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荆轲

原文: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
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一时惊慌急迫,剑又套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刻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


我们知道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荆轲

要说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大多数人会给出“荆轲”的答案。
荆轲的有名是因为一首《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管是视死如归的真情流露,还是故作姿态的装逼摆酷,反正极其拉轰。
但是,仔细读了《刺客列传》,发现太史公笔墨之间,话里话外,似乎都在说荆轲并没有那么纯粹的侠士气概,有些徒有虚名。


我们知道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荆轲

先说说荆轲

荆轲就是一个志在四方的游侠儿,希望找到一个空间,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身的价值,但一路走来,碰了不少钉子。
司马迁花了不少笔墨介绍荆轲受挫的遭遇。
先是卫元君,荆轲在卫元君面前展示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剑术,希望得到重用,但作为一个小国的国君,人家考虑的首先是生存,对荆轲的花里胡哨不感兴趣。
荆轲找到了著名的剑客盖聂,结果被人家鄙视了,荆轲完全没有后辈的谦虚和隐忍,一言不合,直接卷铺盖走人。
荆轲又找到了著名的剑客鲁鲁句践,又是不欢而散。
转了一大圈来到燕国的荆轲似乎一蹶不振,酗酒街头,装疯卖傻。
他的同伴是一个摇滚青年和一个杀狗的屠夫,三个人哭哭笑笑,旁若无人。
如果一辈子就这样过去,那就没有荆轲刺秦这档子事了。
人的运气(倒霉?)要是来了,怎么挡也挡不住。就是这样状态的荆轲,反而被有游侠界的老扛把子田光看中了。


这次看中,是荆轲的不幸,也是田光的不幸。


我们知道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荆轲

再说说燕太子丹

燕国开国君主是召公奭,姓姬,所以燕太子丹名叫姬丹,和周公姬旦的名字读音类似,能力就差出十万八千里了。
姬丹从小就是当人质的命,先是在赵国,长大后又去秦国。在赵国的时候,他结识了后来成为秦王的嬴政。当时,两人算是同病相怜,关系还不错,最多偶尔有些小小的霸凌。


但是,到秦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嬴政是高高在上的王,姬丹只是一个人质,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出征祭旗的牺牲品。
姬丹难以接受这样的落差,逃回燕国,处心积虑要把秦国干趴下,让嬴政跪舔。
可惜的是,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付小身板,没那个实力。


我们知道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荆轲

田光是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人物

因为,正是田光,促使姬丹和荆轲走到了一起。
话说姬丹折腾自己的师傅鞠武,怎样才能干翻秦国,总要做些什么吧?鞠武一长串分析下来,摊摊手,耸耸肩,“NO WAY!”
无计可施的鞠武被逼无奈,只好勉为其难地推荐了田光,哪怕田光早就过气了。气苦的姬丹病急乱投医找到了田光,算是死马当活马医。
田光很爽快地推荐了荆轲,并且和荆轲一起策划了“图穷匕见”的刺杀计划。
计划完毕,田光就自杀了。
为什么呢?因为姬丹的一句话。
患得患失的姬丹在求见田光的时候,再三告诫田光要保密,老头觉得这是姬丹对自己的不信任。对于讲究道义的侠客来说,这种不信任和侮辱是可以划等号的。
于是,田光为了让姬丹放心,为了成全自己的道义,抹了脖子。
如果荆轲靠谱,那么田光也算死得值,可是,如果荆轲不靠谱呢?


我们知道的可能是一个假的荆轲

姬丹给了荆轲很高的待遇

荆轲成了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吃着山珍海味,车马美女随便挑,喜欢就好。
可是,荆轲享受着好日子,悠哉游哉,却没有行动的表示。
姬丹着急了,上门催“债”。
这一催,催掉了秦国逃亡将领樊於期的脑袋。
荆轲认为,樊於期上了秦国的“红色通缉令”,他的脑袋就是接近秦王的敲门砖。姬丹不舍得,他觉得人家樊於期穷途末路来投奔自己,自己不能干对不起人家的事情。
于是,荆轲出马,让樊於期心甘情愿地抹了脖子。姬丹闻讯赶来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伏尸痛哭。
强烈怀疑,姬丹后来的伏尸痛哭是在做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