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趙雲長阪坡勇救幼主劉禪是該獎還是該罰?

愛旅剪影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長坂坡勇救幼主劉禪,七進七出,血染徵袍,一戰成名,從此常山趙子龍名冠天下。長坂坡雖是劉備傷心地,卻是趙雲名利雙收地。那麼趙雲救幼主該獎還是該罰呢?從眼前利益講,確實該獎。在劉備危難之際,趙雲身為劉備家眷保衛官,能捨生忘死,不顧個人安危,履行職責,七進七出,斬將搴旗,忠心護救夫人幼主,確實難能可貴。就當時劉備窘境,前途渺茫,若意志不堅定者,恐怕早就棄劉備奔曹操了,還肯捨生忘死去護救劉備家小?當時的徐庶徐元直就是這種情況,看到劉備頹敗,前途無望,就以老母為曹操所擒為藉口,棄劉備奔曹操了。趙雲能如此赤丹忠心,光耀日月,怎能不該受獎?倘若如此不受獎,以後誰還肯為劉備買命?但是從長遠利益看,“此間樂,不思蜀”的劉禪,昏庸無能,貪生怕死,屈辱投降,致蜀漢傾覆,令劉備諸葛亮辛苦創下的基業毀於一旦,趙雲冒死救幼主劉禪,也是罪莫大焉。如果蜀漢後主不是劉禪,是劉備的另一個兒子,象劉湛,情願殺身成仁,也不投降,如果他能做蜀漢之主,也許蜀漢不至於成為三國中最早被滅的吧。說不定君明臣賢,上下一心,蜀漢能恢復漢室也未可知。趙雲救了劉禪,按立長不立幼的原則,蜀漢也就沒劉湛什麼事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歷史上有時就是這樣,用對人就能改變歷史走向,用錯人就只能成為歷史遺憾。蜀漢不能興復,劉備諸葛亮遺願不能得成,也許從劉禪繼位就註定了,此為誰之錯?究根尋源,趙雲之誤也!


sunjin72976689


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都應該獎勵趙雲啊!

趙雲冒著生命,從曹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單槍匹馬把劉禪救了出來,九死一生!可以說赤膽忠心。這樣的人,不應該褒獎嗎!


長坂坡劉備慘敗,落荒而逃,簡直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多少人悄悄逃跑。就連謀士徐庶,也離他而去。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趙雲不但沒有背棄劉備,還是死心塌地的追隨他。這樣的人,不應該大大的褒獎嗎?!

我想不出任何理由要懲罰趙雲!

難道就因為他救出的劉禪是個窩囊廢嗎?


這也太吹毛求疵了吧。

趙雲救阿斗的時候,阿斗還只是個小孩子。趙雲哪知道他以後什麼樣啊。再說了,阿斗就算是個傻子,趙雲也會去救的,那畢竟是劉備的親兒子。

而且劉禪雖然懦弱,但並不是什麼昏君。他能夠開誠佈公信賴諸葛亮,重用諸葛亮,本身就說明他並不糊塗,而且很有雅量。

劉禪當了42年皇帝,蜀漢內部是三國中最穩定的,沒有出現血雨腥風的權力鬥爭。說明他很有些識人用人的能力。


劉禪還很寬仁,經常大赦,對老百姓也沒有什麼苛政。其實是個不錯的守成之君。

可惜性格太過懦弱,沒有血性,最後投降敵國,導致蜀漢滅亡。但這些,肯定賴不上趙雲啊。


上將噯福斯


趙雲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將,死了以後上千年沒有人挑他的毛病。可到了現在,趙雲卻成了“廢物”,許多人都說“趙雲是被演義裡誇大了的,其實他XXXX”的一類話。那我們就看看正史裡的趙雲是什麼樣子的。

在說趙雲之前我們要先來談談《三國志》和《雲別傳》(原書散佚)兩部書的關係。很多人迷信《三國志》而否定《雲別傳》,其實稍有歷史方面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三國志在某些方面(尤其是蜀史)上有缺漏之處,當然這不是陳壽的錯誤,主要是因為陳壽是當代修史,而蜀漢沒有官方修訂的史書,所以陳壽只能事倍功半的收集了很少的一些資料又採引魏史吳史來修訂了簡陋的蜀書,致使蜀漢的很多事蹟沒有記錄。(趙雲只有幾百字的小傳不是陳壽不想寫或貶低趙雲,而是沒的寫)而《雲別傳》其實是對趙雲的補傳,這在裴松之的《上三國志注表》中“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遊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時有所脫漏。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一言中是表明了的。裴松之又為其他的蜀國人物補錄了事蹟,就“補其闕”而言,裴注是達到自己的目的了。雲別傳的真實性也得到了歷來史家的肯定。

曾有位高明的仁兄這樣說:“在正史裡趙雲長的不帥,而且年齡又大”,翻開正史看看發現是這樣描寫趙雲的“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反倒是演義裡描寫成“濃眉大眼,闊面重頤”。

趙雲的生年不詳,年齡到現在都是謎。又何來趙雲年齡大一說呢?

“趙雲一生未斬過名將,武力不能與關張馬黃相比”趙雲生平明書並未斬過成名大將,可是我們想想在長坂坡一役,劉備棄妻子南逃,趙雲於敵陣重重包圍之中奮勇衝殺救回劉禪和甘夫人母子是何等艱難!殺一個名將可比殺一百個小兵簡單多了。後者不光要武力,要的還有忠誠和無畏的精神。陳壽亦評“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趙雲的官位一直不高,最高做到鎮東將軍,低於關張馬黃魏。有些人說是趙雲能力不行,不夠格。周瑜的官職是個偏將軍,還有些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王昶、朱據的官職高到驃騎將軍,他們比周瑜趙雲強嗎?可見用官職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合理的。另外,趙雲在劉備在世時一直是執掌內事的將領,內臣之職不宜過高是歷來已有的。劉備死後,趙雲也死於建興七年,再無升遷的機會。

“趙雲戰績少,所以趙雲無能,不能領兵。”也有幾位仁兄這麼說。趙雲的戰績是沒有關羽張飛多,但並不是趙雲無能,早期劉備手下兵士少的可憐,趙雲又要保護劉備,自然沒機會表現。待劉備入蜀與劉璋軍相持不下時,諸葛亮率張飛趙雲進援。“與張飛、趙雲將兵溯流克巴東。至江州,破巴郡太守嚴顏,生獲之”此後諸葛亮採取分進合擊、包圍孤立的正確戰術,分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張飛定巴西、德陽。此是趙雲單獨領一軍征戰之例。後雒城破,劉備進圍成都,諸葛亮張飛趙雲與劉備會師成都,馬超又投降劉備引軍屯於城北。此時成都已是一座孤城,劉璋被迫投降。趙雲升為翊軍將軍。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領黃忠趙雲等進兵漢中,又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兵下辨。二十四年夏侯淵敗於定軍山後,曹操自領二十萬大軍來戰,劉備據險避戰,堅守不出。曹操運糧北山,黃忠前去劫糧過期未還,趙雲領數十騎出營巡視,突然遭遇曹操大軍,趙雲殺入敵陣力戰而退,魏兵追至營前,趙雲打開營門,偃旗息鼓,魏軍疑有伏兵,於是後退;趙雲又“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劉備第二天視察時,來到趙雲昨天戰鬥的地方稱讚他“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趙雲智勇兼備,用空城計敗走曹軍。此可比黃忠斬淵之功。後劉備伐吳,令趙雲為後軍督駐於江洲。劉備為陸遜所破,正是趙雲接應。後趙雲任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旋即升任鎮東將軍。建興五年,隨諸葛亮駐軍漢中。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使趙雲鄧芝領三千人為疑兵,吸引曹真主力。后街亭失守,雲亦為曹真所敗,然而趙雲斂眾固守,故沒有太大的損失。諸葛亮曾問鄧芝:“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鄧芝回答:“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此處可見趙雲的冷靜謹慎,因為軍隊敗退時,斷後是最危險也是最重要的任務。需要交給最信任的人,誰也不願把後背隨便交給別人嘛。

趙雲還是很有戰略眼光的將領。益州已定後,劉備想把成都的屋舍及城外的園地桑田賞賜給手下,趙雲引霍去病事反對道:“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被劉備採納。後關羽被吳擒殺後,劉備欲伐吳為羽報仇。趙雲又上表言:“漢主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翊軍將軍趙雲曰:“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諸葛亮等人亦上表勸阻,劉備不聽,後終敗於陸遜之手,身死白帝城。趙雲善於處理內務“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另外趙雲的品性德行也是無可挑剔的。修身正己、力拒趙範寡嫂,溫良謹慎、不圖功名。一如姜維所言:“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趙雲總能在敗軍之際顯出英雄本色,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冷靜處理惡化的事態,正是大將才有的風範,只可惜這樣的人才不能盡情發揮才能立下更多功業,空留千古哀嘆。

赤膽永枯江原父老 忠魂尤壯蜀國山河

趙雲之所以被稱為爪牙,是因為趙雲不可為帥,關羽雖然剛愎自用,但是關羽愛士卒,樂與士卒為伍。所以關羽可統軍。趙雲反之,太為老闆著想了,諸葛亮因為趙雲箕谷之戰而賞賜士卒,而趙雲卻說冬季再說。你想,這就跟公司老闆說今天高興,每人發紅包,項目經理卻說等項目有結果再說,大家會恨項目經理一樣,趙雲統帥軍隊的機會很少,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趙雲武力高,適合做牙將,謀策也不錯,可做參軍。但是很難作統帥。另外劉備登基,要大賞群臣,趙雲卻出言阻止,趙雲話沒錯,但是跟上面一樣,同僚誰會待見趙雲呢?大家出生入死,提著腦袋幹革命,不就是為了封賞,光宗耀祖嗎?這是趙雲一生勳名不顯的原因。要是趙雲沒有這麼較真,會是不錯的統帥,從趙雲在漢中拒曹軍就可以看出,劉備讚歎:子龍一身都是膽。

電視劇裡的趙雲:

趙雲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徵袍。正行間,山坡下又撞出兩枝軍,乃夏侯□部將鍾縉、鍾紳兄弟二人,一個使大斧,一個使畫戟,大喝:“趙雲快下馬受縛!”正是:“才離虎窟愈生去,又遇龍潭鼓浪來。畢竟子龍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卻說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寶劍砍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餘眾奔散。趙雲得脫,望長坂橋而走,只聞後面喊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於橋上,雲大呼曰:“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

以上是三國演義原文.意思就是趙雲殺出大陣,又殺二將,跑到橋頭,才看見張飛,張飛也是一樣.電視劇,看個熱鬧還行,較真還得看書.

大家介紹三國名將,他就是趙雲。說這位名將之前,凡人先說說劉備。眾所周知,劉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在諸葛亮和趙雲加入這個團隊之前,劉備已經建立了以關羽和張飛為核心的兄弟圈子,趙雲隨後加入。

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無數人都認為趙雲文武雙全,但凡人要說的是歷史上的趙雲雖然勇猛過人,但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卻缺乏亮眼的表現。

據陳壽《三國志》記載,趙雲一生中參加的重要戰鬥:長坂坡救劉禪、幫助劉備入蜀、街亭之戰。可以說趙雲一生最輝煌的一點就是長坂坡了,在劉備受到曹操騎兵追擊後,劉備在長坂坡一敗塗地。

結果劉備拋棄嬌妻幼子,獨自與幾個手下倉皇逃竄。史載趙雲此時懷抱後主劉禪,同時還保護著劉備兩位夫人,在一片混亂之中將他們平安帶出戰區帶到劉備身邊,於是升了職,成為牙門將軍,但也不是太高的官職。

趙雲最後一次在軍事上有所表現就是街亭之戰。由於街亭因馬謖失守,結果趙雲領兵斷後,使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之後所有的人都受罰,唯有趙雲得到了賞賜表彰。

歷史上的劉備在識人、用人上遠勝諸葛亮。雖然劉備對趙雲也很信任,但卻沒有對他並無大任。原因凡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原因一、趙雲的生涯中沒有過獨當一面的經歷,他每次戰役都是那種統帥護軍或者押運糧草的小角色,即使偶爾出戰也不是正式的大將出徵。

原因二、趙雲表現的不是時候。劉備在入主益州之後,準備按功論賞,大家都沒有說話。但是這時趙雲卻冒出來說:“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

本來大家都等著劉備賞賜,結果趙雲這麼一說把蜀漢文物大臣都得罪了。結果單槍匹馬的趙雲,自然很難得到表現的機會了。

原因三、趙雲時運不濟。趙雲當年在投奔劉備時,劉備手下的士兵寥寥無幾,結果趙雲只能單槍匹馬,結果趙雲就是劉備的保安。同時,趙雲帶兵能力實在有限,結果不備劉備重視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此之外,趙雲不是劉備的嫡系部隊。趙雲是公孫瓚的部將,後來才加入劉備集團,在那個勾心鬥角的時代,趙雲是很難得到劉備真正意義上信任的。

綜合上面這幾個原因,凡人認為趙雲的特點是膽子大、武藝高、對主子忠心,但有個致命缺點無謀略。

另外,當年劉備稱帝時,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領銜的是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那麼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他連名字都沒有。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正和826167511278


該獎。

第一,從三國背景來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從江湖草莽通過努力奮鬥,升級成了皇叔。在北方曹操的強大壓迫下,劉皇叔同志被逼的東躲西藏,沒有立足之地,當陽長坂一戰的時候,劉備與家眷走失,而那時候的劉備已經過了不惑之年,膝下只有阿斗這一點骨血,趙雲素有忠義,為了劉備之志後繼有人,只有冒險救幼主。

第二,從情勢看,當時的人們信奉面相,而劉備就被人稱作:玄德有龍鳳之姿,天人之表。趙雲相信日後劉備必能大器晚成,所以為了劉備的事業有人繼承,也只能捨身度外營救阿斗。

第三,從人品上看,趙雲是劉備勢力中為數不多而很有見識的大將,從後來跟隨諸葛亮南征,北伐,到之前力勸劉備不對東吳興兵,趙雲無時無刻不透露著大局意識,基於此,趙雲又怎會忍心看著劉備的唯一骨肉淪陷戰陣之中。

所以,綜上三點,趙雲長坂坡勇救幼主劉禪(劉禪,字阿斗,劉備之子,蜀漢第二位皇帝)的行為,是應該獎勵的。





北國藏鋒


為什麼會你覺得趙雲應該受罰呢?

你大概是覺得他作為保鏢,丟了保護對象就是工作不力,雖然後來將功補過就回了阿斗和甘夫人,卻還是沒能保住糜夫人。總之沒完成任務。

對吧?

這個邏輯本來沒錯,問題是這是羅貫中說的,《三國志·趙雲傳》不是這麼說的: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丟掉老婆猴子的是劉大耳,子龍將軍很出色完成了保衛任務。

想想看,長坂坡那種大混亂局面,丟了一兩個人上哪找去,唯一可能就是趙雲寸步不離保護著幼主主母。

附帶說一下,那位演義中義烈無雙的糜夫人,史載極其簡略: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巨億。後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謙卒,竺奉謙遺命,迎先主於小沛。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三國志·糜竺傳》

統共十一個字,此外不曾提過,連劉備的《后妃傳》都沒有隻言片語!


真正鱷魚不哭


當救!儒家思想,為臣當奉主!忠甘義膽


小小胖子大智慧


我是刀筆傳神,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趙雲長坂坡勇救劉禪當然該獎。因為劉禪是劉備的嫡子,一位領袖有沒有後代繼承人是很重要的,有了繼承人就算首領發生什麼意外屬下也不怕心散,所以繼承人有凝聚力的作用,趙雲救劉禪是很重要的事情!


刀筆傳神


獎的應該是忠君忠主,令人敬佩;如果罰則是陷劉備於失大義而顧私利的不義之地。因此趙雲之長坂坡救少主應該是獎罰參半。


山德克


這個問題是站在已知劉禪是扶不起來的角度問的。如果劉禪如同時代的孫權或者曹丕,大概率不會出現這個問題,而劉禪也不辱昭烈皇帝之梟雄之風。所以趙雲長坂坡救幼主在當時來看是值得表揚的!如果傳說是這樣的話![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