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本书?

嘉会花艺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区,史称中原。如果“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成立,其他中原数省足于当之“半部中国史”,那么中国又有多大呢?

所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有很大的文学性。很多话,关起门来在家里说说,对家人是种激励,比如“我们家老祖宗是汉高祖刘邦”之类的言语。但出门逢人便讲,则是种炫耀。以前,我还以为这句话是地域吹的雷语,结果一检索,真有本书叫《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国史》。


那是2009年11月1日,河南发行的近27万字的专著,前面是徐光春同志数万字的讲话稿;后面则是专家、学者对演讲的解读,包括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五代、元明清时期的河南九个部分。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可能编写时间仓促,存在着一些历史知识错误。下面随手找出些段落,大家一起讨论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不仅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商554年,东汉195年,西晋52年,北宋167年,合计968年,不知这些笔杆子队伍怎么算得出三千年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呢?】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不约而同把重点锁定在中原,经考古研究后发现,黄帝“创业活动”的重点地域即今灵宝西坡遗址、“禹都阳城”即今登封王城岗城址、“夏启之居”即今新密新砦遗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偃师二里头遗址等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城邑都在河南,这些考据都证明,由黄帝开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点就在中原地区。 黄帝在有熊(今新郑市)开创初始的政权制度,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初现了文明曙光。而中国第一个国家夏出现并发展在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就成为我们国家的称谓。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多远,河南历史就有多远。
【黄帝创业活动的重点地域在西坡,谁考证的呢?文献载少典为有熊国君,黄帝东征后主要活动在河北涿鹿。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二里头使用“夏都”之名,很多学者认为山西陶寺带“文”字残壶另一侧应为“命”,“文命”则夏禹之称,陶寺才是夏都。既如此,最早的“中国”在河南吗?】
出生于上蔡的秦朝宰相李斯所提出并实行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地方政权建制,影响了数千年中国行政层级架构,一直延续至今。【秦相推行郡县制跟“河南”扯得上吗?】

隋炀帝在东都洛阳开始施行科举制度,到1905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开封结束,经历代完善确立了中国上千年封建社会选人用人的基本制度模式,时至今天考试制度仍然是中外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隋炀帝大业年间开进士科在洛阳吗?元明清沒科考吗?】
从5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形成了完整的发展链条,始终自成体系。而其他地区大致相当的史前文化,有的影响有限、有的无续而终。【裴李岗文化被华族仰韶文化替代,后又被东夷龙山文化覆盖,核心区域都不在今河南,相反它们才自成体系。】
传说故事说明,人类最早在河南生息。“盘古开天、血为淮渎”源自河南,至今仍有盘古山、盘古洞、盘古井等众多遗迹。伏羲女娲繁衍人类,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根之祖”。初都淮阳的炎帝与出生并建都于新郑的黄帝开创了多元一体民族生存繁衍的格局,成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几千年来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无比尊崇。近年来我们连续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华人齐聚、世人瞩目,河南被全球华人公认为追思先祖懿德的祖根之地,传承中华文明的心灵故乡。
【传说为史,明清小庙为证,国家花钱搞断代、探源工程真是闲的,不如河南一张嘴!况且这些传说楚地到处都有!】
文明发端的初始点在河南。在约9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南先民已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垦荒播种、驯化家畜,开启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先河。【古河南在藏缅语系未进入前,为苗瑶语系的南蛮、三苗或东夷,还文明的初始点,先民入口珠江、云南也不敢这样说!】
周文王囚禁于今天汤阴的羑里城,在河图洛书和八卦的基础上,形成了《周易》……儒家创始人孔子,祖籍在河南商丘的宋国,曾周游列国14年,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的周、卫、陈、宋、郑、蔡、楚等诸侯国,河南对其思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史记》记载孔子曾先后四次在河南问礼于老子,并感叹“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如今洛阳老城文庙门口、鹿邑县城西街都保存有“孔子问礼处”的石碑。孔子的中原之行吸收了许多中原人士的思想精华,比如其“近者悦,远者来”的执政观点,就是采纳了当时叶邑(今叶县)地方长官叶公的主张。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得意门生中最著名的子贡、子张、子夏都是河南人,他们在形成、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道家鼻祖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长期在洛阳担任史官,在灵宝函谷关完成了著名的《道德经》,被视为中华的哲学宝典、宗教圣典、文化名典,对西方哲学思想也产生着滋养作用。并以此为中心向全国扩散,佛家中的禅宗、天台宗、净土宗、临济宗等祖庭均在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和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被称为中国“释源”。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贡献突出、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师就是河南偃师人,他主持译出的佛教经典占唐代新译佛经总数的一半以上,创立了唐代佛教的第一个宗派。河南新郑人黄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军事家,曾“习用干戈,以征不享”,经过“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河南淇县人鬼谷子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军校”,其旷世奇书《鬼谷子》被称为“治人兵法”,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一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古代文化史成了河南文化史。只想指出一点:陈、蔡、叶邑当时皆楚地。老子即老聃,春秋晚期楚国人,具体生卒年不可考。他出生在苦县赖乡曲仁里,地处今河南鹿邑县与安徽亳县之间。此地本属陈国,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灭陈置县,实际上已成为楚的属国。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十一年),楚灭陈后再未复国,终成为楚国的一部分,其间大致是老子的成长与生活时期,故老子实属楚人。到了唐玄宗时期,朝廷斥巨资在安徽涡阳大力兴修老子庙堂(因为史官们刨根问底,发现涡阳乃是老子祖籍之地);同时追封道家庄子为南华真人,唐玄宗还为后世留下了御注道德经。】

限于篇幅,就不再往下谈了,感兴趣的朋友在百度搜索“《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即可浏览全文。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通过论述河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以“激励中原儿女的精神”“提升河南形象”“促进文化繁荣”,从而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实施旅游立省”、“推进社会和谐”的战略目标

这源于对历史文化的急功近利。正如在讲话的第三部分《河南历史的价值一一励志壮行》中所说,历史文化是“精神源泉”、“金字招牌”、“战略资源”。古人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对人的促进作用是一个过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决非一蹴而就。

而且,混淆了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区别。文化产业,是以传播和输出信息、知识、技术、管理为鲜明特征的实体经济,因而在经济生活居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历史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重视历史文化,不仅不可能立杆见影,甚至需要大量的投入。大量的遗址、遗存需要保护,这得有大量的建设资金做保障。

关键是,历史内涵并非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钱有闲、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服务质量才是“王道”。

主讲人:徐光春同志

我们要准确定位,着力突出一个“中”字,紧紧围绕河南历史上长期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来搞好选题策划;彰显一个“根”字,让河南中华民族之根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光彩;打造一个“特”字,大力宣传河南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民俗风情等,让河南形象更加鲜明、标识更加凸显;要丰富载体,借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系列行等活动成功经验,挖掘选准更多题材,统筹考虑、科学策划、精心打造,让重大宣传活动既接连不断、亮点频现,又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打开一扇扇展示河南的窗口……
进一步发挥好历史文化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要以历史文化激活发展要素,学会靠“老祖宗”吃饭,继续在扩大招商引资中主打“文化牌”,特别要牢牢抓住“同根同祖”这根纽带,感召全球华人来投资兴业;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投身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为把巨大的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开辟更广渠道。
我省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如此庞大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在河南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成了广大河南网友的精神导师


嘉会花艺


徐光春先生主政河南5年,后又通过打造“黄帝故里”和河南牵扯多年,目前也是自己倡导成立的炎黄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如果出于对自己第二故乡——河南的眷顾,把“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溢美之辞偶尔说一次,听众倒可以理解,如果把此观点到处宣扬,甚至出书立传,那就有些误导大众了。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论断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粗略的浏览了一下徐先生的大作,可以说满篇的不实之辞,出于对历史对祖先的敬畏,从徐先生的大作中摘录了14条,和大家共勉。


1、徐说:“河南历史的地位至高至上,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首先我要说,和陕西、山西厚重的历史相比,河南的历史地位那是要逊色不少的。所谓“金边银角草肚皮”,河南不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是由其地理人文所决定的。说河南是30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说言过其实了,只有东汉、西晋加上北宋“三个半朝”的500年的都城历史。古都方面也只有洛阳和开封两个,安阳和郑州只能说有遗址发现而已,如果这样也算古都的话那全国古都也太多了。

2、徐说:“河南横跨中国中部黄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谓”。

在这里我要更正一下,河南古称“豫州”,仅此而已,“中州”、“中原”只是和河南沾边而已。《辞海》对“中原”的解释只有一句话:黄河中下游地区。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史籍记录“中原”指的是河南,是豫州。“中原”一词从没有广义狭义两说论,从没有专指“河南”,一直指的是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西关中、陕北、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包括北京)、山东西部、安徽淮河以北、江苏北部等,关中地区历来是中原王朝的核心,中原龙首也。从周代到清末,一提起“中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关中平原,是古都长安,这样的史料不胜枚举。后来“中原”一词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统称“汉地十八省”或“中国”。河南就是古“豫州”,代表不了伟大的“中原”。“中原文化”脱胎于“渭水文明”,“中原”一词一直代指的“关中平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的“中原”就是指的华夏龙庭的关中。

3、徐说:“由黄帝开始的5000年文明史,起点就在河南地区,三皇五帝都出生或生活在河南”。

中国“一代儒宗”的章太炎,“中国考古界拓荒者”徐旭生,国学大师蒙文通、傅斯年,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人、前考古学会会长苏秉琦,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文学家金庸,中国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中国通史》,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都明确指出,无论华胥氏、伏羲氏、黄帝炎帝,夏商周的始祖都发源于渭水流域,华山是仰韶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三川地区”是真正的中华之源。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提携着黄河长江,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是文明的重要传播载体。“西来祖宗东来娘”,河南是文明的交汇地,并非发源地。从周定王(公元前602年)开始河南黄河泛滥记录看,洪水泛滥2000多次,黄河改道20多次,曾经注入过长江、黄海和渤海,古豫州大象横冲,洪水滔天,根本不适宜人类生存,陕西黄土高原恰恰是古人天然的优质生活地域。从目前的考古发现看西安的杨官寨遗址是著名的“黄帝之城”,陕北黄帝陵附近是史前仰韶文化最为密集的区域,加上《国语·晋语》关于炎黄二帝生于渭水流域的记载,印证了黄帝生于陕西葬于陕西的历史事实。新郑是如何一手炮制“黄帝故里”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大量网友成百上千的论文都是铁的证据。目前,陕西黄帝陵是国家唯一的拜祭黄帝的国祭圣地,被国家领导人誉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假的永远真不了,搞再多的水泥建筑、炎黄研究院、出书、拍电影、改地名、拍广告片也是徒劳。


4、徐说:“先后有22个王朝定都或迁都于河南”。

我真不知道22个王朝是如何算出来的?大家知道的就是东汉、西晋和北宋,而且这三个朝代的统治和没落都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屈辱,从“五胡乱华”、“二帝北掳”,到“崖山之后无中国”,汉人差点被杀光,我不知道哪来的自豪感,还意淫北宋是中国最繁荣的朝代。

5、徐说:“河南是“汉文化圈”的核心极”。

这句话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呢?大汉王朝、汉族、汉字、汉语、汉服的发源地和辉煌地都在长安,在关中地区,何来“河南是汉文化圈的核心极”一说?

6、徐说: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河洛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河图”、“洛书”,进而演化出《易经》。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河洛”是指陕西的“渭河”和“洛河”;“河洛文化”滥觞于“三川文化”,都发源于陕西,和同发源于陕西流经“雒邑”的“雒河”没有关系。在曹魏黄初以前,陕西的“洛河”和雒邑的“雒河”是区分的很清楚的,从不混淆。“河图”“洛书”最早来源于《竹书纪年》中黄帝在陕西洛河发现的《龙图》《龟书》,并在明庭(陕西礼泉)和众神进行了演绎,这是源头。后来经过文王周公演生出了《易经》。《诗经》也好,《易经》也好,都是周人在周原的创造,和非华夏族的殷商没有任何关系。

7、徐说:人们把商部落做生意、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把做生意、做买卖的各种事情称为“商业”。

“商”的本意是指“论罪量刑”。武王灭商后,商人都变成了“殷徒”,成为了周人的奴隶,成为了交易买卖的对象而已。慢慢演化成了对“商量”、“交易”的代指。据史书记载,“殷徒”会被周人经常集中起来进行训导和买卖。“商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地位底下,在文章里却成为了炫耀的资本,成为了“商人”的源头。其实,商品交换的历史要更久远。

8、徐说:“纵横上万里的古代丝绸之路不仅起点在河南,而且有洛阳、南阳、方城等众多节点和驿站”。

国家和国际组织认定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不知道忽略长安单提河南是何用意?

9、徐说:佛家中的禅宗、天台宗、净土宗、临济宗等祖庭均在河南。

更正说明如下:汉传佛教八宗祖庭 禅宗祖庭——郑州少林寺; 律宗祖庭——西安净业寺; 天台宗祖庭——台州国清寺; 华严宗祖庭——西安华严寺; 慈恩宗祖庭——西安大慈恩寺; 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西安青龙寺; 净土宗祖庭——西安香积寺、九江东林寺; 三论宗祖庭——西安草堂寺、南京栖霞寺。临济宗是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祖庭在河北正定的临济寺。

10、徐说:代表中国古代杰出科学成就的“四大发明”均发轫于河南。

这个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经不起推敲的。

11、徐说: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相传伏羲统一九大部落,“制嫁娶,正姓氏”,中华姓氏由此产生。《中华姓氏大典》记载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当今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在依人口数量多少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

中国姓氏发源于西周,特别是8大种姓都发源于陕西,周公分封诸侯后才分散到全国,这是基本的常识。“100大姓有78个发源于河南”是经不起推敲的,“老家河南”的广告语大家都很反感,千万不要总想当中国人的祖宗。

12、徐说:“河洛郎”是河南人的后裔。

“河洛郎”是历史上北方汉人南渡后的后人的自称,历史上并非只有河南人南迁,那是一个宏大的长时间跨地域的大规模的民族迁移史。给您更正一下,“河洛郎”和河南关系不大。

13、徐说:在中国社科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河南籍国内一流诗人和文学家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这个数字说的有点大,都懒得反驳了。

14、徐说: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吹奏乐器。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带孔的动物骨头有几十个发现,有2孔的、3孔的、4孔的,7孔8孔的都有,目前猜测是钻骨取火用过后的遗存,和音乐没有半毛钱关系。最后弱弱的问一句:是哪个专家认定的?

探寻历史,正本清源,欢迎交流指正。


清乐堂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并不准确,作者过于理想化了,忽视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当然,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是不能否认的。从商朝开始,河南的地位举轻若重,她的历史厚重和文化传承能在国内排名前列的。

安阳、洛阳、开封、商丘等等历史名城,商汤、商鞅、韩非、张仲景、司马懿、白居易、岳飞、史可法、吉鸿昌、杨靖宇等等历史名人及民族英雄,正是河南可歌可泣的怀念和悲壮!


但我认为,这位作者不能一叶障目,宣扬自己的家乡没错的,可是不能盲目啊!

中华始祖轩辕黄帝来自今天的黄土高原;炎帝出自今天的山西南部和山东西部;

夏朝的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自周起,关中(今陕西关中平原)的地位和影响力彻底横穿华夏文明;

“号称八百年”的楚国文明起源于今天的湖北荆州汉江一带;

和夏朝同步的,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百越文明,起源于今天的长江以南,遍布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贵州、台湾等地;

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儒家起源于今天的山东……

更远一点的陕西半坡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内蒙古的红山文化,山东的龙山文化,重庆的大溪文化,这些也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再远一点的北京山顶洞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我们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50,60万年前。


其实我要说的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割断任何一个部分都是错误的历史观点。

自炎黄和蚩尤在涿鹿一战后,中华文明便以华夏族(汉改汉族)为基础,对周边各族文化兼容并包,历经五千年风雨,成为传承最久、最受历史考验的、独树一帜的文明史。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不应该割断、独立来看。

因为中华文明是一个整体,缺了谁都不行,一个都不能少。

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你们就一听而过吧!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河南古称中原,又称豫州。为早期的九州之中,自古即兵家必争之地!中国远古炎黄时期和夏商两代皆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活动生存。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邑兴建成周与王城,置九鼎于洛阳。其后周代的政治中心慢慢的向河南转移,至平王东迁洛阳后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皆以中原为中心,所以才有了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的成语。

其后的汉、魏晋、南北朝中的北朝及隋唐都是长安与洛阳交替为都。即使都城不在河南也在洛阳设陪都以方便管理东北、江南之地,定都中原更能显示王朝之正统!

五代十国中皆以定都河南的五代为正统,而经济繁荣的北宋,以及金代后期皆以开封为都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以河南为中心的就有四千年。

自古得河南者得天下,河南自古就是四战之地。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河南,如官渡之战、牧野之战、中原大战、偃城大捷等无不发生在河南!历史上无论是割据政权还是农民起义对河南的争夺都是惨烈无比的,元未明初中的红巾军抗元起义至使河南出现了百里无人烟的境地!

中国八大古都一半在河南,中国的名字也源于河南。《道德经》、《庄子》、《河图洛书》、《清明上河图》及甲骨文皆源于河南。自古无论兴盛与战乱皆离不开河南,所以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是史学界公认,绝非夸大其词!


随心所欲127929471


这不是历史问题,这是心理学问题。

大家记得阿Q吧,极端的龌龊不堪,狗屁本事没有,天天惦记小尼姑的xing压抑狂。在极度自卑与众人的藐视下,发出歇斯底里的呐喊:老子祖上比你阔气。妄想以一句口号来获得对众人精神上的优势,洗脱自己肮脏龌龊不堪的名声。但是事实是可悲的,阿Q自己的精神状态确实有好转,但那句口号却成了众人的又一个笑谈。

不过话说回来了,阿Q祖上是不是阔气没有记载,还真有可能有个阔气祖宗。所以阿Q的话也算五十分吧。但是题主这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却实实在在的是个笑话。因为我们有史可查,我们是个文明古国,历史从未间断。历史具备小学生水平的也可以把中国几千年历史说个大概。想不到这种无知的口号竟然敢写成书,文人的骨气啊,在哪?自古贼子乱史混淆视听都是为民不齿,为官不齿。这么一个荒谬的错误竟然有许多人跟着吟唱,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的话:阿Q的子孙千千万啊。

支持拥护这句荒谬口号的阿Q,请把手放在你的胸口,打开小学历史课本,从头到尾读一遍。如果你还有一星半点的良知,如果你明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乱,请你放下这个荒谬的低级笑料口号。历史是严肃的,他不是一个会写书,会写新闻的人就可以改变的。自古不乏帝王、乱臣贼子等想篡改历史都没能成功并且沦为了丑闻与污点,阿Q们放弃幻想吧。历史不是一些小丑们可以篡改的。在此奉劝那些想篡改历史的小丑们,要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我在此并不想拿出什么证据来反驳《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荒谬论点,因为这是一个有小学历史知识也会嗤之以鼻的荒谬观点。他值得让人去反驳吗?这只是精神极度自卑的阿Q奉若圭臬的臭裹脚布,精神安慰剂而已。

把此问题说简单了是阿Q式的意淫,说严重了是乱臣贼子乱史。想想古往今来那些胡说八道者的下场,放下自卑,放下阿Q精神,切勿在当小丑了。把手放在心口,打开小学历史课本,打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本,反思一下吧。

阿Q们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你敢不敢再评论区留下你赞同这句荒谬口号的理由让大家看看?看看谁在吹牛,谁在胡说八道。



摩利支天MLZT



至乐无如读书


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猛一看标题略显夸张,而且一定有很多人表示不服。但是我们若打开历史向前追溯,这句话就很写实,毫无夸张之感了。

河南地处黄河流域,中原腹地,几十万年前就有原始人活动的遗迹,裴李岗文化距今也六千五百多年。农耕文化由黄河流域开始。夏商周纷纷自中原发展,河南安阳更是殷都城。

春秋战国割据纷争,各国无不以占据中原为首要任务,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历朝历代封建社会,大部分也以占据中原为都城加强统治,一方面统治阶级地处中原腹地,出于安全性和防卫性考虑,另一方面,中原腹地农耕发达。

先秦时期河南就产生了老子、庄子、范蠡、商鞅、李斯、苏秦、吕不韦等一批思想家、政治家。这里面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影响中国古代文化走向和历史走向的大人物。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而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再看范蠡、商鞅、李斯这些丞相级别的人物,无疑对先秦的历史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自秦汉到北宋前期的一千多年里,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一直是传统中国的中心,从未动摇。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位皇帝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河南的历史文化简直就是半个中国的缩影,河南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见证了中国的兴衰荣辱、朝代更替。


曹杰84322


第一,一位新闻学专业毕业,靠搞舆论宣传工作一路高升,在河南省省委书记任上,以靠策划“拜祖大典”和编窜出“三月三生轩辕”口号,被当地人称为“徐光吹”,而编纂的一厚本宣传册,你说让我怎么看?

第二,一部河南史,要超过“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北京、山东、湖北、四川、江苏、安徽、浙江、辽宁……”等省份历史的总和???!!!

第三,如果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是一个论点,那么,在这本书中,除了罗列自己、编造和自夸之外,有任何的论证“半部中国史”的过程吗???

最后,这本书的影响,除了给自己无知而自卑的“省民”打鸡血外,就剩下给自己树立一个被人攻击的靶子。










华夏先秦史


这本书应该叫《一部河南史,半部灾难史》,河南在中国历史上很长,这不可否认。从最早的东周开始,从平王东迁开始周天子已经是一个名存实亡的傀儡,从春秋到战国打了好几百年百姓生灵涂炭……;再到后来的东汉皇帝没几个长命的,朝政基本上被太监和内亲把持着,皇帝名存实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董卓,李傕、郭汜、曹操之流轮流囚禁皇帝……;再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虽然有一些在河南建都,但这些国家实际上没有一个是统一的,顶多算是一群军阀,导致五胡乱华……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阴暗的一段!再往后到了北宋,北宋建国之初先是被契丹打,后来被西夏打,然后被金打,导致两个皇帝都当了俘虏!再最后的1942和1962就不说了……河南史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这本书的作者心里没点数吗?真怀疑这个作者是去棒子国留学过


屠夫


一部河南史!浓缩了世界精华!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翻阅族谱!你们的先人和河南人都有着千丝万缕说不清的关系!华夏民族!龙的传人!中国人就是要团结一致!那个地方都有好人,当然也有坏人!不要为了小部分人来侮辱整个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