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日記|武漢協和西ICU,危重病患轉運的一天

信息時報訊(記者 廖溫勃 通訊員 黃月星)武漢協和西院危重症監護中心是鍾南山院士團隊接管的病區,是ICU的“國家隊”,肩負著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青年突擊隊也是其中的一員。記者瞭解到,市一青年突擊隊加入國家隊已有半月有餘,已經很好地融入了隊伍,並出色地完成了相關救治任務。

3月22日也是忙碌的一天,病區內有兩例病情特別兇險的患者,在張挪富教授、徐遠達教授、譚傑教授、溫德良教授、程遠雄教授及協和西院院內等多位專家參與下,正在進行多學科會診,兩位患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況下,合併了在嚴重出血,生命危在旦夕。經過緊張的討論後,最後決定一位患者行CT檢查後,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進行介入止血治療,另外一名患者,直接進行介入下止血治療。兩位患者病情都極為危重,都需要機械通氣及搶救藥物維持生命體徵,其中一位患者還需體外膜氧合(ECMO)維持生命體徵。外送患者的任務落到了長白班(治療操作組)隊員們的身上。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青年突擊隊隊長陳偉明醫生協同長白班隊長廣醫附一院席寅醫生、廣醫腫瘤醫院李仕成醫生,連同中山大學腫瘤醫院顧葆春教授、廣醫附一院黃敬燁護士及劉川護士等組成一支9人的“護航組”,進行患者的轉運護送。轉送的第一位患者需要EMCO、呼吸機、升壓藥物等生命支持條件,出發前,大家都細緻地檢查了相關設備及藥物情況,並做好隨時搶救的準備。

由於患者生命體徵極不穩定及攜帶了ECMO呼吸機等設備,為了減少顛簸保證患者安全,短短几百米的路程,卻走了接近40分鐘。到了CT室後,患者的過床又是一項挑戰,包括了患者生命體徵的保障、設備藥物的保障,這些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做CT的過程中,患者的生命體徵出現了多次變化,包括了心律失常、血壓不升等兇險情況多次出現,經過了努力,終於把CT檢查完成了,而對於平常僅需20分鐘完成的CT,最終花費了超過1個半小時。隨後,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後,患者隨即轉運到介入手術室,進行介入下止血手術。每一次的搬動和轉運,對於患者和“護航組”來說都猶如走鋼絲一般。

患者在介入手術的過程中,又多次地出現了生命體徵的變化,經過了大家的努力,手術終於在波折中完成了,護航組再次披荊斬棘般將患者安全送回到了病房。

在回到病房後,患者由於有大量腹腔積液,需手工進行腹腔抽液,陳偉明醫生再幫患者過床後,再繼續為患者進行腹腔積液的抽取。

在患者生命體徵穩定後,陳偉明醫生協同護航組繼續進行下一位患者介入手術的轉運,第二位患者的生命體徵也不平穩,需要呼吸機、搶救藥物的維持,經過努力,第二位患者的轉運及介入手術也順利完成了。

經歷了兩位患者緊張的轉運,眨眼間一天時間過去了,陳偉明醫生及“護航組”穿上防護服工作了九個多小時,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手術衣都溼透了,但是看到患者在經過努力後,可以得到緩解恢復的機會,他們都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很好的詮釋了為患者保駕護航的白衣天使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