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实用心理学#

如何让幸福来敲门,乍一听像是某位哲学家在发问,但真正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时,它却只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

就像成功完成逆袭的黑人亿万富翁克里斯·加德纳在其自传《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里说的那样:

这里的“我们”一词的定义是,每个有十足充分的机会和借口,屈从于一切能够想象到的负面事物的人,他们可能遇到的是酗酒,家庭暴力,虐待孩子,没有文化,心怀恐惧,无可奈何等等,但是所有这些人都决心走另外一条道路,而不是成为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会把他们所塑造成的样子。

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不知道你是否曾注意到,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哪怕境遇再艰难,他们都能从黑暗中找到阳光,不断收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优秀和成功。

糟糕的原生家庭、复杂的客观环境、悲情的过往经历等等都无法让他们走下坡路,阻止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寻,终于,这类现象的层出不穷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1982年,心理学家Werner公布了一项横跨3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在对近700位孩子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的的确确有一部分人可以从苦厄与磨难中获得力量,让自己成长为一个阳光、善良且愿意对他人施以援手的正面人物,并且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的共同点并不在于什么特殊的天赋,反而在于对挫折的承认与接纳。套用前不久的一句经典台词,那就是他们只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拒绝走下坡路,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非同寻常的人生智慧

2004年,《心理探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个体可能会从逆境中收获更具普世价值的人生智慧,并以此作为今后的行为准则,它反映出的是一种从自我到他人,从世界观到实际行动的心理状态变化。

具体到实际,苦难和创伤的出现会让他们变得更愿意依赖自己,强烈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坚韧和强大。这种自我肯定和认同感会以一种正向激励的形势烙印在内心世界中,帮他们在今后克服更多的挫折。

其次,处在低谷的人生能帮他们看透关系的本质,有人在雪中送炭,有人却在落井下石,这种强烈的反差会让人更懂得感恩,也更愿意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最终,这些苦难会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世事本就无常,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不再抱有什么美好的幻想,才能成就个体对苦厄的的非凡忍耐力。

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强大的情绪解析能力

2016年,《European Psychiatry》期刊指出:经历过极端痛苦的人,往往更愿意去换位思考,换句话说,他们拥有比正常人更强大的共情能力,能够很好地感知和解析别人的情绪。

研究发现,当个体在被现实不断逼迫的过程中,潜意识会不断尝试为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或事做出合理解读,久而久之,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想法就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完美地融入到情商之中。

这种能力使得他们比普通人更擅长与负面情绪进行交锋,也能感知到更加丰富和广泛的异样情绪。因为熟悉一切不好的负面体验,所以他们懂得如何完美地调整自我以及处理痛苦。

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结语

从逆境中获得成长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的挑战之一,我们可能无法决定自己正在经历什么,但却能决定自己去如何应对。对此,心理学家也给出了3个行之有效的建议。

正视自我,接纳和承认痛苦的存在:摆脱创伤的第一步,就是正视伤害,承认它的客观存在,不要压抑自己内心那些愧疚、沮丧、绝望和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重新评估,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苦难:心理学观点认为,走出苦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系统性地评估它所产生的一切影响,无论好与坏,以一种积极地口吻来回忆或复述你曾经历的一切,或许你的心境能得到逆转。

情绪反刍,从黑暗中找寻阳光所在:问题终会得到解决,不管结局如何,你都需要从中剥离出对自己有所帮助的那一部分,哪些尝试是有效的,哪些举措是徒劳的,弄明白了这些,你才能更好地理解苦难,为今后做好准备。

心理学家:少了这2种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没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