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还在吃手指,正常吗?该怎么办?

疯疯玙语


不少妈妈会发现,自己家的宝宝非常喜欢吮吸自己的手指,尤其是无聊的时候还睡觉之前。

有的医学家认为,宝宝吮吸手指是缺乏母爱,性格比较孤独、内向。然而很多吮吸手指的宝宝性格是外向的,并不缺少母爱。

有的专家认为,“恐惧心理”是宝宝吮吸手指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也并非都是如此。

其实大多数宝宝在月份较小的时候都有吃手的经历,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但是奶粉喂养的相对要多一些,这大概是因为宝宝靠吮吸来安慰自己幼小的心灵。

我家大宝11个月断奶,之前有有吃手的习惯,断奶以后更严重了,无聊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抱着手指不停地吮吸。以至于现在都改不了这个习惯,手上都吃出茧子了,而且我觉得他的嘴巴都有些变形。所以,家里有吃手习惯的宝宝,大人一定要及时有耐心的、温和的引导。

宝妈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 准备一个安抚奶嘴
  • 让宝宝手里经常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
  • 经常拉着宝宝的手做游戏
  • 晚上宝宝睡着的时候一定把手拿出来
  • 经常给宝宝洗手

虽然宝宝吃手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但是一定不要强行把宝宝的手从嘴里拿出来,因为这样宝宝会更加恐惧,加剧恶性循环。也不要打、掐宝宝的小手,任何惩罚性的措施都会让宝宝抗拒。

有吃手宝宝的妈妈们,欢迎一起交流,对于吃手的儿子,我也表示很为难,请大神们支招。


罗罗罗罗罗


我在0-3岁教育行业工作了十年,同时我也有一个一岁多的宝宝,我来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建议。

宝宝吃手的原因并不是很复杂,大多是以下几类:

  • 寻求心理安慰!如同问题中的宝宝一样,他在犯困和饿的时候吃手。不哭不闹,因为吃手给到了他足够的安慰
  • 宝宝长牙齿。长牙期间的宝宝会出现牙龈肿痛,吃手可以帮助宝宝缓解一部分出牙的疼痛
  • 宝宝就是无聊了。 如果在宝宝日常生活中没有足够有趣的游戏或者互动,那也会出现吃手的现象!宝宝纯粹是觉得无聊,所以吃手来安慰自己!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来帮助宝宝们减少吃手:

  1. 准备一些安全的磨牙玩具,来缓解宝宝出牙的疼痛,同时代替宝宝吃手的习惯。如下面图中的玩具

我一般会选择硅胶的磨牙棒,然后把它放到冰箱里冷冻一下,这样对宝宝出牙肿痛的牙床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2. 使用安抚奶嘴。问题中家长说晚上似睡似醒的时候吃手,其实是宝宝处于快速动眼期的睡眠状态,与其让他吃手,可以用安抚奶嘴!满足了宝宝心理上的允吸安慰,又不会让宝宝不停吃手。

3. 白天多与宝宝互动。问题中的家长已经做的很好,在白天宝宝吃手时,转移她的注意力。家长在白天多与宝宝游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都可以避免宝宝无聊吃手。

另外,吃手如果出现了手指红肿或者蜕皮这些严重的情况,那家长就需要来自专业儿科医生的建议。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


Candy的早期教育观


幼儿吮指的是年满1周岁的宝宝仍吸吮手指现象。婴儿时期,宝宝通过“吮吸”的方式进食。所以,在这一时期,吸吮手指对宝宝而言十分重要。婴儿期的吮指习惯并不是不良习惯,一般在2岁后逐渐减少而自行消失,如果这种习惯持续至3岁以后,若在此之后仍然继续,则可能出现牙弓狭窄,上牙前突,前牙咬合不良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影响到上下骨骼发育而造成面部畸形!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宝宝是在卖萌,3岁之后吮指依然频繁,可一定要抓紧时间纠正。



儿童口腔预防陈先生


我是专注分享家庭教育的鞠培贞,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宝宝吃手指是全世界婴儿的共同的爱好。婴儿在出生后,从开始无意识的吃手指发展到有意识吃手指,是一种原始的情绪应对方式。

通过吃手指来完成感觉刺激,有助于大脑的发育,还能锻炼感觉运动系统。

所以,在一岁左右宝宝的口欲期,只要手干净,父母不用过度担心。

在吃手的过程中,宝宝的吮吸和咀嚼能力锻炼起来,同时协调能力也得到发展。

但是要到三岁之后还在吮吸手指,那就需要干预了。怎么做呢?

可以做到以下四点着手:

第一,用安抚奶嘴代替。但是也不要过度使用。

第二,可以多陪陪孩子,可以经常与他玩游戏或拥抱,让他腾出小手,多观察周围事物。

第三,不要刻意说不准吃手指,否则会强化他的吃手指的意愿。

第四, 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经常大声说话,甚至吵架矛盾的外界环境以及陌生感,也会宝宝没有安全感。

总之,宝宝吃手指我们知道原因,就不会纠结,耐心一点,理性对待。多抽空陪陪孩子。

这就是我的回答。我坚信付出总有收获,是金子总会发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期待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教子密码


很荣幸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我也经常会接到爱吃手的小病号!小朋友爱吃手确实是个让大人纠结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聊聊原因和解决方法。

我们先了解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宝宝爱吃手?

你如果没事的时候在小区里晒太阳的时候,可以问问别的妈妈,你会发现孩子们大概都是在三个月开始吃手,因为一般宝宝的

口欲期就是6个月到一岁,宝宝是通过嘴巴来感知世界的。但是我看你的问题是宝宝已经一岁了还是吃手,这个倒不是很严重,重点是宝宝晚上还在吃手这个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了。夜间吃手还是比较影响宝宝发育的,深度睡眠不足(因为吃手)。容易影响宝宝身高发育,我这边有个孩子也是因为吃手,手指皮肤泛白,厚厚的一层老茧,都是牙齿磨出来的。

怎么解决宝宝吃手的问题!

1、戒掉吃手的黄金期


你家宝宝现在这个年龄就是戒掉吃手的黄金期,因为这个时候宝宝的记性还不是很好,可以轻松戒掉吃手。最晚也是要再两岁前帮助宝宝戒掉吃手,因为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多大,这个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可能还会因为孩子的刻意对抗,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干预方法

第一我要说的是,不要用老一辈的方法,摸辣椒水、苦胆水、芥末、大骂都是不建议的,这简直就是拿着爱的名义在虐童。

建议用替代或者物理隔离的方法:

如果是替代:可以用安抚奶嘴或者更有趣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慢慢的减少用安抚奶嘴的时间,慢慢的打掉戒掉吃手的目的。

如果孩子对安抚奶嘴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考虑用物理隔离的方法。比如孩子如果单单就吃一个手指,那我们可以用棉布把孩子的手包起来。吃起来口感不好,他就不吃了,用棉布不要裹的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者用棉布手套,不吃的手可以把手套的手指剪掉。只留下孩子吃的那根手指。口感不好,孩子慢慢就会放弃吃手的习惯。

还是那句,这个时候的宝宝记性不是那么好,只要坚持一周到两周时间,他很快就会忘记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随之观察,防止反复。


育儿健康管理师


1、宝宝为什么喜欢吃手指?

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爱探索、爱学习,而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的往往来自于手部对外界的触碰。

小月龄段的宝宝,他们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往嘴巴里面塞,那是他在视觉和手部都没有发育好的情况下,用嘴巴去辅助探索。

当宝宝学会了吃手,他会发现:原来这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当宝宝的小手能够触摸到身边的物品,这只已经被宝宝所感知到的小手又会像向导一样,带领着宝宝认识他所能触碰到的所有一切。

这样,宝宝才能把自己和外界的一切联系在一起,进而通过探索去认识、感受它们。

2、宝宝什么时间吃手指正常?

0 — 1岁两个月

吃手是这阶段宝宝最爱的活动之一,吮吸手指是他们智力发展的信号,也是他们成长发育的必经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有这种行为都是正常的。

你若去阻止,反而会影响宝宝的触觉发展和探索的欲望。多鼓励宝宝吃手,让宝宝通过吃手可以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小手的存在,也通过小手去触摸到外界的一切。

1岁半之后

随着宝宝的视觉和手部的发展,宝宝的手就会通过不断的接触外界的一切来累积更多的经验,当宝宝越大,眼睛和手部的认知比例就会越来越大,直至完全替换掉宝宝用嘴巴探索的做法。

所以,如果孩子在一岁半之后还是高强度的吃手指,这是一种讯号,家长应该注意一下,家长可以设法用有意义的事情吸引孩子的兴 趣,如与孩子一起游戏、讲故事,并请专家检查孩子的心理行为的状态。

3、宝宝吃手指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 保持宝宝小手清洁。

宝宝吃手指难免会吃到细菌,这也是让许多家长担心的地方。这时候家长可以用棉质的毛巾、温水来清洁宝宝的小手。特别是在宝宝玩完玩具后,或者爬行后,一定要记得帮他清洁小手。

● 勤帮宝宝剪指甲。

指甲长长就会积累好多细菌,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勤剪指甲,一般一周一次,可以用婴儿专用的指甲剪。

● 除了要给宝宝勤洗手之外,也要给宝宝的玩具勤“洗澡”。

这样就可以防止宝宝的手指沾到玩具上的细菌,清洗玩具时可以用婴儿专用清洁剂来清洗。

4、有哪些干扰方法?

● 控制频率

如果宝宝不能做到完全不去吮吸手指,那么家长就一定要去控制频率。逐渐干扰控制吃手次数,不断鼓励,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因为这样容易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急躁不安。

●  选择牙胶

宝宝习惯吸指头时,妈妈可以给宝宝的小嘴找个依靠,可以选择给宝宝一块牙胶,牙胶可以令宝宝锻炼到嚼、咬的能力,也有助于宝宝的牙齿健康成长,但妈妈要注意每天都要将牙胶用开水煮过再给宝宝咬。

● 最好的爱是陪伴

感到孤单的宝宝也会有吸手指的毛病,家长要多让宝宝感觉到父母无间的陪伴和关爱,让宝宝有安全感,才能放弃吃手指去安抚自己。

● 丰富宝贝的生活内容

让宝贝在多彩和充满爱意的生活中自然地抛开吮指行为。为宝贝准备一些发展视、听、触觉和想象力的玩具及锻炼动作发育的器械。为宝宝准备好跟别人共享的玩具,鼓励宝宝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去玩耍。

当他们沉浸在和别人交往的快乐中时,哪还记得要吸手指?

所以,宝宝吃手指有一定的好处,家长应该鼓励,但不意味着过度放纵,家长要把握适当允许的原则。让孩子用双手去探索世界,我们应该学会放手!



小小肉爸爸育儿经


一岁的小孩子经常喜欢吃手指头,主要是缺乏安全感、缺钙以及孩子长期以来的习惯而造成。孩子长时间的吃手指,这样对孩子的牙齿发育会形成影响,会增加牙齿畸形的概率,其次也比较容易导致孩子患有一些口腔疾病。如果孩子本身存在吃手指的习惯,建议通过玩具的形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培养宝宝规律的进食习惯。纠正错误的喂养方法,克服不良的哺喂习惯。要培养宝宝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饥饱有节。2)耐心地纠正,不可强迫宝宝。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吓、打骂、训斥,更不要使用捆绑双臂或戴指套强制性的方法。3)了解并尽量满足宝宝的需求。要丰富宝宝的生活,给宝宝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玩乐。4)教导宝宝从小养成卫生的习惯。不要让宝宝以吮吸手指来取乐,要耐心告诫宝宝,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 5)当宝宝吸指行为有所减少,就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越酷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岁宝宝还在吃手是、很普遍并且正常的

孩子在0---2岁有一个口的敏感期。

  相信很多宝妈都经历过孩子吃手、看见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还有的孩子会出现咬人的行为(排除出牙不舒服的情况),这些信号都在告诉我们口的敏感期已经到来。孩子是通过口来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通过口来感受味道、温度、软硬等,同时也会不断地练习使用舌头、牙齿这些口腔器官。并且在孩子最初能够成功把下手指放到嘴巴里那一刻,对他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那个时刻是很值得庆祝的。

怎么渡过口的敏感期

1、家长要了解并重视这个时期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如果因为担心 脏、不卫生而鲁莽的阻止和干扰孩子使孩子最初探索世界的好奇和欲望被破坏和压制,是有些得不偿失的。

2、在孩子活动的范围内提供安全、丰富且真实的物品,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和发现。可以定期消毒,把尖锐的,细小的物品排除,既保证安全和卫生,同时又能满足孩子这个阶段发展的需求。当孩子被充分满足后,同时探索世界的方式增多后,口的敏感期会自然而然的度过。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我儿子在六七个月时,他会把目光所及范围内的东西基本“尝一遍”,看到他很满足的表情时,我会有些感慨:生命的发展好神奇啊,同时又觉得那些理论书籍写的怎么那么精准呢。

关于孩子吃手

途途到一岁多一点时,他还在吃手。我婆婆已经准备开始干预,要把孩子的手一次次从嘴巴里拿掉,我内心也开始不淡定了。其实我是幼儿园老师,主要对3-6岁孩子的发展很清晰,但对于0--3岁的孩子我也是新手妈妈,尽管我大学时也考取了高级育婴师,但所有的知识都只是来自于理论。因此我还请教了我们机构的其他有孩子的资深老师,大家都很确定的回复我:你知道这只是你自己的焦虑和担心,而且你也知道孩子会有自己的节奏的。

我清楚的知道越干扰孩子越不满足,越不满足,就会越严重,整个敏感期经历的会越久。

包括在幼儿园我带过的好几个三四岁的孩子仍然有吃手比较严重的孩子,手指都被吃出茧子了。我们给家长的解决方案仍然是:不要干预、充分满足;不要把自己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种补偿性来满足敏感期的孩子不在少数,所以我内心坚定的告诉自己:尊重孩子的节奏,平静的接纳孩子体验吃手这个阶段的时间比大部分孩子要长一些。最后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就不吃手了。


途言辰语


你好,一岁以后爱吃手有可能是缺锌引起的,平时注意食补一下,

意见建议:为孩子添加些动物内脏,动物血制品,花生制品、大豆制品、奶类制品等加以补充。


王小波A


留言里关于娃吃手的疑问从来没停过,不同年龄的妈妈,因为宝宝一个小小吃手的动作,各有各的感慨。

其实,孩子吃手没你想得那么糟糕透顶,也远没你想的那么云淡风轻。

很多家长看见宝宝吃手,第一反应是怎么制止这个行为,而不曾深思过孩子吃手背后的原因,不同年龄的宝宝,吃手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让妈妈们操碎心的话题。

先来看看这些常见的娃吃手动作,含义不一样哦~

胎儿期,吃手是娘胎里自带的习惯

可别小瞧肚子里的宝宝,他可不光会睡觉,还会吃手呢

其实,吮吸拇指是他们在子宫里养成的习惯的延续。

对于一些胎儿,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大概8个月大的时候,伴随吮吸反射出现,就开始练习这项技能。而手就是他们最方便的练习对象,吮吸是一项自然获得的本领。

张开嘴;

塞进手指;

津津有味地吮吸......

有太多的朋友向我分享他们的孩子在子宫里吮吸拇指的超声波照片了。

0-2岁,口腔敏感期,吃手是常态

吮吸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反射和需求,是生理发育的正常表现。

大部分宝宝都会经历一个口腔敏感期。

1、探索行为在作祟

孩子在学会用手探索世界之前,口腔会在一定时期内扮演一个探索的工具,就叫做“口腔敏感期”。

一部分高吸吮需求的宝宝,总是觉得嘴巴里还缺了一点什么。

待宝宝长到2、3个月大的时候,身体的活动能力会越来越强, 他慢慢的学会用身体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好奇心。

尤其是4-7个月的宝宝,这个时期,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吃手手的感觉,而且不仅是手,孩子还总是喜欢把触手可及的东西放进嘴巴里品尝,感觉其味道、质地、形状,以此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

此时的吃手,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这是宝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我曾抱怨过CC怎么总是学不会吃手,甚至拔苗助长帮她把手放到嘴边,我们太着急让她体验人生中这个神奇又美妙的时刻了。

2、缓解出牙期不适

6个多月-2岁的宝宝,出于长牙期,很多宝宝会把手指塞入嘴巴啃咬,来缓解牙床肿胀的不适感。

3、心理安抚的方式

对宝宝来说,婴儿吮吸手指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吃手也是一种自我安抚的方式,会让宝宝获得平静和舒适,能帮他平复紧张和焦虑。

这个阶段,不必太过于担心,也不要盲目禁止!

在电梯里,就曾见过一个小宝宝,吃手吃得正津津有味得时候,被奶奶霸道的从嘴里夺走了,娃先愣了几秒钟接着就是哇地一声大哭了。

这样可能会吓到宝宝,因为他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始终觉得吃手的感觉是舒服的,但是,原来感觉舒服也是错误吗?

而且此敏感期如被压抑,会导致其它敏感期的延迟,并且可能以其他表现形式来弥补此敏感期的滞后。

比如一岁时得不到满足,两岁会咬人,两岁得不到满足,上幼儿园会吃笔,啃手指甲,甚至上了小学还会继续吃。

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为孩子提供这个机会。

吃手是宝宝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但同时也要注意,“病从口入”,卫生问题是千万马虎不得!

平时要注意给娃洗手、给玩具定期消毒,当宝宝能稳定站立后,可以教宝宝正确的“六步洗手法”:

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吃手特别频繁,可以给宝宝寻找合适的替代物,比如牙胶、玩具、安抚巾,安抚奶嘴等,同时检查下孩子是否有以下2-4岁年龄段的心理原因。

2-4岁,不能太任由发展,温和引导

2-4岁之后,大多数孩子在情绪和心理都更加成熟后,慢慢地就不再需要靠吃手安抚自己,就会自然停止吃手的习惯。

但是还是有不少孩子,已经形成了吃手的习惯。

如果2-4岁的的宝宝还在吃手,在温和提醒的同时,也应关注吃手背后的问题,可能另有隐情。

1、缺乏安全感

有的孩子吃手特别严重,吃到手指都变形,难移戒除,往往源自孩子的心理需求。

比如,需求长期得不到响应,父母对宝宝的关注过少,亲子陪伴时间太短等等导致安全感缺乏。

如果2岁之后的宝宝还常常以频繁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这就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妈妈们要注意改变陪伴的方式以及采取合理的干预。

2、情绪和心理原因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宝宝吃手的现象和背后的情绪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有孩子见生人、到陌生环境紧张会吃手,妈妈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叔叔阿姨很喜欢宝宝的, 我们挥挥小手Say hi好不好?

比如,有孩子看电视无聊会吃手,我发现CC有段时间,就是如此,提醒也没用。

有妈妈可能觉得动画片那么有趣怎么会无聊,其实真正无聊的是“电视没有互动的单向输入”,后来我就参与进去跟CC聊聊“剧情”,让看电视这项活动不只是“单向输入”。

以上的示例只是想说,只有找到吃手背后的心理原因,解决吃手才能釜底抽薪,先帮宝宝排解情绪,再提供相应建议方案,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会“戒吃手”了。

还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戒手”的绘本,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这样吃手是不对的!”让孩子自己主动的放弃吃手。

比如:《我不再吃手了》

3、已成为习惯

还有些宝宝本身也是知道“不能吃手”的,但是这已经成为了习惯,总是情不自禁的拿起小手吃起来。

这个时候,不要刻意给孩子施加压力,以免适得其反。

既然是习惯问题,自然就不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干预才有效果。

如果大人“心情好置之不理,心情不好责骂两句”,然后指望孩子自觉改正,在这个年龄段是比较难实现的,孩子还没有强大的毅力自行修正习惯。

所以,平时要多干预,不用打骂,可以提前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用其他的方式来代替吃手的这个行为。

“看,这个小汽车真好玩,它可以行走!”

“我们一起玩拍手的游戏好不好,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儿坐飞机。”

陪着孩子玩一些有趣的游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忘记吃手这件事。

5岁以后,再吃就影响颜值啦,必须采取措施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孩子5岁之后还有吃手的情况,需要有一定的干预措施。

吃手,可能会让孩子变丑

超过4岁的还吃手的话,会对口腔的上壁(上颚)以及牙齿的排列产生影响,年龄越大,吃手对牙齿和嘴部发育的影响也会越明显。

宝宝 1 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上下门牙,如果宝宝经常把手指经常放在门牙之间,久而久之就会让牙齿外突,并且发生上下牙齿无法咬合。

习惯如果一直延续到宝宝 5 - 6 岁以后,还会影响上下颌骨、肌肉形态改变,就会慢慢影响脸型——变丑!

所以如果到了这个年龄,使用上述方法还是起不到效果,不能让宝宝彻底“戒手”,就要考虑带孩子去看牙医或者心理医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