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容易就理解了阳明心学,这正常吗?

宫商


很正常!初读非常容易明白。

阳明心学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核心思想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也就是说心是事事物物的源头!乍一读都非常容易明白!

可就是这个非常容易明白,正是阳明先生担心的地方!先生多次跟他的学生谈及他的学问和思想是从千难万险中,从一次又一次的低谷和生死边缘中实践和领悟来的。遍历了佛家,道家,最后回到儒家的本源上去探寻,再结合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结论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人生心性提升真谛!

先生其实并没有就自己的思想做了专门的著作,《传习录》不过就是弟子和门人整理的与先生求学和相互砥砺切磋中先生真知灼见的记录。先生的本意而言是述而不作。

读了著作,明白了,去实践中,去事上磨练才是关键,能否心性纯乎天理?能否依良知而行,依道而行,让自己悟道人生的意义,进而去伪存真,成就一番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来讲,阳明心学一辈子都需要不断精进,怎么敢说看几页书就明白了呢?也就知道个字面意思!


果少的哥


两种可能,一是您具有更高层的思维方式,从上向下看,当然容易看得清;一是自以为理解,但可能理解错了。

王阳明的心学,思维深度或者说思维高度其实很一般,基础仍然是儒学思想,希望通过感受的方式去体会圣人教化。他只不过加入了一些逻辑学内容,稍微把孔孟之道说的玄虚些,实在乏善可陈。所以他之后短短几十年就销声匿迹。听说他的那套东西对日本影响很大,只不过几百年过去,也没有看出日本因此有过多少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一群人把王氏思想吹上了天,可不管怎么吹,也没有人说出个子丑卯酉的,翻来覆去强调着那点东西。


何处是家乡


知易行难,这是心学的核心。


周周说古今


阳明心学是一种体悟,是一种身体上的体悟。思想上的理解并不能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实用。最主要的是身体上有所感悟!

阳明心学是宋元明三朝的文化结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有唐一代,六祖慧能大师门下龙象如云,造成禅宗大兴。

文人知识分子学禅放不下脸面,进而推求儒学真理,以发先圣心源。宋代五大儒的出现所以应运而生,经元至明,才造就了王阳明。

阳明理学可以说是儒学之禅,引禅入儒,发挥《大学》,格物致知,非体悟不能用也!


点点公益文化


非常正常,一点也不要怀疑自己。我经常和朋友们说起,古代先人能够有条件读书的比例非常小,人类进步就是这样一点点的累积起来,在我们进入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一天获取的信息量可能是古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王阳明先生在龙场顿悟开始讲学,最初听众都是贵州当地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农民,你想如果很深奥怎么会有听众,所以看问题不要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之所以说阳明先生的伟大也是站在他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的思想境界上的,就其心学理论其实早就融化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当中了。


有故事男同学


很正常,很容易就能理解入门内容,说明你和心学这一类知识有缘。可以多看看这一类的书籍,视频之类,你的学习速度会是其他人的好几倍。也推荐你看一看佛家的《六祖坛经》,你能很快理解心学,想必学习六祖坛经也能很快入门。初步阶段会有很大益处的。


体道之人


你是大神?


我们都爱美女


你觉得很容易理解阳明心学,我认为这也属于正常。

因为人的水平是有差别的,也许你本就有儒家思想基础,又有一些普通心理学知识,或许你本来就有人性本善的信念,对心理学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有所了解,所以你对阳明心学中的人人先天有良知信念容易理解,对阳明心学昌导的知行合一与最高境界的致良知也应该是容易理解的。


华界


你能很快理解很正常。

圣人的理论不在于多么高深晦涩,正相反,他们寓意明确,言简意赅,直指事物本质,所以意深而言简,但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他的理论发聋振聩,一些普通人明明在实践但是讲不出来的道理到了他们那里就能简明扼要讲述出来。

换句话说:王阳明今天在这里讲心学,三天三夜讲不完都有人听,让你讲估计3分钟就结束了,词穷。你所谓的理解是表面的。

王阳明能用自己的心学经天纬地,安邦定国!你能把心学应用到生活哪个层面呢?

理解是最浅的,讲出来才难。讲出来也容易,实践才难。实践也容易,发明并使之留存后世才难!


千智海外周宏山


王阳明七岁作诗,十二岁的文学功底就已经超过其父当时的状元。后经多个高人指点,龙场悟道等修行。你轻松理解他的心学理论,要吗是他错了,要吗是你错了,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