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了刘据,汉武帝很后悔,逼死了卫子夫,汉武帝后悔吗?

葉鱼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死了之后,汉武帝发现冤枉了儿子,把陷害刘据的人全都杀了,并建立了思子宫,一度感动了大汉朝的百姓和官员。卫子夫后来虽然被追封谥号为思皇后。这个谥号是卫子夫和汉武帝的曾孙子,汉宣帝刘病已追封的,谥号虽是思字,这个谥号是个平谥,有同情可怜的意思,和刘据的思子宫并不是一个意思。至少汉武帝没有对卫子夫有思念的意思。也没有历史记载说,汉武帝后悔逼死了卫子夫。

12岁的卫子夫入了少年天子的眼

  • 初识

汉武帝刘彻在皇后陈阿娇的家族帮助之下,当上了太子,登上了皇位。然而这个少年天子皇帝当的并不顺心。太皇太后窦氏权倾朝野,刘彻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是帝位并不稳固。陈皇后母亲馆陶公主刘嫖,都认为自己有从龙之功,行为不加收敛,贪得无厌。陈阿娇个人也是娇纵无比,刘彻这个是对他们不得不忍,心口也是憋着一口郁气 。这个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后宫都不太如意的皇帝,去自己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时候,平阳公主献了一泼美女给刘彻挑选,刘彻看中了卫子夫。

  • 获宠

年仅12岁的卫子夫歌唱的好听,人也长的漂亮,一头乌黑的头发特别美。刘彻把卫子夫带回宫之后,忙着和太皇太后斗智斗勇,忘记了卫子夫的存在。直到一年多之后,要放一批宫人出宫。卫子夫抓住了这个机会,哭的梨花带雨,求汉武帝放它出去。柔弱的女子往往会激起男人的保护欲。果然从这开始卫子夫渐渐得宠。和娇蛮妒忌心重的陈阿娇相比,卫子夫温柔体贴,不争不抢,事事以刘彻为主。加上当时汉武帝不到20岁,和陈阿娇只不过是政治婚姻,卫子夫的出现,让血气方刚的汉武帝感到恋爱的美妙。

  • 荣耀鼎峰

卫子夫认识汉武帝的时候,也是汉武帝人生中有挫折的时候,所以卫子夫出现的时机刚好。加上有陈阿娇的对比,越发的显得卫子夫懂事体贴,让卫子夫盛宠达十几年。在汉武帝29岁的时候,生下了汉武帝第一个儿子刘据,刘彻简直高兴疯了。在陈阿娇被废之后,卫子夫被册封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他们的儿子刘据被册封为太子。卫子夫在皇后的位置上一座就是38年,刘据太子一当就是31年。不是所有太子的人都会当上皇帝,刘据很显然有太子命,没有皇帝命。

乱花渐欲迷人

熬走了太皇太后,刘彻终是大汉朝真正的主人了。可以好好的大干一场了,打匈奴,改个币制,开辟丝绸之路。一度把大汉朝治理的井井有条,繁荣富强。

伴汉武帝随着年龄愈来愈大,后宫不断的出现年轻漂亮的女子。好多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女子,渐渐地迷了汉武帝的眼。而这个时候的卫子夫也渐渐容颜衰老。卫子夫渐渐失宠,虽然失宠,皇后之位做的是稳稳的。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来皇子和母亲的地位都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后宫不断的有皇子出生,第一个儿子刘据,渐渐也不是那么稀罕了。尤其是在刘据的太子之位,坐得越来越稳,加上刘据正当壮年,而汉武帝已经到暮年。天家历来是先君臣,后父子。这个实力强大的儿子,让汉武帝感到了威胁。

逼死儿子,一无所有的卫子夫绝望自杀

太子刘据的权利越来越大,地位又稳固,汉武帝想削弱太子一部分势力。刚好有个大臣得罪了太子和卫子夫,怕太子登基之后报复他,设计巫盅案陷害太子刘据。这个漏洞百出的陷害,居然还成功了,不仅成功,而且因巫盅案死去的人不计其数。

太子的俩个妹妹全家被杀,太子全家除了刘病已,没有活口。卫子夫的外甥,卫青的长子也因此被杀。一个巫盅案拔除了太子的全部势力。太子为了自保被迫谋反,是失败告终。太子逃走了,汉武帝的人并没有放弃追捕他,最终还是被他们搜到了太子的藏身地点,太子不甘受辱,选择自杀身亡。

汉武帝后悔的是死了儿子,卫子夫,抱歉,没有想到。

刘据死了,后来查明了真相。汉武帝知道儿子是被人陷害了,下旨全部斩杀了陷害刘据的人,为儿子报仇,还在刘据被害的地方建立了“望思台”,归来望思之台。刘据死了,汉武帝确实后悔了,毕竟刘据是按照帝王的标准培养的。是汉武帝若曾经的希望和期望。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死是后悔,更多的是愧疚。如果不是汉武帝的猜忌,如果不是汉武帝的不信任,也不可能被小人钻空子,害死了刘据。

虽然小儿子刘弗陵确实比较像汉武帝,但年龄太小,汉武帝死的时候他才八岁。八岁的小皇帝是很难坐稳皇位的,一不留神,刘家的天下可能就移主了。为了避免刘弗陵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成为第二个“吕后”。汉武帝选择杀母留子,难道曾经的宠爱都是假的吗?不是,在汉武帝的心里大汉的江山第一,如果儿子的母亲威胁到了江山,哪怕再宠爱,再喜欢,也会毫不犹豫的杀掉。

所以在汉武帝的眼里,儿子是自己的。媳妇抱歉,真的不重要。钩弋夫人还只是有可能女主祸乱。汉武帝就选择毫不犹豫的杀掉。卫子夫,汉武帝不怪卫子夫就算好的了,后悔根本不可能。估计在汉武帝的心里还会,责怪卫子夫没有规劝太子别那么锋芒毕露。看在太子的面上,还看在卫子夫陪伴他近半个世纪的份上,最终没有废掉皇后之位。至于有没有后悔,抱歉真没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心思。


青史汇


除了反思这些错事之外,晚年的汉武帝在选择继承人方面也让他伤透了脑筋,刘据才德兼备,本来是皇位的最佳人选,但是自己却听信江充之言,逼他起兵造反,最终自杀身亡,其余子嗣皆不堪大任,很难肩负起大汉这个王朝的命运。在临死之际汉武帝只好选择了幼子刘弗陵,这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因为其余诸子皆以长成,没有任何的可塑性,刘弗陵年幼,自己再安排霍光他们辅政,还是很有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帝王的,但是他没想到,刘弗陵还未留下子嗣便早夭了。除了对刘据的亏欠,晚年汉武帝也时时怀恋卫子夫,两人相识几十年,卫子夫给他生了长公主和太子,在后位三十八年从未干预政事,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而自己却因为儿子谋反将她逼上了绝路,所以汉武帝在卫子夫死后便再未立皇后了。除了对卫子夫和刘据的亏欠之外,汉武帝也有对卫青、霍去病的亏欠,二人作为大汉双壁远征大漠,建立了赫赫功勋,一个是刘据的舅父,一个是他表哥,然而他们刚死就有人对刘据下手了,而自己也听信谗言逼死了刘据,在这几重原因之下,晚年的汉武帝一直生活在愧疚当中。


aazfr11825


做为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汉武帝刘彻是个残忍又绝情的人物。晚年时代的刘彻因为昏瞆,误信奸佞之臣江充、苏文的谗言,逼得太子刘据走头回路,只能矫诏发兵除掉了江充等人,不甘因为“巫蛊之祸”坐以待毙的卫皇后积极支持儿子的行动。结果是太子刘据及他的两个儿子兵败被杀,卫皇后被汉武帝勒令悬梁自尽。真相大白天下时,因为太子平素以仁厚贤明闻名于世,颇受百姓们的拥戴,汉武帝为了给天下臣民有个交待,所以下诏筑思子宫,用以表示自己的悔悟,并将参与“巫蛊之祸”的佞臣全部灭族。但这些所为并不代表汉武帝真有什么悔意,如果他确实有什么悔意,汉武帝应该诏告天下为无辜的卫皇后平反昭雪并追赠谥号,绝对不会等到他的曾孙汉宣帝刘询成为皇帝时才为曾祖母卫皇后上谥号曰“思”。



四野后人论历史


作为帝王不后悔

在西汉时期外戚专权十分严重,在汉武帝登基之前有前有吕后专权,后有窦太后以及窦氏外戚专权。汉武帝少年登基本想有一番大作为任用赵绾和王臧等官员实施新政,结果还没等到有所作为就在窦太后的干预下不得不作摆!后来汉武帝直到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才真正掌握大权。

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年仅十八岁的汉武帝在姐姐平阳公主家一眼相中了当时还是歌女的卫子夫。在你侬我侬的氛围下汉武帝宠幸了卫子夫,在此后的日子里卫子夫越来越得到汉武帝的恩宠,更在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陈皇后被废后被立为皇后。其家族更是得到极度的显贵,权力也日益增大。

但是风光无限的卫家因卫皇后受巫蛊之祸牵连被逼自杀以明志,也没落了。


作为丈夫是后悔的

卫子夫与汉武帝相识于年少时,作为妻子陪伴了汉武帝几十年为他生下三女一儿的卫子夫。见证过汉武帝荡平匈奴的荣耀时刻,也见过汉武帝为国事烦恼的时候。我想作为一名丈夫面对陪伴几十年的妻子是有深厚感情的,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卫子夫死后汉武帝作为一个丈夫还是后悔的。

综上所述,汉武帝作为帝王逼死卫子夫是不后悔的,只要皇权稳固其它在所不惜。但是作为丈夫我想又是后悔的毕竟陪伴了几十年。我个人看法,请多多包涵,多多指导,感恩!


历史热知识


汉武帝做过最后悔的事,废太子,斩公主,杀卫子夫。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开创了属于他的时代。他这一生政绩辉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晚年的他犯了所有皇帝都会犯的错,迷信。

古代的皇帝都自称真龙天子,常常举行各种祭祀拜神,这是由于古人对未知力量的不解,所以有了对神的崇拜和信仰。尤其是像秦皇汉武这种有抱负的皇帝,更希望活得长久,所以到了晚年,不免开始迷信。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是短命鬼,这是为什么呢?按道理说皇帝天天鱼翅燕窝,吃得好穿得好,反而还活不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迷信方士丹术,被糊弄而死;一个就是身患疾病,御医也不敢开方下药,贻误病情致死。

那么汉武帝是为了什么原因,对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赶尽杀绝呢?是因为一个叫江充的术士,他认为和太子皇后有嫌隙,怕汉武帝归西后被太子诛杀,于是先下手为强。设了一个圈套,让汉武帝认为自己的病是因为宫里有人用了巫蛊之术加害于他,派江充前去调查。而江充就借机陷害皇后,陷害公主和太子,太子刘据的3个子女全都因为巫蛊一事被杀,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却为时过晚,皇后卫子夫被逼自杀,以证清白;他最爱的女儿长公主也被处以极刑腰斩;后来修建了一座宫殿,名叫“思子宫”,以此来纪念无辜受难的刘据和孙儿们。

汉武帝晚年求仙问道不成,导致父子相残,妻死子散,后来写下《轮台罪己诏》向天下臣民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动荡的民心至此趋于平静,为刘据的孙子汉宣帝刘洵奠下了基础。



只问安好


那个时代,皇帝首要考虑的政权问题,后宫干政,外戚当权。

逼死卫子夫,汉武帝不会后悔。对于汉武帝来说,大汉王朝的延续更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