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长坂坡勇救幼主刘禅是该奖还是该罚?

爱旅剪影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长坂坡勇救幼主刘禅,七进七出,血染征袍,一战成名,从此常山赵子龙名冠天下。长坂坡虽是刘备伤心地,却是赵云名利双收地。那么赵云救幼主该奖还是该罚呢?从眼前利益讲,确实该奖。在刘备危难之际,赵云身为刘备家眷保卫官,能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履行职责,七进七出,斩将搴旗,忠心护救夫人幼主,确实难能可贵。就当时刘备窘境,前途渺茫,若意志不坚定者,恐怕早就弃刘备奔曹操了,还肯舍生忘死去护救刘备家小?当时的徐庶徐元直就是这种情况,看到刘备颓败,前途无望,就以老母为曹操所擒为借口,弃刘备奔曹操了。赵云能如此赤丹忠心,光耀日月,怎能不该受奖?倘若如此不受奖,以后谁还肯为刘备买命?但是从长远利益看,“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昏庸无能,贪生怕死,屈辱投降,致蜀汉倾覆,令刘备诸葛亮辛苦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赵云冒死救幼主刘禅,也是罪莫大焉。如果蜀汉后主不是刘禅,是刘备的另一个儿子,象刘湛,情愿杀身成仁,也不投降,如果他能做蜀汉之主,也许蜀汉不至于成为三国中最早被灭的吧。说不定君明臣贤,上下一心,蜀汉能恢复汉室也未可知。赵云救了刘禅,按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蜀汉也就没刘湛什么事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历史上有时就是这样,用对人就能改变历史走向,用错人就只能成为历史遗憾。蜀汉不能兴复,刘备诸葛亮遗愿不能得成,也许从刘禅继位就注定了,此为谁之错?究根寻源,赵云之误也!


sunjin72976689


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都应该奖励赵云啊!

赵云冒着生命,从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单枪匹马把刘禅救了出来,九死一生!可以说赤胆忠心。这样的人,不应该褒奖吗!


长坂坡刘备惨败,落荒而逃,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多少人悄悄逃跑。就连谋士徐庶,也离他而去。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赵云不但没有背弃刘备,还是死心塌地的追随他。这样的人,不应该大大的褒奖吗?!

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要惩罚赵云!

难道就因为他救出的刘禅是个窝囊废吗?


这也太吹毛求疵了吧。

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阿斗还只是个小孩子。赵云哪知道他以后什么样啊。再说了,阿斗就算是个傻子,赵云也会去救的,那毕竟是刘备的亲儿子。

而且刘禅虽然懦弱,但并不是什么昏君。他能够开诚布公信赖诸葛亮,重用诸葛亮,本身就说明他并不糊涂,而且很有雅量。

刘禅当了42年皇帝,蜀汉内部是三国中最稳定的,没有出现血雨腥风的权力斗争。说明他很有些识人用人的能力。


刘禅还很宽仁,经常大赦,对老百姓也没有什么苛政。其实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

可惜性格太过懦弱,没有血性,最后投降敌国,导致蜀汉灭亡。但这些,肯定赖不上赵云啊。


上将嗳福斯


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死了以后上千年没有人挑他的毛病。可到了现在,赵云却成了“废物”,许多人都说“赵云是被演义里夸大了的,其实他XXXX”的一类话。那我们就看看正史里的赵云是什么样子的。

在说赵云之前我们要先来谈谈《三国志》和《云别传》(原书散佚)两部书的关系。很多人迷信《三国志》而否定《云别传》,其实稍有历史方面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三国志在某些方面(尤其是蜀史)上有缺漏之处,当然这不是陈寿的错误,主要是因为陈寿是当代修史,而蜀汉没有官方修订的史书,所以陈寿只能事倍功半的收集了很少的一些资料又采引魏史吴史来修订了简陋的蜀书,致使蜀汉的很多事迹没有记录。(赵云只有几百字的小传不是陈寿不想写或贬低赵云,而是没的写)而《云别传》其实是对赵云的补传,这在裴松之的《上三国志注表》中“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一言中是表明了的。裴松之又为其他的蜀国人物补录了事迹,就“补其阙”而言,裴注是达到自己的目的了。云别传的真实性也得到了历来史家的肯定。

曾有位高明的仁兄这样说:“在正史里赵云长的不帅,而且年龄又大”,翻开正史看看发现是这样描写赵云的“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反倒是演义里描写成“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赵云的生年不详,年龄到现在都是谜。又何来赵云年龄大一说呢?

“赵云一生未斩过名将,武力不能与关张马黄相比”赵云生平明书并未斩过成名大将,可是我们想想在长坂坡一役,刘备弃妻子南逃,赵云于敌阵重重包围之中奋勇冲杀救回刘禅和甘夫人母子是何等艰难!杀一个名将可比杀一百个小兵简单多了。后者不光要武力,要的还有忠诚和无畏的精神。陈寿亦评“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赵云的官位一直不高,最高做到镇东将军,低于关张马黄魏。有些人说是赵云能力不行,不够格。周瑜的官职是个偏将军,还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王昶、朱据的官职高到骠骑将军,他们比周瑜赵云强吗?可见用官职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合理的。另外,赵云在刘备在世时一直是执掌内事的将领,内臣之职不宜过高是历来已有的。刘备死后,赵云也死于建兴七年,再无升迁的机会。

“赵云战绩少,所以赵云无能,不能领兵。”也有几位仁兄这么说。赵云的战绩是没有关羽张飞多,但并不是赵云无能,早期刘备手下兵士少的可怜,赵云又要保护刘备,自然没机会表现。待刘备入蜀与刘璋军相持不下时,诸葛亮率张飞赵云进援。“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此后诸葛亮采取分进合击、包围孤立的正确战术,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张飞定巴西、德阳。此是赵云单独领一军征战之例。后雒城破,刘备进围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与刘备会师成都,马超又投降刘备引军屯于城北。此时成都已是一座孤城,刘璋被迫投降。赵云升为翊军将军。建安二十二年刘备领黄忠赵云等进兵汉中,又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兵下辨。二十四年夏侯渊败于定军山后,曹操自领二十万大军来战,刘备据险避战,坚守不出。曹操运粮北山,黄忠前去劫粮过期未还,赵云领数十骑出营巡视,突然遭遇曹操大军,赵云杀入敌阵力战而退,魏兵追至营前,赵云打开营门,偃旗息鼓,魏军疑有伏兵,于是后退;赵云又“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刘备第二天视察时,来到赵云昨天战斗的地方称赞他“子龙一身都为胆也!” 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赵云智勇兼备,用空城计败走曹军。此可比黄忠斩渊之功。后刘备伐吴,令赵云为后军督驻于江洲。刘备为陆逊所破,正是赵云接应。后赵云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旋即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五年,随诸葛亮驻军汉中。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使赵云邓芝领三千人为疑兵,吸引曹真主力。后街亭失守,云亦为曹真所败,然而赵云敛众固守,故没有太大的损失。诸葛亮曾问邓芝:“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邓芝回答:“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此处可见赵云的冷静谨慎,因为军队败退时,断后是最危险也是最重要的任务。需要交给最信任的人,谁也不愿把后背随便交给别人嘛。

赵云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将领。益州已定后,刘备想把成都的屋舍及城外的园地桑田赏赐给手下,赵云引霍去病事反对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被刘备采纳。后关羽被吴擒杀后,刘备欲伐吴为羽报仇。赵云又上表言:“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诸葛亮等人亦上表劝阻,刘备不听,后终败于陆逊之手,身死白帝城。赵云善于处理内务“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另外赵云的品性德行也是无可挑剔的。修身正己、力拒赵范寡嫂,温良谨慎、不图功名。一如姜维所言:“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赵云总能在败军之际显出英雄本色,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冷静处理恶化的事态,正是大将才有的风范,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尽情发挥才能立下更多功业,空留千古哀叹。

赤胆永枯江原父老 忠魂尤壮蜀国山河

赵云之所以被称为爪牙,是因为赵云不可为帅,关羽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关羽爱士卒,乐与士卒为伍。所以关羽可统军。赵云反之,太为老板着想了,诸葛亮因为赵云箕谷之战而赏赐士卒,而赵云却说冬季再说。你想,这就跟公司老板说今天高兴,每人发红包,项目经理却说等项目有结果再说,大家会恨项目经理一样,赵云统帅军队的机会很少,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赵云武力高,适合做牙将,谋策也不错,可做参军。但是很难作统帅。另外刘备登基,要大赏群臣,赵云却出言阻止,赵云话没错,但是跟上面一样,同僚谁会待见赵云呢?大家出生入死,提着脑袋干革命,不就是为了封赏,光宗耀祖吗?这是赵云一生勋名不显的原因。要是赵云没有这么较真,会是不错的统帅,从赵云在汉中拒曹军就可以看出,刘备赞叹:子龙一身都是胆。

电视剧里的赵云:

赵云当下杀透重围,已离大阵,血满征袍。正行间,山坡下又撞出两枝军,乃夏侯□部将钟缙、钟绅兄弟二人,一个使大斧,一个使画戟,大喝:“赵云快下马受缚!”正是:“才离虎窟愈生去,又遇龙潭鼓浪来。毕竟子龙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却说钟缙、钟绅二人拦住赵云厮杀。赵云挺枪便刺,钟缙当先挥大斧来迎。两马相交,战不三合。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夺路便走。背后钟绅持戟赶来,马尾相衔,那枝戟只在赵云后心内弄影。云急拨转马头,恰好两胸相拍。云左手持枪隔过画戟,右手拔出青*宝剑砍去,带盔连脑,砍去一半,绅落马而死,余众奔散。赵云得脱,望长坂桥而走,只闻后面喊声大震,原来文聘引军赶来。赵云到得桥边,人困马乏。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云大呼曰:“翼德援我!”飞曰:“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

以上是三国演义原文.意思就是赵云杀出大阵,又杀二将,跑到桥头,才看见张飞,张飞也是一样.电视剧,看个热闹还行,较真还得看书.

大家介绍三国名将,他就是赵云。说这位名将之前,凡人先说说刘备。众所周知,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诸葛亮和赵云加入这个团队之前,刘备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和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赵云随后加入。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无数人都认为赵云文武双全,但凡人要说的是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勇猛过人,但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却缺乏亮眼的表现。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赵云一生中参加的重要战斗:长坂坡救刘禅、帮助刘备入蜀、街亭之战。可以说赵云一生最辉煌的一点就是长坂坡了,在刘备受到曹操骑兵追击后,刘备在长坂坡一败涂地。

结果刘备抛弃娇妻幼子,独自与几个手下仓皇逃窜。史载赵云此时怀抱后主刘禅,同时还保护着刘备两位夫人,在一片混乱之中将他们平安带出战区带到刘备身边,于是升了职,成为牙门将军,但也不是太高的官职。

赵云最后一次在军事上有所表现就是街亭之战。由于街亭因马谡失守,结果赵云领兵断后,使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之后所有的人都受罚,唯有赵云得到了赏赐表彰。

历史上的刘备在识人、用人上远胜诸葛亮。虽然刘备对赵云也很信任,但却没有对他并无大任。原因凡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赵云的生涯中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他每次战役都是那种统帅护军或者押运粮草的小角色,即使偶尔出战也不是正式的大将出征。

原因二、赵云表现的不是时候。刘备在入主益州之后,准备按功论赏,大家都没有说话。但是这时赵云却冒出来说:“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

本来大家都等着刘备赏赐,结果赵云这么一说把蜀汉文物大臣都得罪了。结果单枪匹马的赵云,自然很难得到表现的机会了。

原因三、赵云时运不济。赵云当年在投奔刘备时,刘备手下的士兵寥寥无几,结果赵云只能单枪匹马,结果赵云就是刘备的保安。同时,赵云带兵能力实在有限,结果不备刘备重视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此之外,赵云不是刘备的嫡系部队。赵云是公孙瓒的部将,后来才加入刘备集团,在那个勾心斗角的时代,赵云是很难得到刘备真正意义上信任的。

综合上面这几个原因,凡人认为赵云的特点是胆子大、武艺高、对主子忠心,但有个致命缺点无谋略。

另外,当年刘备称帝时,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领衔的是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那么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他连名字都没有。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正和826167511278


该奖。

第一,从三国背景来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从江湖草莽通过努力奋斗,升级成了皇叔。在北方曹操的强大压迫下,刘皇叔同志被逼的东躲西藏,没有立足之地,当阳长坂一战的时候,刘备与家眷走失,而那时候的刘备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膝下只有阿斗这一点骨血,赵云素有忠义,为了刘备之志后继有人,只有冒险救幼主。

第二,从情势看,当时的人们信奉面相,而刘备就被人称作:玄德有龙凤之姿,天人之表。赵云相信日后刘备必能大器晚成,所以为了刘备的事业有人继承,也只能舍身度外营救阿斗。

第三,从人品上看,赵云是刘备势力中为数不多而很有见识的大将,从后来跟随诸葛亮南征,北伐,到之前力劝刘备不对东吴兴兵,赵云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大局意识,基于此,赵云又怎会忍心看着刘备的唯一骨肉沦陷战阵之中。

所以,综上三点,赵云长坂坡勇救幼主刘禅(刘禅,字阿斗,刘备之子,蜀汉第二位皇帝)的行为,是应该奖励的。





北国藏锋


为什么会你觉得赵云应该受罚呢?

你大概是觉得他作为保镖,丢了保护对象就是工作不力,虽然后来将功补过就回了阿斗和甘夫人,却还是没能保住糜夫人。总之没完成任务。

对吧?

这个逻辑本来没错,问题是这是罗贯中说的,《三国志·赵云传》不是这么说的: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丢掉老婆猴子的是刘大耳,子龙将军很出色完成了保卫任务。

想想看,长坂坡那种大混乱局面,丢了一两个人上哪找去,唯一可能就是赵云寸步不离保护着幼主主母。

附带说一下,那位演义中义烈无双的糜夫人,史载极其简略: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巨亿。后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于小沛。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糜竺传》

统共十一个字,此外不曾提过,连刘备的《后妃传》都没有只言片语!


真正鳄鱼不哭


当救!儒家思想,为臣当奉主!忠甘义胆


小小胖子大智慧


我是刀笔传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赵云长坂坡勇救刘禅当然该奖。因为刘禅是刘备的嫡子,一位领袖有没有后代继承人是很重要的,有了继承人就算首领发生什么意外属下也不怕心散,所以继承人有凝聚力的作用,赵云救刘禅是很重要的事情!


刀笔传神


奖的应该是忠君忠主,令人敬佩;如果罚则是陷刘备于失大义而顾私利的不义之地。因此赵云之长坂坡救少主应该是奖罚参半。


山德克


这个问题是站在已知刘禅是扶不起来的角度问的。如果刘禅如同时代的孙权或者曹丕,大概率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而刘禅也不辱昭烈皇帝之枭雄之风。所以赵云长坂坡救幼主在当时来看是值得表扬的!如果传说是这样的话![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