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晞星:中西医联手抗疫的山西实践者

王晞星:中西医联手抗疫的山西实践者

王晞星:中西医联手抗疫的山西实践者
王晞星:中西医联手抗疫的山西实践者

引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经退休的王晞星主动请缨重返一线,担任山西省中医院抗疫专家组组长。从踏上战场的那一刻,这位年过六旬、享誉全国的医者,就开启了“加速跑”的模式。他带着自己的团队夜以继日,深入晋中市传染病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以及平遥、太谷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行程总里程3000余公里,参与临床会诊、讨论20余次。会诊结束回到医院后,他就把自己关进办公室里,再次认真分析病例,结合西医的诊断,查阅大量文献,制定中医治疗思路。最终,经过钻研探索、科学论证、辨证施治,以国家中医防控方案、省级方案为指导,依托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诊治经验,结合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人群、发病区域、发病特点以及山西地理特点,气候特点,形成了山西省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新思路。他和专家组成员们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病程特点,先后主导研发的7种新冠肺炎中药制剂,覆盖病程全周期,在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救治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山西经验”也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并在湖北武汉、仙桃、天门、潜江等地广泛推广应用。

人物简介

王晞星,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首批名中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山西省中医院院长。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40余年,秉承中医理论、勤于临床实践、创新中医理论体系,成果卓著。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病,尤其对胃肠功能性疾病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临床注重肝、脾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作用,多从肝、脾胃诊治疑难疾病;应用“和法”治疗肿瘤及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研究成果丰硕,享誉业内及患者中,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看着疫情一天天加重,作为医生,心里非常焦灼,就想着能够赶紧回太原,那里才是我的战场,才有我的用武之地。”1月底,看着国内疫情迅速蔓延,已经退休、陪着家人在海南休假的王晞星心急如焚,他说服爱人、女儿,火速赶回山西,主动请缨重返一线,包点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医院,在短短8天时间里,他和他的团队针对新冠肺炎病患全周期,制定了“一人一证、一证一方、一人一策”,分型论治的中医治疗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疫情肆虐 他无惧无畏“逆行”而上

1月22日,我省确诊的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给全省疫情防治工作拉响了警报。

“发挥优势、及早介入、保证质量、全力救治、提高疗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医药早介入、早治疗提出明确要求,并号召、组织中医专家对确诊病例展开救治。

此时的王晞星还在海南休假,但他时刻关注着山西的疫情变化。“您已经退休,就该在家安享晚年,没有必要冒这风险去直面疫情,抗疫的事儿不是还有我们呢。”同是医生的女儿虽然非常理解父亲的焦灼,但作为女儿,她更希望花甲之年的父亲能够少些操劳、颐养天年。

然而,在王晞星的内心深处,他首先是一名医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排除万难也一定要挺身而出,这样才无愧于自己这么多年的辛劳和积淀,这个时候,自己苦点累点无所谓,但要让患者疾病轻一点,痛苦少一点。

2月2日,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并的航班。第二天一大早,就主动和山西省卫健委、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请缨抗疫,并在第一时间,召集山西省中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的多名专家,就病例病情进行研讨,同时借助该院支援湖北仙桃、潜江、天门部分医疗队员的力量,将湖北确诊病例的相关病历、病症,特别是舌苔的影像资料传送回来,逐一分析、辨证,探讨施治的方案。当天下午,《山西省中医院新冠肺炎防治方案》的草稿已经成形,覆盖了新冠肺炎从预防、早期、中期、重症(沿用国家方剂)、恢复期等救治过程的整个周期。当天晚上,该院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抗疫专家组,并部署了包括科研、临床、方案制定、制剂申报等多条防疫策略,进一步完善了已经成形的治疗方案。同时,还商讨决定,之后用于一线医务人员、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预防用药以及治疗用药都要由该院来统一配送。

“这样就能确保治疗方法和药品质量是全部一致的,而且很快就得到了省卫健委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王晞星说,考虑到当时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晋中市的确诊病例比较多,他和他的团队主动要求深入这些病区。

在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和太原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范梦柏交流,王晞星了解到,这里的很多重症病人在病情突然加重时,会有很多炎性渗出物,他们分析认为这是肺静脉发生了炎症,导致大量炎性渗出物渗出,一部分渗出在肺间质里引起水肿,一部分渗出在肺泡和器官里,形成了一些黏液物,是造成患者肺水肿、肺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病情突然加重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西医主要采用脱水疗法,再配合使用少量激素来抑制这种过度的免疫反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晞星当即决定要参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并提出要通过中西医结合实现“1+1>2”的功效。

疑难当道 他守正创新逐一攻破

“通过清热凉血的方法可以让炎性渗出物减少,通过葶苈子、白茅根、杏仁、茯苓这些泻肺利水的药物可以让已经渗出来的东西排出来。”和范梦柏的交流,让王晞星对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有了深刻的理解。很快,他就和团队成员推出了“葶苈泻肺汤”,还专门就这一方剂编写了中医、西医都能看懂的解释。

2月7日下午,熬好的中药就被送到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用在了刚从晋城转诊到这里的一名24岁的女性危重症患者身上。当时,这名患者因为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一直燥热不安,吃不下、睡不着,说不出来的难受。没想到第一服中药下肚,就让她睡了确诊以来的第一个安稳觉;喝完第二服,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第三服后咳嗽几乎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气喘也明显好转;第四服下肚后,气喘完全没有了,下地活动、去厕所都没有问题了;第五服吃完就觉得自己浑身轻快,和正常人一样了……实践证明,葶苈泻肺汤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是有效的,这也让王晞星和他的团队成员信心大增。

随后,他们又先后参与了4例重症、2例危重症的会诊。在会诊过程中,王晞星发现,这些患者大都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基础疾病,从症状上来看,并不适合用“葶苈泻肺汤”。于是,王晞星又针对60岁以上、有基础病、合并症的危重症患者,提出了“一人一证、一证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疗思路,这也是山西此次疫情期间提出的治疗经验之一。

中医治疗思路在得到临床验证后,山西省副省长吴伟特意约见了王晞星,针对当时省内出现的20例隐形感染者提出救治需求。这些病人有和新冠肺炎患者的接触史,核酸检测呈阴性,没有咳嗽、肺部也没有炎症,但又具有传染力。此时,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也出现了一些典型病例,核酸检测为阳性,但却没有症状表现,还有一部分确诊患者经过治疗新冠肺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但是核酸检测多次却不转阴,这样的问题深深困扰着王晞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这部分患者缩短病程,尽快核酸转阴出院,王晞星深入研究后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及新冠肺炎症状好转后核酸不转阴者属于气虚毒恋型,应该以益气补肺,清热祛毒的治疗为主。就这样,山西的又一特色方剂——“益气祛毒颗粒”应运而生,由生黄芪、党参、苍术、升麻、银花、柴胡、麦冬等组成。

很快,这一方剂在一名2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得到了验证。这名马姓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但却无症状多日,应用益气祛毒汤3剂治疗后,咽拭子核酸连续2次检测为阴性。之后,这样的多例患者也在应用该中药3剂治疗后均全部转阴。

成绩面前 他谦虚谨慎强调团队

3月9日,来自寿阳的86岁患者张某治愈出院,他是我省自1月22日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收治的确诊病例中年龄最大、病情最危重的一位,他的出院,意味着我省重症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目标已经实现。

3月13日,随着晋中市传染病医院最后一名患者治愈出院,我省本土确诊病例实现“动态清零”,保持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双零”纪录,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3月26日,省卫健委传来好消息,我省本土确诊的133例患者治愈出院后,经复查,核酸检测没有一个复阳的,实现了确诊病例“零复阳”。

“从全国来看,这也是非常大的成果,因为一些省份,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在内,最高的复阳率达到了18%。”王晞星说,经山西中西医专家共同探讨,认为山西之所以没有复阳患者,能够实现“三零”,是和山西独特的治疗经验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政府特别给力,在疫情初期,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果断采取隔离、预防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疫情的扩散。“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预防,给所有一线医务人员免费配发预防中药,优先保障他们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又加大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把省内中西医最优质的专家全都调用起来,倡导早预防、早介入、早治疗,并结合患者实际,将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一人一策、一策一方,这都为我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埋下了伏笔。”王晞星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以往对一些传染病的治疗经历,基本都是西医在主导,中医要介入是很难的。但这一次,从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林武、副省长吴伟,到山西省卫健委主任武晋全部力挺中医,这就给了中医很好的机会,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33例确诊病例有132例都使用了中药,而且从实践效果来看,中药的有效率在98.5%以上,“山西经验”还被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带到了湖北,在仙桃、潜江、天门三市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在所有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后,我们山西又要求所有患者再连续服用5剂的预防方剂,因为这些病人在治好后,都有疲乏、气短、吃饭不好、口干等症状,预防方剂有益气健脾、补肺生津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调理患者的脾、肺,还有津液和气血。”王晞星说。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