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隨著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各項經營逐步恢復。

現在不少餐廳,除了外賣,也開始放開堂食了,人間煙火氣,又開始升騰起來了。

前幾天我到成都出差,那些普通的火鍋店,都必須排1小時的隊才能有位子。

只不過呢,最近我就聽說了這樣一件嚇人的事:

我們有一位小夥伴,在某某平臺上點了份餃子,結果吃著吃著,吃出了一個硬邦邦的異物。

他覺得很噁心,很生氣,就去找這個平臺理賠了。

本來他以為,等平臺審核完理賠就完事了,沒想到沒過多久,他的電話就響起來了。

這個電話,來自平臺服務的商家。

一接起來,他聽到電話那頭,來自商家假惺惺的問候,整個對話沒有用心的道歉和解決問題的意願,最後竟然還說了一句:

“我幾百萬投進去的店鋪,要是因為你一句話就沒了,那你就等著出事吧哥們。”

這位小夥伴查找了平臺這個商家的店鋪評價信息,一看嚇一跳,好傢伙,在490條評論裡,近期有80條差評。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當然,我們單仁行之所以會提到這件事,不是為了去曝光這個不良商家,而是讓大家從這件事當中,看到復工復產之後企業的一些問題。

是的,前一段時間,餐飲業確實損失不少。

即便如此,也不能為了快速增加業務,不顧質量和聲譽。

這種“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

儘管現在的市場,看上去似乎逐漸好轉,但還請各位企業家注意:

下雪不是最冷的時候,化雪才是。

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的真正挑戰,還在後頭。

面對類似疫情的社會變局帶來的挑戰,有的企業積極應對,竭盡所能重振旗鼓,甚至迎來第二春;

有的企業麻木應對,就像上面提到的這家餐館,最終結果可能是自毀長城,破產消亡。

這兩類企業之間,到底差別在哪裡?

我想,應該是一種叫做“復原力”的東西。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什麼是復原力?

復原力本來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一種有效應對逆境衝擊的能力,一種從肌體到心理層面的快速修復能力。

對企業來說,是相關組織減少熵增的能力。

所以,組織復原力,就是當危機不期而至,企業能否承受住危機考驗,恢復或者獲得新的發展機會的關鍵能力。

那麼,企業該如何構建起強有力的組織復原力,以有效應對危機的衝擊呢?

我在查閱了不少書籍後,總結出了三個點,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希望能對企業快速復原有所幫助。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第一點,冷靜認知,勇於直面客觀事實。

當危機來臨,企業會遭遇生死攸關的嚴峻挑戰。

但是,企業一定不能被嚇到,而是要對既存現實事實,告訴自己,任何變化都是好事。

就像面對新冠疫情,告訴自己不是某一家企業的事情,是所有企業都要去面對的事情。

從市場來說,是非常公平的。

告訴自己只要處置得當,不僅能從危機中生存下來,並且能強化自己的生存力。

就像人體的每一次感冒發燒,都會增強肌體的免疫力一樣。

保持這種冷靜、清醒、務實的態度,就能在困難面對不亂方寸,有效應對挑戰,抓住難得的市場機會。

《哈佛商業評論》前高級編輯黛安娜·庫圖曾告誡企業,當困難和危機來臨時,不要逃避現實,而要對現實保持格外清醒的認知。

第二點,牢記初心使命,展望未來。

突如其來的危機,是考驗經營者創辦和發展企業初心的難得的機會。

企業的願景使命就是企業家的初心,它回答了“企業為什麼要存在”和“企業要走向哪裡”這兩個根本性問題。

從初心中尋找意義,從變局中發現機會,是企業勇敢直面並有效應對困難的心理支撐。

《恢復力》一書就指出,擁有強大、穩定並深入人心的價值觀,可以讓人們從所處環境中找到意義,並作出正確的行為。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第三點,靈活應對,要從新的角度解決當下問題,而不是遵循以往的成功經驗。

陷入危機,意味著企業既有的資源能力難以應對。

有研究指出,在大的變局之下,大部分企業只會採用自然反應範式,也就是採用習慣的思考邏輯來應對。

這是大部分企業,被突變環境淘汰的原因。

但是,變局是少部分企業產生強大創造力的最好機會,所謂急中生智,變中生慧。

我之所以用“智慧”二字,是因為應變不是完全捨棄過去,不是離開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範圍去瞎變。

那,究竟怎麼變呢?

復原力強的企業,往往善於靈活採用權宜之計來應對挑戰。

這種能力就是所謂的“拼湊”。

“拼湊”是一種在沒有合適或現成資源的情況下設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往往是發揮一種資源的不太熟悉的用途,或是將這種資源用到平時不太用到的地方,來發揮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比如,單仁資訊利用我們2019年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雙師系統的經驗,把我們的核心課程策略班推到線上去。

既解決了無法線下開課的問題,有解決了學員奔波的問題,同時通過設計分段線上學習、分段轉化、分組交流、貼身輔導的模式。

讓每一家企業在課程結束的時候,都能拿出企業的全網落地系統方案。

比如,之前攜程董事長梁建章,就用直播帶貨,一次直播給三亞、也為攜程平臺帶來1000萬的旅遊業務;

老鄉雞的老總,用200塊做戰略發佈會,成功刷屏。

這些都是把從來沒有用過的現有資源充分運用,高效取代既有模式的“拼湊”能力。

因為一份12塊錢的餃子,我收到了來自商家的威脅

總的來說,復原力就是,能屈能伸,剛柔並濟不低頭,置之死地而後生。

除了要有“打不死”的精神,還要具備時時刻刻尋求機會反擊的靈活性。

這種能力,也是大企業之所以能成為大企業的原因之一。

它們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大企業,而是從小企業經過一次次危機挑戰,利用這種應變能力,一步步做大的。

至於那些投入了幾十萬幾百萬,卻為了一個投訴就威脅消費者人身安全,卻不想辦法自我改進的小餐館,我想,就算沒有疫情影響,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畢竟,用拳頭來說話的地方,只有UFC。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內容了,希望能給到你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