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德國正告訴全世界:誰才是真正的“優等生”

疫情三月,歐洲成了戰疫的重災區。一些之前兩個月還驚魂未定的網民們,馬上成了圍觀群眾。

很多圍觀群眾驚訝,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疫情,為啥出牌差異這麼大?

當政府號令封城時,意大利人舉起橫幅上街要自由。

在西班牙疫情蔓延時,馬德里舉行國際德比。

德國疫情發展時,很多人並沒有去搶購消毒液。

英國疫情危急,首相還要大搞群體免疫。

在荷蘭要關店時,年輕人們排著長隊囤大麻。

……

看到完全不同的抗疫方式,不少網民的定義只有:騷操作,不靠譜。

一、歐洲的好牌打得稀爛?

疫情之下,德國正告訴全世界:誰才是真正的“優等生”

接下來的時間,歐洲人民在全世界都遭到了無情的嘲笑,其中當然包括懟天懟地懟世界的特朗普,川大爺直接嘲諷:因為歐洲抗疫不力,導致我們一些人被傳染上了……

網民眼中的畫風,是這樣的:

德國總理默克爾被隔離,意大利的失控市長在社交平臺刷屏,傳言西班牙老人被拔掉呼吸機的消息賺了很多眼淚,英國首相確定感染後,無數人幸災樂禍:該,讓你群體免疫!

那些年,全世界人民嚮往的歐洲,彷彿一夜之間,成了被群嘲的對象。

然而,歐洲人,真的把好牌打得稀爛,要跪在疫情面前了嗎?

面對前所未見的新冠病毒造成的多方位的打擊,全球各國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科技水平、醫療水平強大如歐洲,真的不是外界看起來的,沒故事的同學!

這場席捲世界的疫情,在歐洲,有不得不說的故事。歐洲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註定,面對疫情,有基於自身特點的認知。歐洲有意大利,但是,歐洲也有德國,死亡率差不多全球最低的典範!

二、歐洲一樣有優等生!

疫情之下,德國正告訴全世界:誰才是真正的“優等生”

讓我們來比較下數據,抗疫大戰,德國感染病例死亡率約為0.4%。而意大利的死亡率達到7.3%,全球平均死亡率為3.7%。

德國這麼低的死亡率如何實現的?

可以說,真正把握住中國為全世界爭取的黃金期的優等生 ,可能真的是德國。在中國以一己之力為全球爭取的時間裡,以高效率著稱的德國人,沒有浪費!

早早應對,在疫情到達歐洲前,德國1月初便開發出快速檢測試劑,還公佈了詳盡的抗疫指導意見。

工作細緻,1月時就已經統計全國醫院病房數量。這些措施使得重症病人能得到較好的護理。醫療強大,德國具有高水平的病毒檢測能力,醫生業務能力也很高。很早期便對疑似病例進行檢測,有效降低了重症患者數量篩檢。具體每週可以進行160萬次新冠病毒篩檢。能力甚至贏過了以廣泛篩檢享譽國際的韓國,德國平均每天進行22800次病毒檢測,而韓國每天約15000次。

德國的強大醫療水平,即便是號稱自己是第一世界的美國,也垂涎三尺。

自大如特朗普,也打起了德國的主意。

3月初,白宮請到德國疫苗公司CureVac的老闆。 美國提出,希望收購該企業,並確保研發出的疫苗只能為美國所有,把該公司的德國疫苗專家和生化專家也轉移到美國。

特朗普的戲不能停,而結果,和大家想的差不多,被婉拒……

回憶下,上一次美國大規模爭奪德國科技屆人才,還早在1945年。

除去這次因素,德國成為抗疫優等生,還有賴於健全的醫療體系,用於醫療費用的資金本身就很穩定。德國國民人均保健預算為4714美元,高於法國(4263美元)、英國(3958美元)、意大利(2738美元)和西班牙(2389美元)。

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話說,德國的醫療體系是全世界最好的醫療體系之一。

面對這麼強大的歐洲國家,還極盡嘲諷?這種做法危險而且有害。

三、為什麼一定要援助歐洲?

疫情之下,德國正告訴全世界:誰才是真正的“優等生”

面對疫情,中國是幸運的,迅速行動,上下一致,勠力同心,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歐洲也是幸運的,有中國的經驗可以參考。當越來越多的中國醫療隊趕赴歐洲時,當意大利人民自發升起中國國旗,當歐洲的醫生承認應該參考中國經驗……很多網民會說,當疫情在中國蔓延時,多少歐洲媒體對我們冷嘲熱諷,我們為啥幫他們?

回望疫情,爆發疫情後,意大利第一個對中國斷航,歧視華人事件屢屢出現的也是意大利。即便中國不計前嫌,派出多批中國醫療隊赴歐洲,說風涼話的大有人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為什麼要去?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面前,援助歐洲,無疑體現了中國大智慧。

幫助歐洲,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在國際上,歐洲的國際影響力顯而易見,對中國來說,歐洲是提升軟實力和國際形象不可缺少的力量。

當疫情成為世界危機時,中國必須幫歐洲,這也體現了中國,大國的責任感和博大胸懷。

中國現實的考量還在於,歐洲一日不擺脫疫情,中國眾多外貿企業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畢竟,長期以來歐盟都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技術來源地和重要外資來源地等地位,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

很多中國企業,賴以為生的,都是歐洲的訂單。很多頂端的原材料,都要靠歐洲提供。如今,歐洲的門,關的越來越緊,大批取消外貿訂單。

歐洲有大恙,中國企業一樣要傷筋動骨,我們有多少企業家,日夜難寐,憂慮市場。我們有多少員工,可能要面臨減薪,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失業。

這種危機,從今年2月份企業逐步復工後,就開始慢慢顯現了。

很多中國的跨境電商企業,都是通過亞馬遜(Amazon)和易貝(eBay)等平臺,將國內配件等小商品賣到海外市場,比如英國、意大利、美國等。

現在,企業愁了兩個月的人力的問題解決了,生產恢復了,不再缺貨了,然後給企業一記大棒的是,出口訂單沒有了。

中國企業一直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因此,他們中間很多人立刻自救,根據需求改賣防疫物品,但也不確定能撐多久。因為疫情,國際航班大幅減少或停運,貨運不過去,物流難以保證。

一位長期從事中歐貿易的商人介紹,2008年成立,如今員工100人左右,一年營收約2億元。"我們早就預料到情況會非常嚴重,把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討論過一遍。"他說。

好在公司經營一直比較保守,財務狀況相對健康,資金槓桿也不高,應該不會出現特別極端的情況。儘管如此,他的擔憂沒有消退——歐洲確診病例還在攀升,市場需求度是難以回升的。

目前,他的公司轉型積極賣防疫物品。前些日子,每天口罩就能賣幾萬個,基本秒光。雖然現在平臺不讓賣口罩和洗手液,但溫度計等物品還可賣。

對於公司能撐多久,他說,如果物流情況能夠很快好轉,通過銷售防疫物品,公司撐到明年希望很大。

2020已經過去了3個月,時間,給中國企業留的口子,並不那麼長了。黑天鵝面前,生與死,成為很多中國外貿企業的問題,中國企業,真難!

作為製造大國的中國,早就深度融入到了全球產業鏈體系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歐洲市場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將對中國企業帶來衝擊和影響。

所以,不僅要幫歐洲,還必須不遺餘力地幫。

四、拋卻嘲諷的團結有多重要?

當中歐市場緊緊聯繫在一起,當中歐同樣被疫情重創時,這真的是重創彼此的一次"經濟疫情"。後果有多嚴重?亞行估算,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大約在770億到3470億美元,佔全球GDP的0.1%~0.4%。全球經濟增長今年可能會趨緩到2%以下,這恐怕會造成大約1萬億美元的損失。

面臨共同危機的中國和歐洲, 是彼此嘲諷,還是彼此取暖?

在目前的網絡世界裡,充滿對歐洲抗疫情況的妖魔化,也充滿了對中國支援的猜忌。彷彿打開了彼此傷害的潘多拉盒子。人們並不關心對方的真正情況,也不關心大家真正在做什麼,意圖是什麼,而只選擇自己願意看到的和相信的,斷章取義,冷嘲熱諷。

是時候了,應該放下圍觀心態,多些瞭解,多些包容。

疫情當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從未有一刻,"團結",對中歐來說,變得如此重要。從未有一刻,我們應該放棄嘲諷,發自內心大聲喊出:歐洲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