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三子并进”加快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

内容摘要:近年来,安龙县新市民社区联合党支部在服务搬迁户中,推行“三子并进”:拴住“老子”稳住“窝子”,抓住“儿子”保证“票子”,育好“孙子”培育“苗子”,确保了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拴住“老子”稳住“窝子”。当大批搬迁户中的年轻人搬出大山,来到县城追逐城市梦想时,离开故土跟随儿女的老人也进城了。通过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群众活动等,使他们融入小区,提高晚年幸福指数,让他们安度晚年。

双龙小镇是安龙县4个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之一,总投资8.7亿元,占地460亩,于2018年10月建成78栋居民楼、1668套住房,目前已搬迁入住1380户6921名新市民,社区里共设立1个党总支部、两个党支部,有85名党员,现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

该党总支重视社区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建设发展,从就业、就医、融入城市生活、小孩上学、社区服务等方面入手,以实施新市民计划为抓手,携手新市民开启新生活。结合双龙社区新市民需求的实际,成功探索出抓好服务机制建设稳民心、“网格化微信群”连民心,“五项”服务解民忧的“两心五项服务”工作机制,帮助新市民适应城市新生活、融入城市新生活、共享城市新生活。在社区广泛招募家政保洁、家电维修、生活料理、文体娱乐等具有一技之长的“服务达人”95名,建立“服务达人库”,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通过党员+“达人”,共同搞服务,逐步形成在“服务达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党员达人”引领社区服务的工作模式,推动了社区自我服务能力提升。

抓住“儿子”保证“票子”。让年轻人在城市立足,就业是关键,只有让年轻人就业,才能保证这个家的“票子”。通过技能培训、引导就业、关心关怀等,让他们适应新环境,并在这个城市建功立业。社区青年邢义海,因家庭困难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关工委帮助其申请创业贷款8万元,在开发大道开超市。近几年,栖凤社区关工委为类似邢义海这样家庭困难的40名青年,先后帮助申请创业贷款328万元,还组织开展电脑、厨师、家政服务等培训共5期200人,培训后推荐就业率95%以上,在栖凤社区关工委的努力下,社区里一批青年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育好“孙子”培育“苗子”。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搬出大山,就是为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茁壮成长。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假期辅导等活动,让他们的父母越来越安心在这个小区。

栖凤社区地处安龙县西城区的栖凤街道,常住人口4699户20000余人。辖区内有职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小学、幼儿园各2所,在校学生2104人,“留守儿童”116人。“留守儿童”一直是各地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了照料“留守儿童”,2013年9月,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又创办了“假期心联心学校”,即“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即下午4点半到5点半分别开设二胡、月琴、笛子3个兴趣班,并聘请具有民乐专长的退休老同志当义务老师。6岁的李文军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与爷爷奶奶住,2016年8月,爷爷突然生病住院,奶奶要照顾爷爷,无法看管孙子,正着急时,邻居告诉她社区里有一所不收费的“假期学校”。这个消息让李奶奶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忙把孙子送到栖凤社区“假期心联心学校”。“假期学校”第一期就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好评,30多名义务老师,都在社区内居住,随叫随到,在安龙县城引起了极大反响。“假期学校”的成立,让社区外出务工的父母放心了许多,也让留守的爷爷奶奶们省了很多心,4个学期下来,孩子们从第一期的15人增加到第四期的32人。

(州委老干局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