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项羽一直听从范增的话,项羽会不会统一天下?为什么?

寂照虚空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有一位谋士名叫范增,为人机智过人聪明绝顶,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然而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屡屡不听范增的计策,犯了很多战略上的大错误,比如说鸿门宴上没有听从范增的暗示杀掉刘邦,结果最后被刘邦所灭。但是如果项羽处处任用范增的计策,会不会战胜敌人夺得天下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讲究兵家四势,即形势、权谋、阴阳、技巧,巧妙运用兵家四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四势中项羽只占其一即形势,以个人的武力出众而闻名,也就是有勇无谋。就算有范增竭力辅佐,项羽事事听从范增,但毕竟隔着一层,总是不如自己有高超的智谋来的好。

其二,作为领袖,其人格魅力也是决定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为统帅者应该慧眼识人,赏罚分明,不贪小利,目光远大。反观项羽,将士立有战功则舍不得奖赏,不懂得与部下分享胜利的果实,对有水平的人嫉妒怀疑,即便是他尊称为亚父的范增也颇为疑之。不重用人才,最后帮助刘邦夺得天下的韩信、陈平原来都在项羽手下,因不获重用而纷纷离去,投到刘邦门下。项羽贪图小利而忘大义,鸿门宴上贪图刘邦敬献的一对玉斗而忘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气得范增长叹竖子不可与谋也。项羽入函谷关,诛杀怀王,陷自己于不义之地,四面树敌,引得天下英雄共讨之。无疑项羽做人是失败的,就算范增有神仙之力,无奈有了这样一个猪队友,夺得天下也是不可能的。


听老陈讲故事


项籍杀了刘邦,刘邦手下退守汉中,分封无法进行,楚怀王趁机摆脱项籍的控制,宣布项籍叛国,关中秦人反项,项籍退出关中据守河南,齐燕赵韩为了驱逐权臣发兵围攻项籍,权臣为了立功裂土封王斩杀项籍于河南,后战国时代来临,只是没有楚霸王。


长岛男爵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自从秦朝被推翻以后,项羽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对天下进行了分封。所谓的分封,完全是参考范增的建议,然后项羽一个人说了算。这就引起了一些矛盾,那就是许多人对分封的结果不满。其中以刘邦为典型代表,他心仪的封地至少是关中平原,而不是遥远的巴蜀地区。等到项羽率领军队东归以后,各路诸侯开始爆发战争,力求获得更大的利益。由于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实力快速增长,最后演变成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双雄对决。随着项羽的落败,刘邦统一了天下,成了最终的王者。

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原因很多,有性格上的缺陷,也有缺乏长远的眼光。当然不听从亚父范增的劝告,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这里有人就有疑问了,如果当年项羽一直听从范增的话,会不会统一天下。对于这个假设,得从时间上以及项羽本身的想法来做分析。另外从项羽分封诸侯,就可以发现他压根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想法。项羽想要的只是西楚霸王,而不是君临天下的皇帝。

至于项羽听从范增所言,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对此稍微聊一下。

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听从于范增所言,则可以统一天下。

就像曹操说刘备一样,当今天下的英雄,就属于我们二人。当时秦朝末年,最有英雄气概的两个人,只有项羽和刘邦。对于这一点范增特别清楚,只有除掉了刘邦,项羽不管是当皇帝,还是当西楚霸王,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因此在鸿门宴上,范增一直处心积虑地谋划,试图除掉刘邦。只要项羽按照范增的计划执行,刘邦应该会死在鸿门宴上。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了,从此项羽再也没有合格的对手,只要愿意,统一天下如同探囊取物。

二:如果项羽在鸿门宴结束以后,韩信没有为刘邦所用之前,也可以统一天下。

即使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日后凭借自身的军事力量,再加上范增的谋略,打败刘邦非常容易。这从刘邦反叛项羽后,与项羽的几次战斗中,可以看出。当时若不是韩信积极相救,他应该早就被项羽干掉了。可以这样说,没有韩信,光凭刘邦的那一帮手下,别想打败项羽。还有只要韩信愿意,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也极有可能。因此项羽在韩信没有被起用前,打败刘邦简直易如反掌。

三:如果项羽在刘邦任用韩信以后,才听从范增的建议,那么很难统一天下,顶多与刘邦实现长久的对峙。

有了韩信以后,毫不夸张地说,刘邦就有了打败项羽的力量。虽然范增很聪明,能够看清局势变化,但他毕竟是谋臣,在两军对战上,应该比韩信稍逊一筹。这样一来,项羽与韩信对战时,并不占上风,相反有很大的可能被韩信击败。既然军事行动上,项羽还稍弱于刘邦,那么统一天下就不可能实现。不过范增的智谋,再加上项羽本人的勇武,刘邦若想彻底打败他,也未必容易。因此极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项羽与刘邦谁也无法消灭对方,只能变成长期对峙。

总之,项羽若肯听从于范增的良苦用心,不会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至于能不能统一天下,那么就要按不同的时间段来论。说得直白一点,只要项羽在刘邦任用韩信之前,就愿意听范增的话,那么统一天下不成问题。若是在刘邦任用韩信之后,项羽的最好结果是互相长期对峙。统一天下就不要想了,有韩信在,项羽很难打败刘邦。


子正寻道


如果假设成立的话,项羽必定是可以一统天下的,但他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的国君,他的帝国绝对会跟秦国一样,二世而亡,我们分析一下:

范增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其智谋可以说不在张良之下,但是奈何项羽因为个人性格的原因所以屡次不听范增的话,从而多次错失良机,最终导致西楚灭亡,那么假设项羽真的听从范增的话,是不是就可以一统天下?我的答案是可以,请看分析

范增智谋不在他人之下

其实范增跟项羽一族是非亲非故的,但是为何刚出场的范增就得到了项梁的认同呢?我们且看范增前半生的经历。

关于范增的身世在史书上并无详细记载,想必不会是什么富贵人家,但是却曾在黄歇门下做门客,黄歇是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荀子也曾经是春申君门下门客,可见其门客的质量之高,而范增同为春申君门下门客证明自身确实异于常人。

从战国到秦朝,范增就相当于是一块“活化石”,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范增的种种经历造就了他的不平凡,也正因为如此,初次见面就受到了项梁的礼待,并且在项梁死后让他做项羽的亚父,没有一定的真才实学能落得这样的待遇吗?所以说在计策上范增是并不弱于张良等人的。

鸿门宴后天下定

鸿门宴是范增力举项羽杀掉刘邦而布的一个局,鸿门宴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阳谋,就算刘邦明知自己过去可能会死但却又不得不去,不然就给了项羽攻打自己的把柄,而项羽因为念及旧情,再加上项伯从中干扰,最终此事不了了之,经过此次之后项羽再没有如此好的机会。

而鸿门宴如果项羽听范增的话,不管谁阻拦都要杀刘邦,那么天下就是项羽的了,因为刘邦一死,汉军定会群龙无首,并且没有了刘邦从中协调,汉军高层必先内乱,而虽然当时还有其他诸侯势力,但是在风头正盛的楚军面前,还是如螳臂当车一般,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项羽统一天下,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就如前面我所说,项羽如果真的统一了天下,那么他这天下定会如秦国一般,不久就会灭亡,接着看:

制度是最大的难题

秦国灭亡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制度问题,因为秦国所采用的是郡县制,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而项羽所采用的制度是分封制,何为分封制?就是将土地分给有功的大臣,让他们管理,没错,周朝就是因为分封制而导致诸侯雄起,天下大乱。

为何确定项羽肯定实行分封制?因为项羽在占领彭城自称西楚霸王的时候就已经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小国,然后一众分给有功之臣和之前的诸侯,虽然目前来看项羽一家独大,那么之后呢?

而刘邦统一天下之后所采用的郡国并行制是肯定不会被项羽所采用的,为何?因为刘邦善于妥协,郡国并行其实就是帝王对诸侯和百姓的妥协,而项羽何等傲气,就算一直听范增的话,但是妥协是肯定不会的,天下是我一个人打下来的,凭什么要向他们妥协?不妥协的后果可想而知。

范增岁数已高

范增确实智谋过人,但是别忘了范增可是经历了从战国到秦国灭亡的一个人,在遇见项梁的时候岁数就已经七十了,最后帮助项羽平定天下之后还有多少时日?没有了范增协助的项羽,还能撑多久?

结语

当然,上面的都是假设,历史没有偶然只有必然,不过假设也是历史最有趣的地方,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推算出不同的结局,让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的有趣,这也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之一。


文青聊史


秦朝末年至楚汉争霸时期,有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但其又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项羽麾下的首席谋士范增。范增可以说是一个秦汉时期版的老年人就业典范。历史上关于范增的记载实际上并不怎么完整,范增在陈胜吴广起义后,范增的一颗不安分的心也随之开始躁动。要知道当时的范增已经是七十高龄的老人了。在秦汉时期,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少之又少。但在七十岁时期还有能力想要推翻秦朝,并且为之奋斗的人,除了范增还真没有其他人了。

范增最先投靠的就是楚国旧贵族项梁的起义军。因为范增知道,虽然陈胜是第一个掀起反秦大旗,并且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但事实上陈胜的势力没有根基,完全就是浮萍野草一般。范增可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十分清楚,一群草根和平民是不可能推翻秦朝。所以范增选择了投奔项梁,果然在范增投靠项梁后,陈胜就已经被杀害了。

范增到了薛地和项梁汇合后,正好赶上项梁等人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发展,陷入困境当中的时期。此时的范增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项梁等人分析道,六国灭亡,楚国是最冤的,而且我们需要借鉴陈胜失败的经验,不能只依靠百姓,更多的要利用六国旧贵族的影响力和势力,从而击败秦朝。项梁也就是因为接受了范增的建议,所以项梁才从民间找到了楚国王室后裔熊心,并且拥立熊心为起义军之主。果然之后,天下义军皆尊项梁势力为首,一时间项梁起义军声势无两。

项梁被章邯击杀后,起义军声势顿挫,范增也随即继续效忠了项氏一族的项羽为主。并且辅助项羽彻底傀儡了楚怀王熊心,掌控了大部分军权,成为了势力最强的义军。并且击败了章邯这个秦朝最后的名将和有生力量。可以说秦朝就是项羽一手击败的。而在项羽击败秦朝过程中,范增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步击溃秦朝后,范增就建议项羽杀死刘邦,并且认为刘邦是一个枭雄,不杀的话日后必成大患。但当时项羽狂傲自大,根本看不起刘邦,所以并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而在鸿门宴上,项羽对项伯破坏范增刺杀刘邦的新活动也不加以制止。这就导致项羽丧失了除掉刘邦的最佳时机。

楚汉争霸开始后,虽然项羽一度处于劣势,但很快项羽就扳回了劣势,并且开始采取了主动措施。在荥阳之战中,本身项羽和范增如何君臣之间紧密配合。那么刘邦在荥阳也难逃一死。但刘邦知道项羽为人自大多疑。所以刘邦采取了谋士陈平的离间计,使得项羽和范增之间出现了隔阂,项羽也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剥夺了范增的军权。范增无故被怀疑后,一气之下告老还乡,结果半道上因病而亡。范增一死也就意味着项羽的灭亡已经不远了。毕竟论斗智方面,项羽实在是不堪一击。如果项羽能完全信任范增,君臣之间默契配合,刘邦早就被击败了,而项羽还真就有可能登上皇位,建立自己的国家。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我的观点是不会。原因有三:

1.智囊团对比;范增固然很厉害,但是项羽身边的谋士也就范增一人,而刘邦身边有张良、郦食其、陈平、随何等等,所以刘邦能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比项羽多很多,这一方面刘邦胜。

2.军事人才对比;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项羽跟能打,但项羽手下能打的却没有几个,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英布最后还跟了刘邦。而刘邦手下,首当其冲韩信,其次樊哙、卢绾、周勃、灌婴,彭越等。特别这个彭越,游击战的始祖。所以军事人才方面,刘邦胜。

3.性格对比;这个很简单,刘邦可以赏罚分明,而项羽却赏罚不公,刘邦知人善任,项羽却不能。

天下人可以唯我所用,这是项羽万万不及刘邦的。

但是谁也不能抹杀项羽的能力!真的能打!谁也不服就是干!


白菜历史小屋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楚霸王项羽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空有一身军事才能却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鸿门宴上项羽本可以对刘邦斩草除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项羽并没有杀掉刘邦,从而给了刘邦翻盘的机会。很多人都会想,如果项羽一直听从范增之言,项羽能不能一统天下?



我认为答案是不能,为什么呢?项羽是千古难遇的军事奇才,但却不是帝王之才。就算项羽有范增的帮助,就算他对项羽言听计从,也难以挽回败局。因为他的性格、他的格局、以及人心向背,都决定了他不可挽回的败局。

一、性格决定命运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楚霸王的性格就对他的命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 首先,项羽猜忌心重


钟离眛是项羽身边最能打的将领,是项王五大战将之一,钟离眛给刘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刘邦非常忌惮钟离眛,所以刘邦命陈平买通项羽身边的人,让他每天说钟离眛坏话。开始的时候,项羽只是有一点怀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越发感觉钟离眛有反叛之嫌。但钟离眛对项羽忠心耿耿,誓死不愿意离开项羽,但是项羽却认为钟离眛居心叵测。项羽越发地疏远钟离眛,使得他最能打的将领得不到重用。

  • 其二,项羽极度自负

项羽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他小的时候,他的叔父项梁让他读书,他不愿意读,让他学剑他也不愿意学。他说:“学读书只能记住几个人的名字,学剑只能和一个人作战,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叔父项梁教他兵法,起初他还挺乐意,但是没过多久他又不学了。因此,一个自负而又不愿意脚踏实地的人。项梁都不能让他好好学习,那么范增又能让他做什么呢?

  • 其三,项羽特立独行


项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身上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他这个人不愿意被别人左右,做事情就要做出个与众不同。鸿门宴上,范增一次次的暗示他,让他抓住机会干掉刘邦,但是他就是不听,因为他不愿意被范增左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项羽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叛逆,这种叛逆驱使着他一步步陷入深渊。

项羽这三个非常明显的性格缺点,导致了他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如此性格的项羽,即使有范增的鼎力相助,又能有几分胜算呢?

二、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决定结局,这一点在项羽身上就能体现。项羽胸中的格局,仅仅是一个旧时代所留下的印痕,裂土封侯,雄霸一方才是他的梦想。

  • 首先,项羽的眼界只停留在裂土封侯的年代


秦汉时代,集权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潮流,但是项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项羽取得关中之后,首先做的就是裂土封侯,将秦始皇统一起来的国度重新倒回战国时期。他的眼界只停留在裂土封侯的周天子时代,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 其二,项羽的志向只是西楚霸王

项羽从未想过做皇帝,火烧秦王宫,烧毁秦始皇陵,他将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击个粉碎。在取得关中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圆了他一个做楚王的梦想。他的志向只是做一个西楚霸王,然后裂土封侯,他也不曾想过一统天下,他之前一个旧时代留下的刻痕而已。

  • 其三,战无不胜,却没有大局意识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虽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是却是瞻前顾后,顾首不顾尾。刘邦被封汉中之后,他终日想的是还定三秦,而项羽想的却是衣锦还乡。刘邦趁项羽攻打齐地田荣叛乱的机会,一举直捣项羽老巢。回过神来的项羽,只能回援彭城,从中就可以看出,项羽虽然战无不胜,但是却没有大局意识。他只不过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寄主罢了。

三、得人心者得天下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深得人心,即使屡败屡战,也能获得万民拥戴。刘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邦一举灭秦,攻入咸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深得百姓之心。那么,项羽的不得人心呢?

  • 首先,项羽不得民心


这里有一个农夫与项羽的故事,刘邦用韩信四面楚歌将项羽团团围住。项羽在十面埋伏之中力战,最后突破重围。项羽本可以逃之夭夭,但是项羽的命运却因为一个农夫而发生改变。项羽突破重围之后,在一农田之中迷了路,项羽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看了几眼项羽便随手一指。项羽按着农夫指的路前进,却陷入一片沼泽地之中。最后,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另外,项羽屠城也是项羽失去民心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反秦还是平齐中,项羽所到之处经常会发生屠城的惨剧。

农夫为何将项羽引入绝地之中?那就是因为项羽不得人心,项羽一身楚军铠甲,想必农夫早已看破项羽的身份。因为这么多年来,天下百姓饱受其害,所以农夫对项羽早已憎恨有加,于是故意将他引入歧途。

  • 其二,项羽不得军心


楚霸王项羽在击溃章邯军团之后,20万秦军精锐之师何去何从呢?项羽把心一横,无论老少,尽坑之!于是,20万生龙活虎的秦国降军便惨遭项羽屠戮,项羽所为与人屠白起有何不同呢?杀降之事,给项羽帐下士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项羽残忍的手段逐渐失去军心。

  • 其三,项羽不得臣子之心

韩信早年曾经投奔项羽,他在项羽门下只做了执戟郎中,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都不被采纳。韩信在项羽门下逐渐心灰意冷,转而投奔刘邦,最终韩信四面楚歌逼的项羽垓下自刎。除了韩信,刘邦的谋臣陈平早年也在项羽门下,项羽不得臣子之心,因此痛失人才,落得个身首异处。


项羽进入关中之后,裂土封侯,自封为西楚霸王。但是项羽的分封却及其不公,比如功高至伟刘邦只被封为汉王,而秦朝几名降将却能获封三秦之地。根据楚怀王的约定,先去关中者为关中王,但是刘邦破关之后却只获得了汉王,这种不公引起了刘邦的极大不满。

项羽将秦朝降将章邯与董翳同时被封到了关中,而董翳是章邯的部下并没有特别大的功劳,项羽此举不仅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还间接导致了秦地的叛乱。因此,项羽不得臣子之心。

人心向背历来都是战争胜败的关键,人心齐泰山移,刘邦通过自身出色的领导力,将屠户贩夫之辈都能拧成一股绳,而项羽则是众叛亲离。就算项羽对亚父范增言听计从,也是孤木难支。

总结:

西楚霸王被历代文人所歌颂,他的悲剧也引发了人们无数遐想:“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份遐想成为楚霸王项羽悲剧背后的浪漫。我认为,即使项羽一直听从亚父范增的话,他也不能一统江山。

一方面,性格决定命运,西楚霸王的性格导致他众叛亲离的下场。另一方面,格局决定结局,项羽的理想只是一个西楚霸王、只是一个封侯拜相的梦想。他的格局,使他一直沉浸在旧时代的美梦中。另外,得人心者得天下,项羽不仅失掉民心,而且失掉军心,更失去了诸侯臣子的事主之心。因此,哪怕项羽听取范增之言,在鸿门宴中杀掉了刘邦,项羽也不可能一统天下。并非天亡项羽,乃霸王自亡,一代战神,湮灭在《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之中。


圣恭安


若是项羽一直听范增的建议,出计必行,鸿门宴时杀掉刘邦一干人等,到最后一定能统一天下的。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项羽出生在楚国贵族大家,行事作风光明磊落,不像痞子刘邦那么卑鄙无耻,让人厌恶。磊落的人没有太好的结局,实在让人惋惜的。就连当下,那些个首鼠两端的墙头草,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们都混的不错,社会风气变了,正直无私反而不会获得应有的尊重,但请记住一点: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晴天迟早会来到。下面介绍下项羽的平生。\r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城之战大败汉军。但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之后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心怀家园


如果项羽一直听从范增的话,项羽一定能统一天下,当上皇帝。

范增是项羽手下顶尖级的战略家,在战略谋划,知人善任方面,别人根本比不上,在陈胜吴广牺牲以后,在项梁被杀之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是各支义军中最强大的,如果完全遵循范增的战略,项羽不仅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而且在鸿门宴上会顺利杀掉刘邦。由于项羽在军事上的威慑,杀害刘邦在政治上的消极影响会降到最低限度,通过和平夺权和无力讨伐,各支义军最后听命于项羽,实现天下统一。


谷老师


如果项羽能够听范增的话,他应该是会统一天下的。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那个时代背景下,项羽打完巨鹿之战后,几乎可以说天下无敌了,所有诸侯作壁上观,膝行而前,不敢仰视,可以知道,当时的背景下根本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而最后项羽失败,最大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的错误决定而造成的,而且,这些错误决定,范增事实上都是事先规劝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哪些错误决定:

第一:首先是韩信,韩信是在楚军出道的,而且参加过著名的破釜沉舟之战的,他在楚军一开始是伙头军,后来自荐失败,项羽觉得这个人有才华却不用,他的刚愎自用显而易见,而当时,范增积极劝说,要么重用,要么杀掉,而楚霸王却是心高气傲,觉得一个胯下之辱的男人根本不可能对他有什么威胁,事实证明,大错特错,如果他真的听了范增的建议,后面的垓下之围根本不可能出现了。

第二:当项羽将刘邦赶到蜀中后,定都咸阳,后心一句民谣“富贵不还家,如锦衣夜行”,草率决定迁都彭城,也是大错特错,彭城无天险可据,易攻难守,而不可一世的项羽觉得根本没人可以威胁到他,即使范亚父如何规劝,他仍执意为之,给刘邦一个非常大的空隙,也给自己一个非常被动的战略地位。

第三:最最可惜当属的鸿门宴了,当时项羽范增事实上是商量好要杀死刘邦的,而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范增使尽浑身解数,摔玉,项庄舞剑等等,最后还是让刘邦逃脱了。

我简单说了三点,假设项羽能够听其中之一,我相信,后面的结果也不会是乌江自刎,历史已经过往了,项羽是一个战神,却不是一个出色政治家,他的刚愎自用,心高气傲害死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