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是怎么死的?

解密历史的细节


被雍正幽禁到死(也有说被毒死于监宅)。

爱新觉罗·胤禩(1681年-1726年),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生母是良妃卫氏。后来被惠妃抚养,被称为八贤王。

胤禩自幼就很受康熙帝喜爱,17岁的时候封为贝勒,是当时第一个被封爵位的皇子。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胤禩在手下的鼓动下跃跃欲试,准备争一下太子的位置。暗地里找张明德为自己相面判断立嗣的成败,哪知道被康熙帝知晓,而康熙帝是最痛恨这类事情的,因此导致胤禩在康熙帝心里的形象大为受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受损和“八爷党“”的势力和元气大伤。

再废太子后,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前往热河巡视,胤禩原本该随侍在侧,但因当时恰好是胤禩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这原本没什么,问题出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看时已奄奄一息。康熙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极为愤怒,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就是史称的“毙鹰事件”。八爷党再造沉重打击。

虽然说势力受损殆尽,但在康熙最后十年里,他从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眼睁睁的看着雍正上位继承大统,而自己的同党胤禵未能上位,胤禩气急败坏却也毫无办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

雍正为稳定人心,先进封他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四年后雍正帝坐稳根基,一面旁敲侧击的多次晓谕臣下不要重蹈朋党习气,名正言顺的把跟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后找各种借口削了他的王爵、撤出佐领。后以随行的名义,命每旗派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围防守,上三旗侍卫每日派出四员,随胤禩出入行走,实际上就是监视和圈禁,并给他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胤禩于雍正四年九月薨,享年45岁(据记载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他的儿子也于同年去世了。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


嘿你来啦


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死于“呕病”。

史料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日,胤禩、胤禟及苏努、吴尔占等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而民间之于他死的猜测,则是他被毒死,在此分析一下他死的前后。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史称“毙鹰事件”。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又停胤禩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胤禩不久大病一场。康熙表现十分冷漠。之后胤禩病愈,康熙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父子之间关系转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请安。康熙帝手书谕旨,予以驳斥。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 ,经隆科多一人口头传达,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尚未正式登基,即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示以优宠。十二月十一日加封为和硕廉亲王,并将兄弟的胤字改为允字,胤禩被改为允禩。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十三日授为理藩院尚书,次年二月十七日命办理工部事务。

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

总的来说,他的死是储位之争后的必然结局。如果他在雍正即位之后甘于平凡,那么他也是有可能善终的。


唐明国亮


皇八子胤禩,他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胤禩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博得了朝中大臣们的普遍好感。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大臣、内务府总管等。是当时争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正因为他的贤明,他的身边聚集起一大批朝臣,因为按他受康熙的宠爱,继承皇位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当时的他对所有有志于皇位的人来说是最大的障碍,给予了别人太大的压力。所以他和雍正的关系一直都很差,这为后来雍正继位后不断的迫害他埋下了病根。因为雍正继位后发现朝臣中有大半都是跟随他的,雍正要想坐稳江山,皇八子胤禩必须的离开朝堂并消失在世人的眼里。所以才有后来不断的迫害与打压,只因为太忌惮他的朝堂实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这也开始了他后面悲苦的人生。雍正即位后多次于上谕里辱骂胤禩,胤禩可谓动辄得咎。胤禩本人也多次受罚。

  • 如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其都是新制,故而油漆味大,雍正为此大怒,命管工部事务的廉亲王胤禩及工部侍郎、郎中等跪在太庙前一昼夜。

  •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十四日,雍正谕责胤禩怀挟私心,拨弄是非。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胤禩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十二月二十一日,命每旗派马兵若干在胤禩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胤禩出入行走,名曰随行,实为监视。

  •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二十八日,将胤禩之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将其挫骨扬灰。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日(胤禩生辰),将其革爵除宗。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胤禩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祯等罪。六月初一日,雍正将胤禩、胤禟、胤祯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四十款,议胤禟罪状二十八款,议胤祯罪状十四款。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初八日,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后人多认为他们是被毒死。

与其说皇八子胤禩是病死的,倒不如所是被迫害死的。任谁每天被骂心里都会不高兴,尤其是骂你的人还掌握着你的生死大权。就这样每天提心吊胆的活着,不知道那天是个头,长久之后,心里郁结,没病也会有病。而且你找不到人诉说,心里的苦闷得不到倾泻,没自杀就已经算心里健康的了。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锅盔饼子


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廉亲王(后废)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改名为"阿其那\

香洲谢霆锋


胤禩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出生,由于出生时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宫女,地位较低,因此少时由胤禔生母惠妃抚养。年幼时书法差劲,康熙帝令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初度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胤禩部署夺嫡,颇得朝野支持,人称“八贤王”。康熙帝深恶胤禩争储位,夺其贝勒,并拘禁之。胤禩后复为贝勒。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复立太子并对诸皇子封爵,将胤禩排除在外。后胤禩转而支持皇十四子胤禵克承大统,惟康熙帝遗命皇四子胤禛登基称帝。

胤禛即位,改元雍正,胤禩为避讳而改名允禩。雍正帝命允禩、允祥、马齐、隆科多四人总理事务,又封允禩为廉亲王,任理藩院尚书,管工部事务,期间多次借故谴责允禩失职。

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发宗人府,筑高墙圈禁,议罪状四十款,并派诸王大臣多次前去敦促其易名,允禩遂自改名曰“阿其那”,其子改名“菩萨保”;其妻被革去福晋。雍正帝称允禩“凶恶之性,古今罕闻”。同年九月初十,于拘禁中病故。


杂谈小部落


康熙,这位文治武功借载史册的君王,他可以打败强悍的外敌,可以洞悉臣属的鬼主意,但是他和所有的封建君王一样,阻止不了他的那些儿子,那些具有继承皇位可能的阿哥们的争斗。九王夺嫡,这个听起来就震撼人心的斗争,以雍正登基而结束。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场夺嫡大战的最大失败者,皇八子,胤禩,也叫允禩。他在雍正登基后,命运如何呢?


一、少年得志,贤名遍朝野的八贤王。

爱新觉罗·胤禩,康熙皇帝自然位序上的第十六个儿子,之所以后世称皇八子是因为胤禩出生时排他前面的兄弟都殁了,所以他成为大清朝的八阿哥。胤禩的生母卫氏,仅仅是宫里的一名五品宫女,所以他一出生就被报给慧妃抚养。虽然自己的母妃出身卑微,但这丝毫不影响康熙帝对这位八阿哥的喜爱,因为据史料记载这位八阿哥自小聪慧又礼数周全,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将广善库的管理和东岳庙的修建都交给了这位八阿哥。甚至,还署理内务府总管。在胤禩十七岁的时候,同他的其它兄长一起受封贝勒,成为贝勒里最年轻的阿哥。要知道,后来取得夺嫡胜利的雍正受封贝勒时,已经二十岁了。同时,朝野上下对于这位八阿哥都所有称颂,贤名在身,又获封贝勒,胤禩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好不得意。

二、康熙一废太子,八贤王出手夺嫡,可结果却…

康熙四十七年,鉴于太子胤礽的种种荒唐行为,康熙不得不告祭宗庙,将这个自己选定培养的太子废除。皇长子胤褆一见太子被废,身为皇长子的他自然觉得皇位非他不可了,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太子已是他的感觉,这一点让康熙很是反感,并且严厉斥责。自知皇位无望的胤褆,将素有贤名的胤禩推荐给康熙,并把相士张明德对胤禩日后有大富贵的断言告知。在康熙眼里,此时的胤禩已经有争皇位的意思,于是为了防范这个八阿哥,康熙开始疏远胤禩并打压八爷党,自此,八爷党的实力打了很大折扣。可怜的胤禩,虽有争宠之意,却出师未捷就早早断了希望。

三、成者为王,败者寇,从此郁闷的廉亲王允禩。

康熙六十一年,胤禩的老爸康熙皇帝归天,本以为是自己统一集团的胤禵继承皇位,却看到了受命嗣位的胤禛。他输了,在看到雍正登基的那一刻他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不好过。可是坏日子没有很快到来,为了稳定民心,雍正封允禩(为了避新皇帝的讳,胤改为允)为“和硕廉亲王”,并主管工部,领理藩院尚书,以示皇恩。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允禩自己也知道,等到雍正皇帝平定了朝政就是自己倒霉的时候。雍正四年,已经平定朝野的雍正终于可以抽出空来对付他曾经最大的对手了。于是允禩在1726年,被削掉王爵,圈禁。也是在这一年,允禩带着不甘,死在了圈禁的房里,终年45岁。

四、后事

抑郁而终的允禩,并没能配享宗庙,因为雍正在他在世时就革除了他和他儿子弘旺的宗籍,并改名“阿其那”,满族语贱籍的意思。可怜的允禩,连死都没能逃脱兄弟雍正的折磨。可是他有个好侄子,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有感父皇的过于严苛,于1778年,恢复了允禩的宗籍并入了宗庙,恢复了他的荣誉。如果允禩在地下有知,或许会少点郁闷了。


爱铲屎的猫


被雍正幽禁到死


拖着鼠标散步


是造反失败,坐牢的时候被别人毒死的,因为他的仇家太多了,所以说:是雍正帝下令搞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