。我們的人生,包括工作、學習、戀愛、婚姻等等,都是如此,因為有了這個機會成本,我們放棄了很多其它機會成本才得到的。所以,我們不斷地付出機會成本,不斷獲得如今的人生。在現實中做心安理得的機會主義者,“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頭”,就對笑對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