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

77-78級的大學生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他們是2000萬被耽誤的年輕人中的一部分,但那又是最好的一個年代,他們能從2000萬年輕人中脫穎而出,趕上了絕好的歷史發展機遇,成為含金量最高的天之驕子。

77-78級大學生的命運頗具傳奇色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他們的經歷已經不可複製,但是其精神卻可以學習和傳承。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金77,銀78”

1977年中國恢復了中斷10年的高考,1977年的高考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就是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也絕無僅有,由此產生的77、78級大學生便註定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很特殊的教育群體。

因為政策上允許1978級高中生的優秀者提前報考,這就出現了77、78級學生同一年入學,同一年畢業的現象,但77、78級考生也有不同之處。

1977年高校不僅開設的招生專業少,而且很多專業招生名額也不多。但是1977年的考生卻是13個年級(中斷11年高考後,加上77年應屆高中畢業生,以及允許1978級高中生的優秀者提前報考),全國累積起來高達2000萬人,考生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1977年原定招生計劃20萬,預計錄取率1%,後來相關部門決定擴招6.3萬人,最後錄取了27.8萬人,按照實際參加高考人數570萬人算,錄取率是4.9%,這是中國高考史上最低的錄取率。

1978年的高考再次擴招,招生計劃達到了40萬人,考生也大大減少,錄取率為6.6%,比之77年,相對容易多了,許多在77年沒有考上的,都在78年考取了,1977年高考政審更加嚴格,

所以把78屆比作銀,而把77屆比作金,道理就在這裡。

需要提的一點是,年齡大的老三屆,他們的錄取分數線要比應屆畢業生高出100分左右,錄取去向也重點在師範院校。

看來,無論什麼時候,年齡都是優勢,努力要趁早,千萬不要以為大器也晚成,年齡越大,成功的幾率越小,付出的艱辛程度會越高。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努力的人生,才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77、78級的大學生作為大變革開端的產物,他們是從2000萬適齡考生中走出來的67.2萬人,他們普遍有過底層的生活經歷,見證了中國社會與個體命運的鉅變,反思過深信不疑的教條,參與了80年代的思想解放,他們的青春在變動中度過,身上總有光陰遲暮的緊迫。

他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們普遍有一種“知識飢渴症”,這是一個在文化斷裂的年代堅持學習的人所形成的群體大學期間都努力抓住機會,給自己補課。

恢復高考改變了以往許多人聽天由命、前途由領導決定的觀念,使廣大知識青年知道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處境,讓人們覺得有了盼頭,普遍帶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學習。

在圖書館晨曦誦讀,回宿舍挑燈夜戰,對這些來自底層的“驕子”們,是習以為常的事。這既有他們先天不足的知識飢渴,也有勇猛精進的自我期許,還有今天人們無法想象的家庭與社會的重託。

1978年,西政面對知識飢渴的學生,圖書館全面開放,本科生借中文書一次20本,外文書一次5本,研究生借書不限量。於是就出現一個79級的研究生挑著大籮筐去圖書館借書的景象。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有人曾說:

“不會有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普遍具有底層生存經歷。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親眼看到天翻地覆的社會轉變,不會再有哪一屆學生像77、78級那樣,以近乎自虐的方式來讀書學習……這就註定了77、78級要出人才。”

77、78級大學生大多數經歷過上山下鄉的勞動磨練,從最激烈的高考競爭中脫穎而出,歷經艱辛得到讀書學習的機會,飽經滄桑之後,這一群體普遍個性堅定沉毅,較能吃苦。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形成堅毅的個性和練達的人情,也成為日後發展的重要因素。

40年過後,他們已是國家的中流砥柱。為官,他們或主政一方,引領社會發展的航向;為學,他們或著書立傳,或開課授徒,傳承千年文明,開創時代新學;從商,他們或投資設廠,或興業興產,推動著經濟騰飛。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

77、78級大學生註定是不凡的一代,他們趕上了絕好的歷史發展機遇,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還是處於萬物復甦、人才緊缺的狀況。

當時,各行各業都是求賢若渴,1982年夏天67萬畢業生一畢業,受到社會的熱烈歡迎,填補了巨大的人才空缺,極大緩解了各行各業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

他們的工作和發展機遇特別好,作為與眾不同的群體,起點普遍比其他同齡人高,後來發展也較快。30年後,無論是在政界、學界、商界,都有許多領軍人物是77、78級大學生,有人將之稱為“77、78級現象”。

當時中央的政策明確要求要實現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我們看看下面的相關表述就能明白。

這些年輕人選拔上來以後,可以幹得久一些,他們現在經驗不夠,過兩年經驗就夠了;現在不稱職,過兩年就可能稱職了。他們腦筋比較活。明年就要推進到基層,到各單位各企業,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成功不成功就看我們能夠不能夠發現一批年輕人。

所以,七七、七八屆學生在畢業數年後,有相當一批在教師、技術員、秘書崗位(均為科員級別)上被選入所在單位的常委班子,甚至直接成為分管文教的副縣長,職業生涯的第一步開始就比別人“節約”了十年。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讀書也許改變不了命運,但一定能改變人生

《宋史·選舉志》記載宋太宗說的一句話:“朕欲博求俊彥於科場之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

這與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是一樣的,高考所選拔的人才也類似,在一個群體裡面,成材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可比的對象,便可看出其特徵和意義。

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相信讀書無用論。當有人駁斥這種言論的時候,有人會拿出許多讀書失敗的例子進行爭論。

77、78級大學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成功,也存在許多默默無聞的平凡人。但他們與同條件下的同齡人相比,上過大學與沒上過大學的人,人生是截然不同。

我們村就有那時候的四個玩伴,三人都上了大學,日後也各有成就。其中一人過了重點線4分,卻因故被錄走,去工廠打工,後來所在工廠倒閉,他就在當地的小區做了多年的保安。

如今做保安的子女還在為生活苦苦掙扎,另外三人的子女已經過父輩的積累過上了另一種生活,這就是差距,他們都沒有大富大貴,但沒上大學的保安,想過上小富即安的日子也是夢想。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結語

今天,在中國的各行各業中,這兩級學生裡誕生的中堅與棟樑,不計其數。這兩級學生大多也清楚,自己無非是同輩中的幸運兒,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時代的機遇更為重要。

相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命運與經歷頗有幾分傳奇的色彩。那一代人的精神與風貌是有傳播價值的,是可一而不可再的,尤其值得當代大學生們反思和學習。

77-78級大學生成為時代精英:人生機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1978年考入西政的張建田,後來成為中國軍事法研究的開拓者之一。他退休後經常到高校給大學生上軍事法的課程,他特別反感當今大學裡瀰漫著“利己主義”的氣息。

他說,“學生請我吃飯,一定是有事相求。他們當學生幹部,入黨,都有很明確的計算,他們把時間花在考證上,卻不讀書,不關心國家大事。我怎麼說,他們都不理解,真是煩惱!”

正像歌德詩云:“我曾領略一種高尚的情懷,我至今不能忘卻,這是我的煩惱。”這正是當代大學生們缺乏的人文主義情懷,77、78級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但他們有改天換地的傲氣、有改變世界的情懷,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我們現在生活在物質極度豐富的時代,反而失去了追求真理的銳氣,被物慾橫流裹挾著前進,不再過多計較多錯,只關心自己和眼前,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真的就很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