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张仪犀首这三人的历史时间问题,为什么感觉那么混乱?

无忧历史


可能是受电视剧的影响,所以才感觉混乱。《大秦帝国之裂变》主要讲的是商鞅;《大秦帝国之纵横》主要讲的是张仪和犀首;《大秦帝国之崛起》才重点谈到苏秦。但是张仪和苏秦又是同学,三人基本就是同时代的人。一句话说清他们的关系,苏秦在赵国当权的时候,犀首在魏国当权,张仪一直很落魄,张仪入赵求苏秦不成之后,去了秦国当国相,犀首在张仪死后才入秦为相。

张仪,据司马迁《史记》中《张仪列传》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意思是说张仪是魏国人,最初曾与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先生学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所学比不上张仪。

苏秦,据司马迁《史记》中《苏秦列传》记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意思是说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区齐国从师,曾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

张仪与苏秦。据《张仪列传》记载:“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古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这段话的意思是:像你这么有才能的人,竟自己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我哪是不能举荐你而使你富贵呢,只是因为你不值得收留啊!苏秦就此推辞了张仪。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得到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气愤之下,想到各国诸侯都没有可以事奉的,唯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到了秦国。

犀首,拒司马迁《史记》记载: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犀首是魏国阴晋人,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关系不好。张仪死之后,犀首入秦做了丞相,他曾经佩戴五国的相印,当了五国盟约的约长。


古今几多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曾仕魏,任犀首之官,人因以“犀首”称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纵横家,和张仪同时,于秦国为官,是张仪的连横策略的主要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