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展覽不只是上傳圖片那麼簡單,從“烏菲齊十日談”說起

在線展覽不只是上傳圖片那麼簡單,從“烏菲齊十日談”說起

An employee walks next to Martin

Desjardins's Quatre Captifs in the

Musee du Louvre, Paris, closed to

the public indefinitely amid concerns

on the COVID-19 outbreak, 2020.

Photo by Thomas Samson

/ AFP via Getty Images.

COVID-19 危機至今已經在歐美地區大面積蔓延數週。到目前為止,全球大多數藝術機構或是已對外關閉大門,或是計劃無限期延長閉館時間。世界各地的政府紛紛要求企業停工並禁止人員聚集,各畫廊和藝術家因藝術品滯銷而遭到沉重打擊。與此同時,博物館也無法舉辦活動或出售門票。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現在完全“賦閒在家”。許多藝術機構已訴諸互聯網的巨大潛力來維持運營。位於北京的 X 美術館是最先開展在線展覽的藝術博物館之一。該館一方面推遲了對公眾開放的時間,但另一方面則邀請了藝術家強家棟來創造遊戲化的在線博物館體驗。

在线展览不只是上传图片那么简单,从“乌菲齐十日谈”说起

Judith Bernstein, Money

Shot (Yellow), 201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強家棟解釋道:“在線展覽將在未來佔據一席之地,而新冠疫情會加速這一過程。我並不希望線上與線下、虛擬與實體之間存在特定的界限,尤其是對北京新興的當代美術館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這種在線化的趨勢實則由來已久,並不僅僅與新冠病毒有關。多年來,谷歌藝術與文化(Google Arts & Culture)一直在策劃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虛擬導覽。藉助谷歌,用戶可以遊覽全球500多家藝術機構,其中包括古根海姆美術館(Guggenheim)、倫敦國家美術館(London’s National Gallery)、巴黎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和阿姆斯特丹的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

社交距離和社交媒體

在线展览不只是上传图片那么简单,从“乌菲齐十日谈”说起

Portrait of Corinne

Mazzoli by Luca Pili.

Courtesy of #ARTISTSINQUARANTINE.

隨著居家倍感無聊、與藝術世界隔絕的人群開始渴望回到藝術的空間,這種類型的在線導覽似乎也越來越受歡迎。事實上,自從地方政府倡議居家隔離起,#MuseumFromHome(#居家博物館)這個標籤就一直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各大博物館在推特上發佈推文,告知人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在家中看到它們的作品。南加州大學費舍爾美術館(Fisher Museum of Art)就在推特上寫道:“美術館可能已經關閉,而我們所有人也可能不得不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儘管科技和社交媒體並不總是那麼可愛,但這一次它們卻可以發揮自己的獨特魅力,讓我們有幸將博物館的過去和現在帶入你的家中。”

谷歌藝術與文化的線上博物館目錄最近迎來了一名新成員——佛羅倫薩的烏菲齊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由於疫情擴散,該美術館於3月初被迫關閉大門。接下來的幾周到幾個月內,博物館將錄製多個虛擬導覽。在第一批作品中,美術館向人們分享了一段視頻,高級總監艾克·施密特(Eike Schmidt)親自帶領觀眾瀏覽烏菲齊美術館,並自信地宣稱(譯自意大利語):“儘管美術館不得不關閉其展覽,但藝術和文化並不會因此止步。”

在线展览不只是上传图片那么简单,从“乌菲齐十日谈”说起

Installation view at

the Uffizi Gallery, 2018.

Courtesy of the Uffizi Gallery.

施密特將該項目稱作“烏菲齊十日談”(Uffizi Decameron),其靈感來源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於14世紀所作的瘟疫年代小說《十日談》(The Decameron)。他繼續說道:“每天,我們都會向您介紹我們美麗的美術館中收藏的各式故事、作品和人物。為了藝術與文化,我們通過虛擬的方式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烏菲齊美術館、皮蒂宮(Palazzo Pitti)和波波利花園(Giardino di Boboli)的珍寶將在家中與您同在。讓我們攜手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除了博物館和畫廊空間之外,DIY 的在線藝術展覽也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在意大利,策展人 Giada Pellicari 就率先發起了 #ArtistsinQuarantine(#隔離中的藝術家)計劃,旨在抗擊受疫情影響而導致的經濟停滯。在歷史上,意大利還從未因傳染病流行而被迫封城如此之久。響應的藝術機構就包括了奎里納勒博物館(Scuderie del Quirinale)——該美術館因展出拉斐爾(Raphael)的大作而備受關注。此外,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普拉達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博爾蓋塞美術館(Galleria Borghese)、卡比託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和已經提到的烏菲齊美術館(Uffizi)都名列其中。

Pellicari 向 Artsy 表示:“3月7日晚上,在看到許多雜誌發表了一份由意大利政府起草的‘紅色禁區’限令草案之後,我突然感到莫名的焦慮、恐懼和憤怒,因此構思了這個項目。”

在线展览不只是上传图片那么简单,从“乌菲齐十日谈”说起

Portrait of Sophie Westerlind

by Filippo Romano. Courtesy

of #ARTISTSINQUARANTINE.

Portrait of Vera

Portatadino. Courtesy of #ARTISTSINQUARANTINE.

在線展覽部分,居住在這些“紅色禁區”內的12位藝術家作品將在 Instagram 帳戶 @artistsinquarantine 上出售。Pellicari 說:“在某些情況下,藝術家將展示專門為 Instagram 構思的新作品。我認為,發起一個展示 COVID-19 對藝術界影響的全新項目十分迫切。”

她補充道:“對許多藝術家來說,大量項目、展覽、旅行、藝術駐留和會面都被突然取消。至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相關機會將大幅減少。對我們而言,這是充滿歷史性的時刻,無論是事態的嚴峻程度還是經濟的不確定性都前所未有。藝術和藝術家因而處於危險之中,顯得更加脆弱。”

在擔心全球藝術品市場可能放緩的情況下,仍有許多銷售有望在網上進行。例如,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於2月初宣佈取消,而展會主辦方在3月推出了線上展廳。位於中環的衛星展會 Art Central 也取消了2020年的實體藝博會;Artsy 已與 Art Central 開展合作,藝博會正使用 Artsy 作為在線銷售平臺。此外,許多畫廊也將其作品放到網上銷售。

在艱難時期勿忘藝術

在线展览不只是上传图片那么简单,从“乌菲齐十日谈”说起

Dread Scott, Redistribute Health,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紐約,政府對50人以上的聚會明令禁止,而大多數畫廊要麼完全關閉,要麼只能通過預約對外開放。因此,類似的展覽也應運而生。由芭芭拉·波拉克(Barbara Pollack)和安妮·韋爾哈倫(Anne Verhallen)策劃的在線展覽“我們如何在這樣的時候想起藝術?”(How Can We Think of Art at a Time Like This?) 於3月17日啟動,並將隨著新冠肺炎的繼續流行而進一步發展。七位獨立藝術家和藝術組合參與其中,包括朱迪思·伯恩斯坦(Judith Bernstein)、趙趙、凱瑟·伯克哈特(Kathe Burkhart)、苗穎、珍妮特·比格斯(Janet Biggs)以及“駭人”斯科特與珍妮·波拉克(Dread Scott & Jenny Polak)二人組。展覽在開幕後的每一天都將增加新藝術家的作品。

公告指出,該展覽網站“在眾多展覽被迫終止之際,嘗試與藝術市場平行運作”。該網站不進行任何銷售,參與的藝術家既沒有贊助商也無需任何費用,但你可以找到參與該項目的藝術家畫廊和網站的鏈接。

在线展览不只是上传图片那么简单,从“乌菲齐十日谈”说起

Lynn Hershman, still from

Seduction of a Cyborg, 1996.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波拉克克對 Artsy 表示:“神奇的是,我們一開始要求藝術家在上週五晚上11點鐘開始參加我們的活動,而人們在次日早上就作出了回應。” 她和韋爾哈倫還表示,二人在大約48小時內策劃了這場展覽,有20位藝術家立即響應,大家全力以赴。

“在線展覽之‘美’在於,這是一場全球性展覽,每個人皆可參與,” 波拉克繼續說道,“我希望所有網站和 Instagram 帳戶都能相互聯結,以便我們真正開始全球性的對話。目前,確保我們有多元的聲音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