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历史上皇八子胤禩真的像《雍正王朝》里写的那样不堪吗?

小兵谈钱说地


导语:

关于皇八子胤禩和皇四子胤禛争夺皇位的事件一直是史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而且关于九子夺嫡的历史事件更是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关于九子夺嫡的结果在这里也毋庸多言了,皇四子胤禛成功地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对于九子夺嫡中的主角之一――皇四子胤禛想必大家已经相当了解了。但是对于另一个主角皇八子胤禩,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他的了解也大多来自于一些电视剧。而他的真实面目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八爷”的真实面纱!


01出身卑微从小被继养。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其母良妃卫氏,为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系正五品官。――《胤禩的一生》

皇八子胤禩的生母是卫氏,卫氏的出身十分低贱。卫氏的父亲仅仅是清朝的一个下级官员,卫氏不仅是康熙帝所有的妃子中出身最为卑贱,而且纵观整个清朝皇帝的妃子当中,也没有再比卫氏出身更加卑贱的了。因为清朝有规定,母亲出身卑微的则不能由其生母抚养皇子,因此皇八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由大阿哥的生母惠妃所扶养!

由于母亲的出身不好,所以皇八子胤禩在所有的阿哥当中也可以说是地位最低的。相比于九子夺嫡中其他的阿哥,皇八子胤禩可以说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02少年黑马,成功逆袭,深受康熙帝喜爱。

虽然皇八子胤禩出身并不好,论出身皇八子输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胤禩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皇八子虽然年少但是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无一不通,而且聪明伶俐。康熙帝在早年非常喜欢这位皇子,在康熙地第一次分封皇子时,年仅十几岁的皇八子就被分封为贝勒。许多年长的皇子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封爵。皇八子胤禩的能力是其他皇子所望尘莫及的。

在早期争夺皇位的斗争中,皇八子胤禩实力非常的强劲,它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学识。皇八子胤禩从年少起就非常的爱学习,而且喜欢和各种文人交往,渐渐地受到汉族文人的熏陶,言行举止非常的儒雅。而且书法、绘画、文章写的都非常好,虽然这些在夺的夺嫡之争中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但这可以间接的增强其人格魅力为他的夺嫡之争增加筹码!
  2. 有权谋之术,广结人缘。在拉拢人方便皇八子胤禩是丝毫不输于皇四子胤禛的,上到中央的皇族王公大臣,下到地方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都和皇八子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交往联系。而相比之下皇四子胤禛在这方面都差的远。因此使得皇八子胤禩赢得了“八贤王”的美誉,而皇四子胤禛这是一个孤臣被称为冷面王。

  3. 受到众多的皇子和权臣的支持拥护。就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的那样。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形成了以皇八子胤禩为核心的八爷党。八爷党的核心成员有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以及上书房的大臣佟国维、马奇。这些都是发爷党的核心成员。而且在地方的总督巡抚当中也有众多的八爷党成员。
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裕亲王福全

以上这上三点优势是其他的皇子所不能比拟的。这是皇八子胤禩能够在康熙,雍正两朝多年而不倒的原因。


03夺嫡失败,而受康熙底冷落。

在皇二子被废除太子名位之后,皇八子胤禩凭借上述的优势开始跃跃欲试,但他过分的表现欲让康熙帝所不满,根据相关事实的记载康熙帝曾这样评价这一事件:

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清史稿》

这段文字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康熙帝认为皇八子胤禩,怀有野心,为人奸诈。想要通过计谋来谋害太子,以此来夺得储君的位置。并决定将皇八子胤禩锁拿追问!

由此可见康熙帝对于皇八子胤禩的夺嫡行为已经深恶痛绝。对于他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势力的行为也非常的不满意。从此之后皇八子胤禩,再也没有获得康熙帝的支持,这次之后备受冷落!


04雍正继位前期仍礼遇有佳,后多遭雍正帝迫害。

雍正帝在继位之前总是以孤臣而自居,除了皇13子胤祥之外,手里既无可用之将也无可调之兵。为了稳住当时的局面,巩固他的统治。雍正帝还是重用了皇八子胤禩!授予皇八子胤禩为亲王。给予他崇高的待遇而且让他掌管户部掌握一定的实权。

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而其心术之险诈,诸大臣亦无与之比者。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从前众皆保廉亲王为皇太子,视为奇人。――《雍正朝起居注》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雍正四年,皇八子胤禩的羽翼逐渐被剪除之后,雍正便开始动手了。先是削去了胤禩的职位,削去了他的亲王爵位。后又被抄家,最后又被圈禁在宗人府。在宗人府不到半年便离开人世!年仅40多岁!


总结:胤禩的不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雍正帝的故意抹黑。

实际上,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易中天

实际上在九子夺嫡之初,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是一种竞争的关系。雍正帝对于自己以前的竞争对手,虽然不能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但是总是怀着一定的偏见的。在他登上皇位之后,重用胤禩其实是为了稳定主当时的朝廷,稳定住当时的政治局面。并不是真的想重用胤禩。

胤禩能够得到那么多大臣和兄弟的支持,可见他是很有理想和抱负,又很有才能的。如果真的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不堪。那么皇八子胤禩为什么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呢。并且有些人还是死心塌地的跟着胤禩。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追其根本还是因为皇四子胤禛在得到皇位之后,掌握了话语权,他让史书怎么写就怎么写,他想让后人见到什么样的胤禩,后人就能见到什么样的胤禩。虽然胤禩也有缺点但是绝对不会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不堪!

《清史稿》

《雍正朝起居注》

易中天的演讲资料


游史无终


历史上的胤禩,可以说是:文武全才人人赞,深孚众望父兄嗔。

下面详细说说:

一、文武全才人人赞

1.文武群才

胤禩六岁开始读书,书读的很好。长大之后,很好处理政务,才干突出。

我们看看死对头雍正的原话吧:

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朕之此弟较诸弟颇有识量,可资于理,朕甚爱惜,非胤禟、胤礻我等可比。

以上是文才。


武功也很好,而且多次参加战争。

康熙三十一年,十二岁的胤禩随父皇与众兄弟共往塞外巡猎,胤禩箭法高超,骑射功夫很好。

康康熙三十五,康熙亲征噶尔丹,16岁的胤禩随军出征,奉命管理火器营,并得到康熙的嘉美诗歌的夸奖。

是年九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时,再次带胤禩出征,受到了战争的考验。

二、深孚众望父兄嗔

胤禩深孚众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交口称赞,反而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胤禩为人亲切随和,能力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康熙帝之兄裕亲王福全(赞扬八阿哥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

胤禩不仅亲近同宗贵胄,在江南文人中亦有很好的口碑。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满汉文武大臣,令大家推举新太子。结果佟国维等绝大多数朝臣都举荐八阿哥当太子。

八阿哥这样得民心,反而让康熙和四阿哥胤禛疑虑重重。

康熙皇帝觉得八阿哥邀买人心,对自己的皇位是个威胁,虽然儿子们当中,理政能力最强的是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但是胤禛号称冷面王,支持者不多,让老皇帝康熙很放心。

不过对八阿哥胤禩最反感的就是四阿哥胤禛,他不遗余力的打击八阿哥,尤其在继位后,就用了各种手段,很多罪名都是莫须有。

雍正元年,雍正将与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对胤禩予以孤立,多次辱骂胤禩。

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雍正帝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庙,在端门前设更衣帐房,但因其都是新制,故而油漆味大。雍正因为油漆味大,大发雷霆,命廉亲王胤禩、工部侍郎等在太庙前罚跪一昼夜。

说到底,就是怀璧其罪。


这是历史上的胤禩,和《康熙王朝》上的胤禩有很大区别。


陈健4396


在《雍正王朝》里皇八子胤禩表现得并没有多么不堪,甚至手段上比老四要温和得多。

胤禩有对弘时说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就毁在了一个贤字。”在八王议政那一场戏中,老八在初期掌握了主动权的情况下,妄图通过和平非暴力的手段逼迫雍正交出皇权。

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八贤王真是毁在了这个贤字上。要么他是真的贤,不想加害于雍正帝;要么就是这些书白读了,不具备象李世民,朱棣,甚至他四哥这些为帝的所谓“素质”——心狠手辣。

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老八并没有那么好的机会。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四的监视和掌握之中。雍正皇帝有自己的特务组织——粘竿处。几乎所有朝臣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

可见雍正的工作量相当大,也是其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江夏镇不过是八爷党的财政收入的一大基地。被老四得知以后,善自调年羹尧从四川秘密屠杀了江夏镇的所有人口,财富洗劫一空。真正不堪的老四。

要说老八唯一做的一件缺德事就是把老十四送给康熙的寿礼换成一只死鹰。其实所谓九子夺謫中各位阿哥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不少手段,老八的手法一般都是在使计谋,比较温和。从这一点看,他没有杀伐决断的能力。

从历史上看,老八应该是个有工作能力,注重个人形象,有良好人设的一名亲王。能够维护清庭和朝臣,别管真的假的,给人感觉还是一个不错的人。

可是他遇到了个厉害的对手——四哥胤禛。这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不是一般人能击败的。如果您是八爷在八王议政的情势下会怎么做才能不被逆转?


剑指历史


历史自然没有心里描述,《雍正王朝》把八阿哥的心里活动演出来了,大家自然看的,觉得此人一心当皇帝,做事虚伪。

换句话说,莫非雍正不虚伪?

雍正就位当天,王府里死了多少人,邬思道都吓尿了。

当皇帝后,八阿哥难道就不关心西北打仗,就敢把老十四放在西北?

当皇帝后,国库空虚,八阿哥就不惩戒贪官,就不整顿丽质,就不收缴官员欠国库的银子,一心要大清亡了?

本质上,雍正与八阿哥都是夺位的人,一点手段都没有,是不可能让人心服的。

所以电视上演的更真实,一面在大局上帮雍正,一面挖坑让雍正跳,反正当皇帝的不是自己。



安殊意


历史上的八皇子优秀,正直,相对那场九龙夺嫡中的其他对手,他显得那样儒雅睿智.我们真的不难看出雍正心胸狭窄的蛛丝马迹.我们看待历史,要有自己的思考,不是记载历史的人说什么,我们就认为是什么.历史记载说八爷阴柔成性,妄自菲薄...

那是康熙,是雍正对于他的看法,但是我们不是康熙,也不是雍正,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眼光,想法去看待这些事情.八爷争储位,在康熙看来是十恶不赦,在我们看来,是太子无能,他要救江山于危亡.八爷凡事从剪,不拿亲王架子,在雍正看来是居心叵测拉拢人心,但是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他出生卑微对生活在他们之下的人能更有体会和感触罢了.

人说一百的读者,就有一百的哈姆雷特.关于历史亦是如此.一百个人,就有一个种对九龙夺嫡的解答.

每每想到八爷,我就有种为他可惜,为他悲哀到想哭的冲动.很多人赞雍正够冷酷,够聪明,是个好皇帝,可是我却仍旧认为他是个残酷的禽兽.他没有情,没有心,爱心觉罗家尽出情种,清太宗皇太极为宸妃痛哭数天,睿亲王多尔衮为庄妃不要江山,福临为董鄂妃生死相随.可是爱心觉罗的这个情字,却完完全全的没有在雍正的身上体现,他对上轼君篡位,对下迫害兄弟,说他明,可是他在杀人的事情上从来都是个人喜好,雍正登基之后,且不说八爷党势力已经被他削弱了,就说老八自己的个性,夺位最后阶段,老八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他转而辅佐有希望的十四.同样道理,木已成舟的事情,他也会认命,好好辅佐老四,不会生反叛之心.综观八爷一生,他要的是国家昌盛,不是个人荣辱.他是个识大局的人,否则别说老四了,根本轮不到他登场,八爷早就弑君篡位了,当时朝中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八爷党,他还怕没人拥戴么?何苦最后忍受雍正的百般羞辱?但或许,这就是命,雍正是个好皇帝,但不是个好人.我相信如果是八爷,他会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还是那句话,胤禩是个政治家,不是阴谋家,成王败寇,即便败了,他也败得光明磊落,或许九龙夺嫡本来说不清孰是孰非,成也英雄,败也英雄.百年已过,对历史我们只能感叹句,既生禛,何生禩?

故人已去,焚尸扬灰也好,名声被辱也罢,真相被雍正篡改都好,再去计较还有什么意义呢……雍正曾经那样光辉还不是最终殊途同归?死,是谁都没有办法抗拒的结局。生前悲惨也好,荣耀也罢,都随着生命一切风消云散了。

雍和宫香火再旺盛,几百年过去了,有个人还是没有办法逃避良心的谴责,他的皇阿玛会看着他,他的含恨的额娘会看着他,他那么多因为他的利益谋权献出生命的兄弟会看着他。千人歌颂,万人景仰,他还是不敢在清东陵那片荒地中安息。

八爷输了不见得他真的失去了很多,四爷赢了不代表他真的拥有很多.雍正拥有万里江山,但是除了大清国,他还得到了什么?兄弟背叛,母子失和,众叛亲离.或许坐在那个宝座上接受万人朝贺他真的觉得是值得的,但是转身一想,人该有的最基本的东西他全都失去了,良心,感情,以及信任,他不信任别人也不被别人信任,相互利用相互谋算,形影孤单,他的生活难道不可悲吗?

八爷输掉了一切,家产,名誉,甚至性命,但是起码,他还保留了人应当具备的东西.只要仍有人,在逆境之中,对他不离不弃,即便不能共同赴死,我想多少,他还是幸福的.他有很多兄弟,无论强势弱势,直到最后也绝不背叛,有一些知己,哪怕没落,也坚持他们的信念.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他康熙末年,李光地还能说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的政见.他没是失去自己的胸襟,没有失去人该有的感情,不会谋杀他的父亲,逼死他的母亲,迫害他的手足,更不会弃整个朝廷危亡于不顾去抢夺一己之欲...纵使廉亲王府无处可循,他的陵墓荡然无存,他的诗辞歌赋,琴棋书画都不曾留下,这么多年之后还有我们,还能有为他的历史感到质疑的人,还有我们这些相信他的人格的人,还有我们这些会为他长嘘短叹命运不公的人,还有八爷党,足以.

我们可以说,八爷是个悲剧,因为宫廷太苍白,人心太复杂,谋权太乱眼,结局太悲哀.但是,人生的观点换一个角度去看,往往又是另一种光景.我想,当初笑对生死的八爷也会是这么想的,看破红尘,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可怜,悲伤.就像苏格拉底说过,死,不见得是坏事,活着,也不见得就幸福.

虽然我自己现在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么豁达,但是,我们的八爷,是个君子,至于悲与不悲,很多时候,就像他自己一样,可以一笑了之!


野史共享


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既然雍正登上了帝位,他的老对手胤禩自然只能成为反派人物。而历史上真实的胤禩,却是礼贤下士、谦恭仁慈,当然,这也看作他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

胤禩出身

胤禩母亲卫氏出身微寒,这对胤禩是非常不利的。清宫中规矩,宫妃身份低微的,所生皇子不能由其本人抚养。因此,胤禩从小是跟大阿哥胤褆的母亲惠妃长大。所以,后来大阿哥、八阿哥两人曾互相支持对方夺嫡。

等到雍正即位,对于康熙的妃子,有自己儿子的可以出宫和儿子一起生活。大阿哥原先已经被康熙圈禁,惠妃便搬到了八阿哥胤禩府上居住。

虽然胤禩母亲出身不好,但胤禩却从小聪明有能力,众多大臣都说他很贤能,康熙也十分喜欢他。17岁的时候被封为贝勒,是同一批被封贝勒人中最小的一个。

康熙曾让他和三阿哥胤祉一起处理政务,帮助康熙的哥哥福全一起料理广善库。等到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胤禩还被任命管理内务府事务。由此可见,康熙当时对皇八子胤禩,是寄予厚望的。

胤禩集团势力

在“九龙夺嫡”的过程中,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势力最大,集团中的许多人物都是重量级大佬。其中包括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后来大阿哥胤褆夺嫡不成,亦开始支持八阿哥。佟国维、马齐等阁臣,遏必隆之子阿灵阿,佟国纲(佟国维哥哥)之子鄂伦岱、明珠之子揆叙、汉大臣王鸿绪等,都是“八爷党”的重要成员。

但胤禩如此庞大的势力集团,引起了康熙的警觉。因为胤禩已经危及到康熙的皇权,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为此,康熙还专门敲打过胤禩集团。但是八阿哥及他的党羽没有因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暗中串联以对抗康熙。

在康熙第一次废除太子之后,让朝中大臣再推举一位新太子。阿灵阿、鄂伦岱等人与诸多大臣暗中联系,手心中写下一个“八”字,以此来为胤禩拉取选票。在康熙三令五申的情况下,胤禩势力集团仍然顶风作案,引起了康熙对胤禩的反感甚至厌恶,胤禩因此也失去成为太子的机会。

二阿哥(废太子胤礽)悖逆,屡失人心,此人(胤禩)之险恶处,百倍于二阿哥也!

胤禩结局

在雍正登基后,对于胤禩势力集团,仍旧心存忌惮。只是雍正登基后的根基不稳,并没有上来就收拾胤禩。反而是加封他为廉亲王,参与国事。等到雍正四年正月,雍正终于开始对胤禩动手了。雍正先是革去胤禩黄带子,然后把他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又剥夺了胤禩的王爵,交给宗人府圈禁起来。

(雍正四年)九月,允禩患呕哕,命给与调养,未及卒于幽所。

短短半年的时间,胤禩便迅速死亡。几乎与此同时,九阿哥胤禟在八月的时候,也在囚禁的地方死去。由此可见,两人的死因都是十分蹊跷的。

胤禩的能力是有的,也曾受到康熙的喜爱和重用,一大批重臣也围绕在他身边。能得这么多人的拥戴,足见胤禩有过人之处,起码在笼络人心上很有一套,当时的朝野上下都非常看好他。

只是他后期过于明目张胆和急功近利了,引起了康熙反感和警觉。等到了雍正时期,对于这位在官场上拥有极大能量的弟弟,雍正也是不放心,最终痛下杀手。作为胜利者的雍正,自然也不会费心去宣传这位弟弟的好处,只会强调他的“奸诈”。因此,史料中的胤禩,便像《雍正王朝》中那样不堪了,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飞熊说历史


关于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在众多争夺皇位的皇子之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对于康熙的皇长子胤褆似乎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尤其是影视剧中的胤褆真的就是一副蠢笨不堪的模样,所以早早就失去了做继承人的资格。

  但是真实的历史上,胤褆是这样一个人吗?其实不然,因为当时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白晋曾经说过胤褆是个美男子,而且很有才华。胤褆是康熙皇帝的长子,和普通人家的长子一样,胤褆从小就被给予了很多的责任与义务。胤褆并不是皇后的孩子,因为是庶出即便自己年长也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而康熙皇帝整日宠爱的就是皇后生下的弟弟太子胤礽。

  胤褆从小便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文治武功都很不错。十八岁的时候胤褆就跟着老爹康熙皇帝上战场平定噶尔丹。多次战场历练让胤褆迅速成长,成为可以执掌军队的统帅。后来胤褆被封为郡王,开始处理很多事务,黄河泛滥的时候胤褆就亲自带着人去治理黄河,不管是战场打仗,还是处理朝政事务,胤褆都做的很好,康熙皇帝对于这个皇子也是很满意的。

  但是胤褆心里始终是不服气,同样是皇子胤礽就因为嫡出便可以是太子,而自己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没有做皇帝的机会。人一旦被欲望冲昏头脑,智商和情商就要双双下线了。胤褆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拉胤礽下马,胤褆试过很多手段,甚至连邪门歪道的妖术都用上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掉之后,胤褆居然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向康熙皇帝自请可以杀了胤礽,这下算是彻底触怒了康熙皇帝,胤褆的下场也注定悲惨


小龙日常生活跟工作


肯定不是,


国泰君安5566


描黑的


海枯石烂24166308


成王败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