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林黛玉每天锻炼身体,学经商赚钱,《红楼梦》的结局会改变成什么样?

阳光191619


《红楼梦》的结局跟林黛玉是否每天锻炼身体,学习经商赚钱,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假如林黛玉每天锻炼身体,经商赚钱,(虽然根本不可能)《红楼梦》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红楼梦》这红楼至少包括大观园的全体女儿的闺阁和贾府、甄府甚至一切朱门。而不是林黛玉一个人的红楼。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恐怕是出于良好的愿望,期望林黛玉的结局能够好一些。然而良好的愿望归愿望,我不得不说,有三点决定这个问题不能成立。

一、题主所说的结局应该是指林黛玉的婚姻。

认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不成是因为林黛玉身体不好和不会管理。这是提出错误命题的根本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不成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林如海的逝世。 当初贾敏新逝,贾府派人派船接黛玉,其一是贾母心疼黛玉没有了母亲,其二是为了维护贾府与林家的姻亲。林家世代侯门,林如海探花出身,皇帝钦点巡盐御使,政治明星,经济实力可想而知。贾府迫切需要维持与林家的姻亲,利用林如海的政治社会资源来挽救贾府于危亡。接黛玉来贾府肯定不是贾母一个人的意思。

维护姻亲的最佳途径就是促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姻。从林黛玉进贾府时贾母的安排,积极促成宝玉和黛玉的青梅竹马,可以看出,贾家就是这个意思。甚至可以说那时候无论贾政还是王夫人都是赞同贾母这个想法的。如果林如海健在,宝玉和黛玉的婚姻可以说是板上钉钉。就算薛家来了,就算薛家没有败落,也没法和林家比拼。

二、林黛玉体质弱不是影响婚姻的主要原因。 林妹妹天生再林黛玉的身体,有天生的不足,体质差。她身体的病并不是不治之症。林黛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原因在于心病。她父母早逝,无依无靠,客居舅舅家,她心思缜密,忧思过重,劳心伤神。形成寄人篱下的悲观心态,抑郁成心疾;她与宝玉相爱,无人能为他们作主,金玉姻缘的舆论甚嚣尘上,表面上来看,她有贾母的关爱和宝玉的爱恋和关心,但是在她看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如果不是生存环境恶劣,她的病是可以医治的,至少不至于早夭。 其实,体质弱不是影响婚姻的主要原因。在当时,如果能够与贾宝玉成婚配,且不说她的身体能够好起来,就算不好,不能生育,宝玉的妾生儿子也要称她为母亲的,而且孩子可以有奶妈喂养长大。 换个角度来说,假如林黛玉那样做了,身体变好了,贾府也不会选择她作宝玉的妻子。因为无论她多么强壮,都与贾府的灭亡无补。

三、学习经商赚钱是不可能的,也没有意义。 学经商是为了赚钱,林黛玉不差钱。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油水最足的盐道监察大臣,林如海死应该留有几百万两的银子给林黛玉,林黛玉不缺钱。 林黛玉是天上的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每天爱的浇灌,仙草才能水灵灵。所以绛珠仙草要到人间走一遭,把所有的眼泪还给他。来到人间,她也是名门闺秀,林黛玉也是不可能经商的!

《红楼梦》中许多人的命运都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有所改变,更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整个《红楼梦》的结局。在《红楼梦》的典型环境下,黛玉的悲剧结局不是因为黛玉不够优秀。贾府的没落是必然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林黛玉的死也是必然的。


伴读红楼梦


我认为即使那样,《红楼》的结局依旧不会改变。我阐述以下3点原因:

1.古代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重农抑商,即使林黛玉能经商赚钱,还不算她是否有经商的头脑,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也是很难被认可的。

2.林黛玉身为一个女性,在那样一个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里,她的命运是不受自己掌控的,无论林如海是否去世,她的归宿都极有可能沦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或者稍好点的结局是嫁给普通的书香门第之家。

3.即使每天锻炼身体,一个人的性情是很难改变的,这主要是大环境决定的。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不仅是她自身体弱多病,更是因为她内心无所依靠,即使是疼爱她的贾母,能保全她一时,岂能保全她一世?[流泪]

最后我想说,尽管林黛玉的结局是那个时代悲剧女性的缩影,但她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封建的意识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可爱]



晓风阅读


我觉得林黛玉如果这样做,结局会改变。林黛玉的身体变好,可以顺利为贾家开枝散叶,生儿育女,再加上贾宝玉对她的感情,还有她自己的才貌双全,自身家族的高贵,贾母是会为两个玉儿的婚姻作主的。而林黛玉学经商赚钱,会让她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毕竟生活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需要穿衣吃饭。林黛玉是很有管家才能的,这一点凤姐在书里也提过,当然也说过黛玉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所以林黛玉如果每天锻炼身体,并学习经商,她和宝玉的婚姻会成的,她的优点估计王夫人也不会反对。而这样的黛玉和宝玉的婚姻会非常幸福,宝玉肯定会高中举人,读书做官,并和黛玉伉俪情深,白头到老。而黛玉将来一定会像贾母一样,儿女众多,做一个大家族人人尊敬的老太太。





有刺的善良


那你这个就不是凄美的《红楼梦》了,应该改名叫《一个红楼女子经商逆袭传》。

这个人设是不可能出现在当时的社会的。

一、社会环境导致的人物性格

《红楼梦》书中写,黛玉进贾府,身姿如同弱柳扶风,所以惹人怜爱,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因为黛玉曾是灵河岸边一棵仙草。后来未修炼成功,身娇体弱,去人间历练渡劫。

黛玉寄人篱下,这种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性少女,未曾出过门,也不抛头露面。本就应是娇滴滴的样子,这才符合时代社会设定。

二、悲情被淡化

正是因为有当时大环境的限制,才有了黛玉这样的角色。也为最后的悲剧渲染了悲情意味。

黛玉虽然身娇体弱,但却是倔强的。我们之所以对红楼的人念念不忘,真是因为我们怜惜黛玉这样的角色。一个与我们无关的故事,能快速建立连接,只能通过情绪。其中爱慕和同情是最能引起读者思绪的。

如果黛玉好好锻炼身体,外出经商。这一下子就变成了新时代女性。宝玉还会那么喜欢她吗?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啊。宝玉对黛玉的喜欢,有前世的羁绊,也有对她楚楚可怜的怜惜。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没了同情,还能一帆风顺吗?也许有可能黛玉赢得了宝玉的心,那《红楼梦》就变成了红楼版的《知否》,也就不是红楼了。

《红楼梦》的遗憾,才是让人们念念不忘,余音绕梁的关键。结局改变了,悲情就被淡化了,它与其他普通的故事没什么不同了。

以上。

欢迎关注@腐草为滢,温一壶热茶,尝一碟糕点,膝上伏一胖猫,我们一起读书、看剧、写作。


腐草为滢


“假如林黛玉每天锻炼身体,学经商赚钱,《红楼梦》的结局会改变成什么样?”

问这个问题,还不如问“假如黛玉活在现代,结局会怎样?”,答案自然是才女+美女,又高情商,是人生的赢家。

但在《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场合下,结局不会改变。黛玉的悲剧结局不是因为黛玉不够优秀,而是太过优秀,又太过深情了。

《红楼梦》中,宝与和黛玉爱情的失败,不是因为王夫人作梗(虽然王夫人不大喜欢黛玉,但是为了宝玉她还是愿意妥协,毕竟从紫鹃试宝玉一回就可以看出,宝玉已经离不开黛玉了)。

从《红楼梦》的暗示来看,因为黛玉极其有才学,在当时应该已经名声在外了。三春的才学都不及黛玉,但是早早就已经名声在外了,黛玉诗写的那么有灵气,而且宝玉把黛玉的诗也带出过贾府,自然名声远扬。

出生书香门第,又是在贾府贾母身边长大,又有才,又好看,这样的女孩子,自然想要求娶的人家不少,这就是为什么贾母在前期轻易不让黛玉出门见客的原因。

但毕竟宝玉和黛玉结婚后,贾府的人情往来就需要黛玉应酬,所以贾母在后期逐渐让黛玉见客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给贾府招来祸患。具体贾府接连不断出现问题就是黛玉等人,在贾母八十岁生日见了南安太妃之后出现的。

而且从迎春被急急忙忙的娶走,接着又有人来求娶探春,以及后来黛玉的结局来看,有一个势力极大的人在搅局,而且是冲着贾府的女孩子来的。

所以,如果黛玉要避免悲剧的结局,要么不要太优秀,也不要太深情,这样她嫁不了宝玉,嫁给别人也能较为平安的过一生,但如果是这样,那么作者也就没必要塑造黛玉这个形象了,一个宝钗就够了。所以黛玉的悲剧在《红楼梦》中是不可避免的。


四夕读名著


我认为结局不会改变。

首先,黛玉天天锻炼,是怎么锻炼?大家应该知道,黛玉天生体弱,这个是先天的。先天体弱的人,能不能锻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先天体弱的,我就遇到过一个,中医给她的建议是养,还得静养。什么叫静养,那基本上就叫她尽量不要运动,体育锻炼那是完全不行的,就连体育课那是能不上就不上,最多就是走走路,跑都不行。

用那个老中医的话来说,就是先天不足全靠养,不但要养,还得补,还得慢慢补,不能急,欲速则不达。如果要锻炼,也得等到养好了之后才能锻炼。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那人身体早就养好了,和正常人无异,现在早已经结婚生子。

现今社会,确实很多人都缺乏锻炼,很多人都认为身体不好,锻炼就行了。但是,黛玉的身体,到底适不适合锻炼,这个真的是个未知数。如果像我认识的那个人那样的身体,你让她锻炼,真的不是让她好,而是在害她。

其实,大家可以看看贾府和大观园的平面图,林黛玉每天都不是没有运动的。从她的活动范围可以看出,她每天走的路,应该比很多上班族走的路还要多多了。对于一个先天不足的人,每天这个运动量,应该是够了的。

所以,让黛玉天天锻炼,这个真的不行,说不定一锻炼下去,比原著死得更早。

再说学经商赚钱,古代和现代不一样,古代士农工商,商在排在末尾,你让一个士族的千金小姐抛头露脸去经商?贾母第一个就不会同意,在贾府,没有贾母保护的林黛玉,能活多久?

当然,也有人说林黛玉可以搬出贾府。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薛家为什么要借住贾府,薛家还有三个人呢?薛姨妈尚且害怕孤儿寡母备受欺负。

何况林黛玉一个弱女子。别说忠仆,忠仆是有,但是奴大欺主的也有。何况外面还有那么有权有势力的人,要对付一个孤女,多的是办法。

所以,如果没有贾府保护的林黛玉,说不定没几天,人没了都没人知道。

再说了林黛玉其实不缺钱,一点都不缺,不说贾母每个月还单独给她月钱,就是她爹也肯定给她留了钱财的,只是她不好拿出来说而已。

而且,林黛玉的悲剧是各方面造成的,身体也有,钱财也有,但是如果给她一个好的身体,或者更多的钱财,说不定她也会死得更快,财帛动人心,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改变结局的。

有些事,不是她想争就可以争赢的。比如说,就算她身体好了,就算她有钱了,但是她根本就出不了贾府,一切也无济于事。就算出了贾府,外面比贾府更危险。想想妙玉,失去庇护的她,结局是什么?

所以,贾府的没落是必然的,林黛玉的死也是必然的。


落葉kv


第一,林妹妹天生体质差,再加上她早年丧母,又客居舅舅家,心思缜密,忧思过重,劳心伤神,所以才十几岁就病逝了。

假如她每天锻炼身体,少些忧思,对身体肯定会有好处。但是,她是大家闺秀,言行举止都得得体,连在贾府饭后喝茶的举动都得一板一眼,怎能像现在的女孩子一般练瑜伽、跑步、打球呢?那还不得家法伺候,抄写《女戒》去了?

第二,林妹妹本身出身官宦世家,她的舅舅家那也是官宦世家,一个大家闺秀,从小就得学习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还有各种规矩和女工,再有学习中馈也就是管家之道,却独独没有经商之术。

在封建社会,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他们的后代甚至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你让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如何学习经商?又跟谁去学习?

姑娘们私自见外人那也是犯了规矩的,要家法伺候的。

第三,林妹妹出身世家,她也是很有身价的。她不缺银子也不缺地位,又怎么用得着去抛头露面做生意呢?

第四,大家闺秀又哪一个可以行为不端,抛头露面去出门经商的?想出个门也是不行的。真要那样叛逆,可真得关祠堂了。

综上所述,林妹妹所处的封建社会环境决定了她不能随意锻炼身体更不能学习经商,有气节有反封建思想意识的她注定一生是个悲剧。





梅姨的智慧锦囊


最多把《红楼梦》的结局,改写成《西厢记》,或者《浮生六记》其中一个而已。

宝玉若没有变成喜新厌旧的元诗人,和黛玉一直恩爱有加下去,试想宝玉的生存能力,就算没有被株连赐死,想也不会比沈复与芸娘的命运好到哪去,而黛玉就算身体健康,也充其量只是封建礼教下又一名悲情女子罢了。

林黛玉的身体,有天生的不足,但更多确是心病造成的,俗语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父母早逝,无依无靠,造成她寄人篱下的悲观心态,她的病并不是无治,更多是抑郁成疾。

就算她能每天锻炼身体,学经商赚钱,那首先她性格里的很多东西都要改变,很多硬件条件都要备齐。

必须有个好家底

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还能经商赚钱,在大观园中群芳首席宝钗就已经具备这些条件。宝钗父亲本是用国库营商的官僚大资本家,薛家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

除了哥哥薛蟠从小被宠溺成纨绔子弟,不成气候,宝钗作为一名女子,反倒更比薛蟠拥有主持大局的气质。

薛家在京城有盆景、当铺、寿器、香料、药材等行业店铺,可谓是资本雄厚,而且世居南京,有豪华房产不为过,北京也有几处房舍,如果宝钗要经商,哪怕就是当个包租婆,也是分分钟都可以做到。

而宝钗本身为人处世的能力,也很具备经商的资质:她很照顾弱者的感受。出色的管理方法,“无为而治”把大观园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她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她暗中帮助家境贫寒的岫烟,一针一线地为她着想;连猜忌她的林黛玉她都用心教导,使黛玉都不禁对她“心下暗伏”。

宝钗深谙与人交际的圆滑和世故,然这样的风格却是得不到宝玉爱情的,就算她最终嫁给了宝玉,也被宝玉抛下,成为一名孀妇。

宝钗就是这个问题里黛玉的另一个化身,如果《红楼梦》没有黛玉这个人物的存在,估计宝玉出家就更早了,也就丢失了红楼梦最重要的神韵了。

还要见得世面,上得厅堂

能每天锻炼身体,学经商赚钱,除了满腹诗书,更要见世面,商场如战场,在封建社会,对一个女子来讲,要求会更高点。

就算不能有宝钗那样的豪门家底,最起码也要有一个朴素的前提条件,就是黛玉的双亲能够在,原生家庭的培养和亲情,是重要的后备力量和精神支柱,或许也能改变她抑郁的精神面貌,能够走上经商的路。

在大观园中,同样才貌相当,得到贾母厚爱的薛宝琴,虽不在十二钗正册,但在身世上就有这份优势。

书中借薛姨妈的话介绍她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所以她的见多识广,远在大观园这些子弟之上。

她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能根据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隐一件物品,没有一定见识和眼力,是做不到的。她还接触过真真国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洋女子,甚至还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宝,她还向宝玉及黛、钗、湘等凭记忆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国美人所写的五律诗。

薛宝琴在贾府可谓人见人爱,不仅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贾母甚至动了将她许给贾宝玉为妻的念头。当然,也幸好没有嫁给宝玉,幸好她许配给梅翰林之子,才命运独好。

只是假设,无限可能的设想,薛宝琴的条件,也可以是题主里另一个黛玉的代言。但可惜,就算黛玉能有宝琴的家庭优势,也没有梅翰林这样的姻缘,按红楼梦的意思走下去,最多是嫁给宝玉,换汤不换药。

黛玉想要完全从弱不经风的形象改变过来,是个大工程。她身体的不足之症其实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是思想上的独立自我,要想跨越封建传统是非常艰难的,所以那个时期的女子要独立生存,少不得家庭的支持。

就算退一万步,黛玉真的变个模式自强不息,首先就要放下绛珠仙草的身份,放下以泪报神瑛侍者浇灌之恩的神愿,天天哭哭啼啼,敏感多疑,是做不了生意的。

她就更不能和宝玉一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必须要有入世精神,更要学习凤姐那样八面玲珑,能和各种人耍心眼斗狠,这真是不要太为难黛玉高洁出尘的品性了。

封建制度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就算再有能耐,胳膊也拧不过大腿,也不会让一个女子有多大发展的,更何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黛玉怎么弄,人生都没啥戏。


无量天真


假如林黛玉每天锻炼身体,经商赚钱,她会变成下一个薛宝钗,《红楼梦》的结局不会因此改变。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不过是《红楼梦》里面的一根叙事线,人物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

更何况《红楼梦》的结局是整座“红楼”里面人的命运的结局,不只是林黛玉一个人的结局,她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整个“红楼”。而且林黛玉天生的性格就已经决定了她的命运,在那样的年代要她那样的人去经商几乎是不可能的。

退一万步讲,林黛玉确实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每天锻炼身体,这可以让她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不至于红颜薄命;她也可以像“江南四大才子”那样把自己的才华包装成商品,也可保她衣食无忧,最后逆天改命。

但这只是她个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善,貌似又变成了下一个薛宝钗。而这样的林黛玉贾宝玉还会喜欢吗?恐怕是不能的,要不然一开始他就该喜欢薛宝钗了。因为薛宝钗不仅才貌双全,还八面玲珑,几乎处处讨人欢喜,这算的上是个完美的全人了。哪有人不喜欢呢?而贾宝玉偏偏喜欢真性情的林黛玉,不喜欢圆融世故的薛宝钗,因为他们的灵魂是共通的。如果林黛玉切实的变成了薛宝钗,那就该是一出新的悲剧了,也许贾宝玉的出家计划会更早了。

红楼一梦,千年一叹。里面许多人的命运都不能因为一个人而能改变,更不能改变整个《红楼梦》的结局。





诗酒趁华年


如果林黛玉每天锻炼身体,每天想着赚钱 ,结局是没有看点的。《红楼梦》的主要看点就是宝玉和宝钗结婚,林黛玉悲惨死去。林黛玉真的是很可怜的人,有很多人会陪林黛玉流泪的,也会得忧郁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