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親和十年(62)

到李安東老師的《我的未來沒有夢》結題,《新民晚報》副刊“十日談:我的養老”圓滿“收官”。

這次“筆會”,對初創期的親和源項目來說,除了在項目知名度的推廣、品牌的形成、養老需求的提煉、社會責任的清晰以及老年管理和服務模式的原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外,還有三個方面是親和源在實踐和運營中值得總結和堅持的經驗:

第一,要學會讓“第三方”發聲。

可以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信,但是、推廣和宣傳從來就是“成功”的開始,特別是創新性、開創性事物。

懂得傳播,才能懂得市場;

善於傳播,才能贏得市場。

可以直白、大聲、勇敢、簡潔地宣傳自己的主張、理念和模式,這也是“傳播”,但是,這情同於“吆喝”,流俗於“自賣自誇”,就略顯得粗糙和簡單了。

親和十年(62)

所以,傳播需要“媒介”。

媒介就是“第三方”。

習慣上把“報刊、廣播、電視”等具有的廣告功能,稱之為“媒體”的原因吧。

最“理想”的第三方,就是第一和第二方都能接受、都能信任的“媒介”。

學會和依靠“第三方”發聲,這是社會化項目、民生項目、或者類似親和源這樣的項目,在動員受眾、形成口碑的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

眾口鑠金,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然而,選擇怎樣的“第三方”,也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