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實用心理學#

如何讓幸福來敲門,乍一聽像是某位哲學家在發問,但真正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時,它卻只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

就像成功完成逆襲的黑人億萬富翁克里斯·加德納在其自傳《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裡說的那樣:

這裡的“我們”一詞的定義是,每個有十足充分的機會和藉口,屈從於一切能夠想象到的負面事物的人,他們可能遇到的是酗酒,家庭暴力,虐待孩子,沒有文化,心懷恐懼,無可奈何等等,但是所有這些人都決心走另外一條道路,而不是成為他們所處的周圍環境會把他們所塑造成的樣子。

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不知道你是否曾注意到,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小撮人,哪怕境遇再艱難,他們都能從黑暗中找到陽光,不斷收穫遠遠超出普通人的優秀和成功。

糟糕的原生家庭、複雜的客觀環境、悲情的過往經歷等等都無法讓他們走下坡路,阻止他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尋,終於,這類現象的層出不窮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

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1982年,心理學家Werner公佈了一項橫跨30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在對近700位孩子的跟蹤調查中發現,的的確確有一部分人可以從苦厄與磨難中獲得力量,讓自己成長為一個陽光、善良且願意對他人施以援手的正面人物,並且獲得某種意義上的成功。

更讓人吃驚的是,他們的共同點並不在於什麼特殊的天賦,反而在於對挫折的承認與接納。套用前不久的一句經典臺詞,那就是他們只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拒絕走下坡路,我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非同尋常的人生智慧

2004年,《心理探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個體可能會從逆境中收穫更具普世價值的人生智慧,並以此作為今後的行為準則,它反映出的是一種從自我到他人,從世界觀到實際行動的心理狀態變化。

具體到實際,苦難和創傷的出現會讓他們變得更願意依賴自己,強烈地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堅韌和強大。這種自我肯定和認同感會以一種正向激勵的形勢烙印在內心世界中,幫他們在今後克服更多的挫折。

其次,處在低谷的人生能幫他們看透關係的本質,有人在雪中送炭,有人卻在落井下石,這種強烈的反差會讓人更懂得感恩,也更願意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接。最終,這些苦難會讓人明白一個道理,“世事本就無常,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只有不再抱有什麼美好的幻想,才能成就個體對苦厄的的非凡忍耐力。

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強大的情緒解析能力

2016年,《European Psychiatry》期刊指出:經歷過極端痛苦的人,往往更願意去換位思考,換句話說,他們擁有比正常人更強大的共情能力,能夠很好地感知和解析別人的情緒。

研究發現,當個體在被現實不斷逼迫的過程中,潛意識會不斷嘗試為那些傷害自己的人或事做出合理解讀,久而久之,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想法就會成為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本能,完美地融入到情商之中。

這種能力使得他們比普通人更擅長與負面情緒進行交鋒,也能感知到更加豐富和廣泛的異樣情緒。因為熟悉一切不好的負面體驗,所以他們懂得如何完美地調整自我以及處理痛苦。

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結語

從逆境中獲得成長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面臨的挑戰之一,我們可能無法決定自己正在經歷什麼,但卻能決定自己去如何應對。對此,心理學家也給出了3個行之有效的建議。

正視自我,接納和承認痛苦的存在:擺脫創傷的第一步,就是正視傷害,承認它的客觀存在,不要壓抑自己內心那些愧疚、沮喪、絕望和自我否定等負面情緒,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

重新評估,換一個角度去看待苦難:心理學觀點認為,走出苦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系統性地評估它所產生的一切影響,無論好與壞,以一種積極地口吻來回憶或複述你曾經歷的一切,或許你的心境能得到逆轉。

情緒反芻,從黑暗中找尋陽光所在:問題終會得到解決,不管結局如何,你都需要從中剝離出對自己有所幫助的那一部分,哪些嘗試是有效的,哪些舉措是徒勞的,弄明白了這些,你才能更好地理解苦難,為今後做好準備。

心理學家:少了這2種本事的人,大概率要一直走下坡路,沒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