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這幾天消費領域有幾個新聞比較揪心,一個是電影院剛剛開門了沒一週又關門了,KTV開門才幾天今天強制關門了,有的顧客歌剛唱到一半。還有就是汽車,今天商務部又說要推出8條措施刺激汽車消費。在此之前,有差不多是多個涉及汽車消費的部門都基本表過態了,在地方上已經有8個地方宣佈補貼買車了。

按照商務部3月2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2月,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汽車銷售下降了37%。而如果從銷量來看,疫情致2月銷量下滑81.7%,重回2006年水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就疫情影響發表了看法。他表示,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預計一季度汽車產銷量下滑幅度在45%左右,上半年產銷量下滑幅度將縮小至25%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產業會迎來怎樣的未來,什麼時候回恢復?之前,不少調查都顯示了一個趨勢,即疫情強化了人們對個人出行空間的需要,排斥公共交通,這被認為將刺激汽車消費。同時,由於今年1-2月銷量大幅度受影響,從3月來看銷量仍沒有恢復到正常時候的50%。前期壓抑的需求將會在後期集中爆發,這使得不少分析人士和車企都相信,報復性消費就在拐角,只要堅持就是勝利。


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一些消費現象似乎證明了報復性消費的存在:一次下單77杯奶茶,一口氣購買50支口紅,點了整本菜單的燒烤,連吃三天火鍋直接被送進ICU……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穩步向好,被壓抑多日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放飛自我,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消費現象屢屢見諸媒體。報復性消費真的存在嗎?這有數據支撐。


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在媒體刊文指出,初步估算,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約1.5萬億元,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結束後逐步釋放,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2月下旬,商務部重點監測的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自1月下旬環比連續負增長後,開始恢復正增長。京東數據顯示,從全國40個主要城市3月上旬的數據來看,手機類比2月上旬增長58%、裝修服務增長195%、家用電器增長37%。

但消費的報復性現象可能僅僅是少數。你在家裡,很久沒有下館子、吃火鍋,會集中爆發,但次數不可能太多。旅遊、理髮,是固定消費,也不可能天天去。所以,與其說是“報復性消費”,不如說是“補償性消費”或者“恢復性消費”。這些都是日常的消費,但如果是要購買大件呢?可能會很難。實際上,日常消費的水平可能在短期的補償式消費之後,也會陷入地低迷。

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此前對工薪階層金融健康的分析結果顯示,一方面,70%的工薪階層預計疫情後家庭收入將減少;另一方面,近六成工薪階層手中的應急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的疫情前同等標準生活,僅兩成可維持半年以上。同時,我國家庭債務的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2018年房貸佔家庭債務比重已經升高至55.6%,這種債務結構也對消費需求產生了影響。

從收入來看,今年2月收入基本收到影響,全國不少人收入減少一半,甚至沒有收入。其次,從目前年來看,3-5月大家的收入還是會減少。就以汽車產業為例,目前降薪的企業數量很多,基本降薪幅度都在20%左右,有少量效益好的企業除外,比如豐田系、本田系、奔馳、寶馬、奧迪、以及廣汽,甚至上汽大眾這樣的標杆企業都開始降薪了。這次降薪從產業鏈來看,可能會波及不少人。不僅僅是企業產業,其他行業情況也比較類似。

依賴線下消費場景的行業面臨著巨大壓力:線下培訓、旅遊業、娛樂、商場、電影院、餐飲酒店等行業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人們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這種節衣縮食的過冬策略,會影響不少人的收入。

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近期,已有多位經濟學家預判,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概率要超過非典,中國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將下滑0.5-1個百分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悲觀估計則為一年時間,樂觀估計只要半年左右,影響較大的時間是在第一季度,半年後基本可以恢復正常。

而在綜合了疫情發展情況、社會反應模式變化、經濟增長動力結構等多方面因素,假設湖北之外地區疫情在2月底受控,湖北疫情3月份受控,各地貫徹差異化防控戰略、企業復產復工合理加快,既充分評估不同行業的疫情衝擊,也合理評估疫後補償性生產和消費的基礎上,測算得出:儘管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只有約1 2%,但是全年經濟增速仍然在5 4%左右。而去年基本維持在6%以上,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下滑的影響,將在居民收入上有很大的影響。

就汽車消費而言,我們認為10萬元以下的汽車消費將受到很嚴重的波及。從消費群體來看,10萬元以下的汽車主要集中在四五線城市,以縣鄉等地方為消費主力。但在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不少人除外務工的時間一再被推遲。全國性的復工基本是從3月開始,目前仍有大量人員未返工。這意味著這部分汽車的消費主力,今年收入減少了至少2個月。這將會使得其大件消費的計劃可能降級,或者是延後。


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另外,物價指數的上漲使得消費謹慎心理更加嚴重。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物價上漲,錢不值錢,這是很多人的基本感覺,這種直覺會使得消費更加保守,而轉向必須要的消費,取消不必要的消費。

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消費表現來看,消費同比下滑20.5%,其中一半的必需消費相對穩定,同比僅下滑8.9%,其中的食品類消費甚至還有增長;但是另一半的可選消費同比下滑37%,其中汽車、傢俱、家電等消費的降幅都在30-40%左右。

有一組數據說明了這一情況。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了最新金融數據,其中居民存款下降引發了廣泛關注。數據顯示,2月份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2萬億元,同比少增284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0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2840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20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4924億元。可以看出,住戶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出現了明顯下降。

2月份居民存款為何減少?有觀點認為,居民存款減少,等同於居民收入減少。西南證券宏觀團隊表示,存款減少,意味著居民收入可能收縮。對企業來說,則體現為人工成本出現較大降幅。當然,2月份居民存款減少也可能是受到季節性波動所致——這段時間恰好是春節。但需要注意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春節在1月31日已經結束。

別幻想車市報復性消費:10萬元以下的產品要過苦日子

以上這些散亂的數據,共同指向了一個結果,大宗消費今年會受到負面影響。但是,我們認為在30萬以上的汽車中,特別是豪華品牌今年收到衝擊可能並不是特別大。因為,購買這一類汽車的人群更具有抗衝擊的抵抗力。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例如重啟乘用車購置稅的減免政策。2019年,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廣義乘用車銷量2144萬輛,其中佔比67%的都是1.6L以下的小排量汽車。如果重啟小排量汽車的購置稅減免政策,將10%的購置稅稅率取消,理論上可以增加未來的小排量汽車銷售10%,提升整體汽車銷量增速6.7%。再考慮到1季度抑制的汽車消費在後續月份釋放,未來3個季度的汽車消費增速或有望超過10%。以上是我們對今年車市報復性消費的基本看法,歡迎留言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