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疫情來勢洶洶,N95、KN95口罩成為了當前的大熱門,而其背後的3M公司實則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N95口罩

1902年,五個年輕人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創立了3M。公司初期做礦砂開採,後來又開始製造砂紙。

上世紀20年代起,3M開啟了它的產品研發道路。100年來,不只是口罩,手術床單、止血繃帶、便利貼、透明膠帶、錄像帶、錄音磁帶、薄膜等近7萬種產品都是3M的發明。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3M: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

作為發明大戶,這家跨國大型企業有一個特別的“15%規則”:即研發人員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時間(25.2小時)來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乾點和工作無關的“私活”。不管研究計劃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一旦有新想法,研發人員就可以向公司求助資金。

研究期間,他們可以拒絕管理層的命令,即便是這個計劃失敗了,管理層也要對這個計劃加以保護,而不是讓員工受到指責。3M的創新管理,影響了包括谷歌在內的眾多硅谷企業。而顯然,要保持創新力和創造力,時間和興趣是多麼重要的因素。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牛頓

說到時間,最近因為疫情,連帶著牛頓和薄伽丘也被熱議了起來。

1665-1666年間的倫敦大瘟疫導致大學停課,牛頓不得不回到家鄉躲避疫情。這段空閒的歲月重啟了他對童年時期蘋果從樹上砸落的思考,由此開啟了他對萬有引力理論的探索。

1347-1351年,薄伽丘因為親歷了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鼠疫,在家躲避瘟疫的日子裡,他寫下了以此為背景展開的《十日談》,《十日談》也成為了歐洲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作之一。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薄伽丘

為什麼空餘的時間能夠催生出創造力和創新力?其實這是由我們的生物體徵決定的。

我們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的運作方式是從一個點到一個點,即我們常說的邏輯思維。而我們的右腦,它的運作方式是彎彎曲曲的,產生的可能性很多,它是我們常說的直覺、靈感、創意的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心理學家、靈性導師都會提到,如果遇到通過邏輯思考也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妨先讓自己安靜下來,給自己一段放鬆、放空的時間。因為這樣能夠幫助我們的右腦,讓它產生所謂的直覺、靈感去解決問題。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人腦結構圖

關於興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的事物時,我們會忘記時間,身體會產生一種忘我的幸福感。

沒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流”體驗。

哈佛心理與創造力專家特麗莎▪阿瑪比爾發現,人們不僅在心流狀態裡有創造力,在走出心流狀態後的兩天時間裡,生產力也有所提高,而且會變得更開心。

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米哈里說到,所有的心流活動,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會帶來一種新發現、一種創造感,把當事人帶入新的現實。也就是說,當事人會從中得到一種成長體驗。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心流體驗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在從事一件事情時,如果事情太簡單,毫無挑戰性,那麼人會產生無聊、厭煩的情緒。在這個時候,如果人能夠加大對自我的要求,提升事情的挑戰度,那麼在解決的過程中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

另一方面,如果事情太過具有挑戰性,人在解決的過程中卻沒有進步,那麼就會感到沮喪、焦慮。此時,如果能夠通過練習,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高難度的問題解決掉,那麼人就會產生自信、自豪的情緒。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喬布斯

提升創新力、創造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多元化結構思維。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就說過:“當你手裡只有一把錘子,那麼你看什麼都像釘子。”

比如大家熟悉的喬布斯,他當年退學後在裡德學院周邊混了一年半。他一邊打打零工,一邊旁聽了許多課程,或是泡在圖書館裡。期間,他涉獵了莎士比亞、現代舞、美術、東方哲學等等,這為他日後替皮克斯動畫設計的系列作品奠定了基礎。

離開裡德學院,他又遠赴印度開啟他的朝聖之路,探索印度教與佛教。22歲那年推出蘋果電腦二代,主打的“至繁歸於至簡”就是佛家極簡哲學的啟蒙。

也難怪,喬布斯曾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言,在裡德學院讀了一學期就退學是他做過的最瘋狂也是最正確的事。因為之後的閱歷和思考讓他逐漸形成了多元化思維,這使得他後來在個人電腦、動畫、音樂、手機、平板電腦、數字出版等產業做出了重大的創新。

看N95口罩背後的3M: 疫期你可以這麼過

創新力與創造力

最近因為疫情,很多人突然有了一段長長的休息期。王石分享其在以色列求學的經歷時曾說到,以色列民族為何擁有創新基因?

因為他們懂得休息。創新來自於休息,不會休息不可能會創新,也不可能對生活有持續的熱愛。

希望這些內容能夠給疫期的你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