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想逃离现在的环境却没那个能力,怎么办?

用户3504871008901715


安越越谈心认为,抑郁症想逃离现在的环境却没那个能力,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来解决:

一、确认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

二、如果确认得了抑郁症,要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三、我们可以通过幸福行动,来自愈自己

一、你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

1.确定自己是否得抑郁症很关键。

确定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这一点很重要。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把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划上等号,但是,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时候,抑郁情绪只是短暂的心情不好,基本上大家都有经历过,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就能得到缓解。而抑郁症是会影响你的情绪(比如“我很痛苦”)、你的思维(比如"大家都不喜欢我”)、你的身体状况(比如“我睡不着”)等等。

2.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得抑郁症?

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呢?最好是到专门的机构做个诊断,比如去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正规医院的心理科让专业人士做诊断。

二、如果是真的抑郁症,该怎么办?

1.不要再耽搁了,立即行动

如果确定得了抑郁症了,你首先一定要相信这一点: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不少抑郁症患者是拖了好几年才去寻医治疗,但这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对于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我强烈建议你立刻行动起来,不要耽搁了。

2.清楚抑郁症的破坏性

你说抑郁症了想逃离这个环境,这个可以理解,也许换了环境你就没那么痛苦了,但是事实是:很多时候你的痛苦感是来源于抑郁症本身,而不是外在环境。这是因为抑郁症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持久性的破坏。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抑郁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这种疾病容易对人生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家庭生活不幸福、工作效率底下,也许你清楚地体会到你正在经历的一切,这不仅影响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且让你痛苦不堪。

因此,早点去找心理医生吧,了解自己的病症情况,然后和医生共同决定治疗方案,越早越好。现在已经有很多钟抗抑郁药物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些药物不仅能够缓解抑郁症状,还可以治愈因抑郁症而产生的各种生理或者精神问题。

另外,既然没有能力逃离现在的环境,那就接受吧。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如此才能更好地生存。环境不能改变,那么能改变什么呢?可以改变自己,通过提升幸福行动力来慢慢治愈自己。

三、用幸福行动治愈自己

伊丽莎白.麦克莱肯说过:幸福是治愈不幸的良药,别人怎么说不重要。

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曾经做过一项关于积极心理治疗的实验,这个实验持续6周的时间,研究人员每周和8至10名抑郁症患者见面,每次2个小时。在这2个小时中,研究人员鼓励这些抑郁症患者进行各种积极的活动,比如表达感恩、享受生活、发挥自己的优势等等。

和那些没有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的抑郁症患者相比,这些实验参与者的患者抑郁症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幸福水平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即使实验结束了很久,他们的幸福水平也仍然在不断地提升。

这个实验说明:幸福行动,能够激发乐观思维、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而且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

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行动提升幸福水平呢?以下2点建议:

  1. 避免思虑过度

思虑过度,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想太多!当一个人心烦意乱、感觉焦虑不安时,反复的思考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可是我们常常会忍不住要想太多,这是因为思虑过度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如何克服呢?

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方法,3步走:

第一步:当你出现思虑过度时,立刻停止,可以通过做一些你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第二步: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如果对遇到的难题感到焦虑,不知所措,那么可以先尝试走出很小的一部,比如为一个具体的问题写下所有可行的解决方法,然后从自己写下的方法中选出一个立刻行动,这个很小的行动很有可能让你的心情变好,从而更加自信。

第三步:避开思虑过度的刺激源。可以列出一个清单,记录这些可能引发你思虑过度的各种场景,包括地点、时间和任务,然后在生活中尽量避开这些场景。

2.积极应对生活

当身处逆境时,积极采取行动来减轻伤害、缓解压力及痛苦,这就是积极应对。这里和你分享2种具体的操作方式:问题焦点解决和情绪焦点解决。

问题焦点解决说到底是解决问题,例如,如果工作让你感到压力和痛苦,那么你要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然后采取行动。比如你可以尝试与主管协商,在职责上做些调整等。

但是如果你所面对的是无法控制的事情,或者你遭受很大的打击,让你痛苦至极,那么,这时可以试着用情绪焦点解决方法。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去做一些让自己放松、愉快的事情,比如运动、向信任的人倾诉、寻找情感支持等等。

待情绪状态得到好转以后,再采取行动应对各种困难。

既然没有能力改变外在环境,那就接受现在的环境,通过幸福行动来激发自己的乐观思维、积极的情绪和行动吧。以上两种行动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运用和训练,是可以提高幸福水平,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况的。

最后,分享一下美国副总统候选人约翰.爱德华的故事。他失去了16岁的儿子,曾经历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抑郁和悲痛中无法自拔,通过自我调整,最后他以全新的状态出现在公众面前,并且他的人生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人生中不乏心碎和痛苦,二是坚强的人可以让一切变得不同。一个道理让人伤心,另一个则振奋人心。我会接受现实,继续前行。”

抑郁症了想逃离现在的环境却没那个那个能力,怎么办?那就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幸福、更加热爱生活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好!


安越越谈心


我就是抑郁症,想离开却没有能力,活到想死的地步,现在终于逃脱了,但还是想哭。


玉溪民子


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想要逃离现在的环境也就是逃离现状,说明你是想做出改变,想走出抑郁的,这样很好,但你说到没有那个能力,我不这么认为。其实不一定要换个地方去生活或者工作叫做换环境,真正使你感到悲观和压抑的远远不是周围的环境,而是你心中的“环境”,一个叫做抑郁的世界,漆黑一片,没有光,没有希望。

如何逃离心中的“环境”

先明确一件事,抑郁症绝对不是什么单纯的心理问题,所以所有的说教和大道理都不会得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烦躁和焦虑,耗费患者最后的一点耐心,甚至有些自以为是的人,本着“我是好心”的出发点去埋怨、抱怨、伤害抑郁症患者,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善意”真的可能成为压倒抑郁症患者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逃离心中的“环境”,其实就是尝试如何缓解抑郁症状。单纯的靠自我调整的方式是很难走出心中的抑郁环境的,最好的办法一定是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治疗下,找回自己的从容与轻松。可能增高过程是痛苦的,但你可以设想一下,你心中的抑郁原本会更好一些吗?如果不能更好,那为什么不尝试着去战斗?难道就这么轻易的屈服于抑郁症吗??难道要让关心你的家人和朋友扼腕叹息吗?难道有病了不应该听医生的话吗?难道连说话负责任的医生的话都不听,却要听那些周围人毫无道理的猜测吗?


抑郁症当然可以治好,前提是要配合医生调整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抑郁症,用信任的心态去执行医嘱服药,用排斥的心态去抵抗周围人的闲言碎语,用充分的心态去面对对抗抑郁症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困难。

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应该如何陪伴和帮助抑郁症患者

作为患者的家人,陪伴和情感支持是最大的助力,切忌不要过多的大道理和过多的说教。抑郁症一定不是心理问题,大道理不会有任何帮助,尤其是家人的埋怨,更不可能产生任何的效果。

很多抑郁症患者其实都在努力的坚持,希望能顺利的完成日常的工作,但有时候确实因为抑郁症的影响会难以完成日常工作,但其实他们也已经非常努力了。

家人的陪伴和必要的理解与支持一定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更好的面对抑郁症的影响。


我说精神


你好,我曾经也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现在已痊愈,作为过来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讲一下我的经历,我是因为家庭,学业,就业等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困难,导致自己患了抑郁症,抑郁症折磨我整整长达九年半的时间。

刚毕业那会,正是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我不敢去工作,就整天待在家,不敢出门见人,可是我的父母并不理解我,他们就是普通农民,文化水平也不高,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他们一直认为是我懒,是惯出来的毛病,才不出去工作,老是用激将法让我出去工作。

我那时候的恐惧就特别严重,就根本出不去,整天哭闹,觉得自己现在太痛苦了,你们还要再来逼我,觉得没人关心我理解我,就想离家出走,逃离这个让我痛苦的地方,逃离让我有很多痛苦回忆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找个没人的地方自生自灭吧。

可是当时那种情况,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我能到哪里去,觉得自己哪里也去不了,就整天躺床上,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活着,在家里痛苦,想要逃离却觉得做不到。

现在我好了,我的世界完全变了,内心的想法完全变了,很多事情,并不是我重度抑郁症时内心想的那样。

抑郁症,逃离外界环境是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就算离开了这里,去了另一个地方,内心不改变,一样还会有痛苦的事情等着你,到时候,你又要逃离吗,那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不会有尽头的。

抑郁症,我们只有彻底改变了内心,一切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因为抑郁症本质就是内心错误的思想思维,导致太多的负能量,环境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内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愿世间再无抑郁症,人人都永远生活的健康快乐幸福!





夏天523


当抑郁情绪的出现,更多是想告诉自己“你,是时候休息了”。

很多人以为我再抗一抗,再熬一熬就过去了,但往往现实的结果是,一件事解决了,另一件事又出现了,焦虑、无助、迷茫的情绪再加上来自各方的压力,“抑郁就变成一条小黑狗”,感觉怎么也摆脱不了。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无法让自己的生活永远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跟世界相处的方式。所以,与其说我们想着怎么去摆脱抑郁的情绪,还不如学会跟它好好相处,让抑郁这条小黑狗变得不那么令人讨厌。

抑郁这种情绪,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把攻击性转向自己的一种情绪体验。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自己攻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

这就导致,当抑郁的情绪袭来时,我们会处于一个退行的状态里,变成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甚至于不想思考太多的内容,不愿意去做出一些改变。

当我们意识到了,抑郁情绪原来是一种自我攻击时,我们是可以通过多给予自己一些认同、夸奖和鼓励,从而排解自己的抑郁情绪。

所以,和抑郁情绪相处的第一步,就是学着对自己好一点。

抑郁的情绪除了让我们不开心外,更会让我们自我封闭,把外界的一切关系都切断。

但显然,切断关系并不会让我们的情绪好起来,反而会陷入一个奇怪的状态里,不断自我同情,自我折磨。所以,越是抑郁,我们就越需要人际关系,越需要跟别人互动。

之前有部电影叫《西虹市首富》,沈腾饰演的王多鱼意外得到一笔财富,但继承条件很诡异,就是他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花光十个亿,不能有一块钱的剩余。他就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花钱,可他的钱却只增不减,导致他很抑郁,后来还失踪了。他的朋友们去警局报案,警察回答他们说:“应该是蹦迪去了,你们去夜店找吧”。

我想这句对白,当时应该挺多人感到不理解,觉得这个警察怎么这么不靠谱。但这其实是在反映一件事,就是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或者有一些抑郁情绪时,更需要跟别人产生链接,特别是跟你亲近的人。

所以,和抑郁情绪相处的第二步,就是去跟别人建立关系。跟别人大声说出来,说出自己有多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实在不行就跟朋友一起去蹦个迪!

抑郁只是我们众多情绪中的一种,它会自然地出现,也会自然地离开。只不过有时它的一些影响会让我们“舍不得”让它离开,例如:当处于抑郁情绪中时,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爱护,也就不想摆脱这种抑郁的情绪。

但我们真的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寻求照顾,我们可以主动去跟别人建立关系,去跟好朋友诉说情绪,或者跟家人外出旅游玩耍一下。摆脱抑郁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不需要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像个“孤胆英雄”一样。

抑郁这种情绪,的确很惹人讨厌,但去掉它被我们感受放大的负面影响,它也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有些激励我们前进,有些会让我们犹豫迷茫,可这就是人生,有苦有乐的人生。


脑康王主任


往哪里逃呢亲?在你的潜意识有一个理想国,那里一切如你所愿。这,就是你抑郁的源头。为何如此说,原因如下:

1.你不愿呆在此地,或许此地有惹你伤心的事情发生过。你活在不开心的往事里,没有时间享受当下,所以抑郁。

2.你想逃,可能是因为此处有你不愿意承担的事情。你心想我不要做这个,我要成为没有事情要承担的人,你否定自己,所以抑郁。

3.或者你怕此处将发生让你尴尬的事情所以想逃。那么,你就活在将来,无法专注当下,也不会开心。

总之,你想逃离的,不是现在的地方,而是你的心。所以,若心结未解,你逃走了,跟你一起的心也不会开。

唯有安定了自心,不怕他人眼光,放下担子为自己活,或者勇敢面对问题困难,才有可能由自身生出信心,从而无论身在何处,也能开心快乐。

我曾经有过抑郁。总是看到别人厉害就想成为她,或者见他人到处游玩心生羡慕也想外游。现在,我将心安住,每天就算与自己在家也能逍遥自在,其乐无穷。

走出抑郁有方法,但一定要长期践行:跑步,户外活动,冥想,慢生活等等。其实,方法不用太多,好好贯彻才是重点。祝你早日安定自心,随处都能感受幸福。



壹儿


虽不知道你所在环境如何,只要不是身陷牢狱。想逃离就一定有逃离的办法。

之所以你不断的一次次想挣脱,却感到无能为力,无外乎舒适区对你有太强的吸引力。好比温水煮青蛙。少了支持的动力,又有太多放不下的牵挂。

其实逃离的方式也很简单,秘诀就是只要付出些时间,在你不满意的地方找到PLAN B。比如工作不满意,就在工作外培养个爱好。社交不满意,就结交新朋友。伴侣不满意,就多增进了解(当然别轻易谈离婚,更别找小三)。


精益成长


根据您目前的情况,最佳方案有两个:

一是不要闲着,全天做剧烈运动,如跑步,跳d 舞,累得不行再休息,人闲脑也别闲,要读书,主要读心理学方面的、励志方面的、名人传记、喜剧方面的等。

二是根据医嘱服药,同时别让自己闲下来,找事做。如果是女生可以编织或刺绣,如果是男生可以书法绘画之类,无论怎样,都要有运动量配合才有效果。


桦明2378


想治愈抑郁症,好好的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当然,实在不想念,那说明你自己还不觉得自己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是一个资深的抑郁症患者,目前基本好了,好了之后才觉得精神与心理的问题,其实一般的人都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抑郁症,只是严重程度的区别,要关注精神健康,毕竟再多的钱也无法抵御抑郁症的痛苦


弘范三界


干点喜欢的工作,让自己忙起来,没时间和不喜欢的计较鸡毛蒜皮,如果是自己家人就不必脱离现在的环境,即便是其他人,所有这些其实是自己切换思维不灵活所致,没什么大不了的。否则,环境是逃避不完的,每个地方都是一个环境。学会适应,调整自己,由被动变主动,为自己作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