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农夫老岳


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在我国享有“万经之王”的美誉,影响力巨大。在世界上总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看作是东方智慧的集大成者。

历代以来,对这句话的主流解释,第一个道是名词,指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最本源的东西,最基本恒久的规则。第二个道是动词,有言道之意,就是用语言把这种本源描述出来。第三个道又是名词,即第一个道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这天地之间宇宙之中最本源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把它描绘出来,那就不是真正最本源的东西了。同样的方法,可以理解“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就是:天地之间宇宙之中这些被我们命名了的事物,如果它们真的可以被命名,那都是我们经验之物,不是可以恒久存在的事物。

这一句可以看作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总括,阐述了老子天地自然之道,宇宙之道的理解。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老子认为这苍茫永恒的天地之中,有着最本源的规律,这冥冥中存在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加不可能给它一个名字。




筱君929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意思是说:你所说的道,可能是你所理解的道,但不是我要讲的那个永恒的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要讲的这个“道”是个虚空的存在,没法描述。但是它是天地万物之母。

人们平常所言事物,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俗话说眼见为实。事实证明,眼见不一定就是实在的,而且所能见到的只是整个宇宙空间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与“道”相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那么,它大到什么程度呢?它大到无边无际,遍法界,尽虚空,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你的周边无处不是道,生活中的油盐酱醋无不是道,就连你的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你的身体的运行中的每分每秒都是道的运化在起作用。

那么,道是个什么样子呢?它恍兮惚兮,寂兮廖兮,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始无终。万物为它所生,但万物的生老病死,即便是山崩地裂天地不复存在,也丝毫不影响道的存在和运行。

那么,道有什么样的属性呢?它是自然无为,清静柔弱,生养万物而不加干涉,也不据为己有,更不自恃其能,它成就了天地万物,却不沾沾自喜,自我夸耀。

所以说,这个道是没法描述的。

那么,能以什么事物来比喻道呢?有的,那就是水。为什么呢?因为水就像道那样,它滋养万物从不争名夺利;它谦卑处下,从不高高在上;它沉静恬淡,从不贪求功名;它能把握时机,发挥所长,趋利避害。所以说水“几于道”,但它不同等于道。因为道是无形无状的,水却是能感知到的。

古希腊思想家的鼻祖泰勒斯和春秋时期的管子都认为水是万物之源,其实,水不能是万物之源,水怎么生的天地日月星辰?能生一切生物不代表能生天地万物,那个格局,跟老子比起来要小得多。人们只是拿看得见的东西来论说万物的起源,岂不知决定万物的是看不见的那个“道”。


问道黄老


大家知道,古人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旦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标点符号,意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句话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断句方式:


一、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大家最常见到的一种。这个“道”是什么呢?“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百姓日用而不知”,它是天地间最原始的那种东西,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但却很难形象地用言语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一说出来,就已经偏离那个真正的“道”了。所以老子写这部经的时候,也是很为难的,明知道这样,但还是要写,文以载道嘛!起码让我们对“道”有个大概的了解。

所以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德经》里面讲的虽然都是“道”,但那些都代表不了“道”,我们不要执着表面的文字,要透过文字,用心去感悟那个真正的“道”。

二、道可,道非,常道。

这样一断句,就又是一种意思了。就是说,好也可以,坏也可以,怎么都可以;对也对,错也对,怎么都对,这就常道。

在大自然中,除了我们人类,其他动物、植物、矿物等等一切万物,它们都是没有“好坏对错”这个观念的,这才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下雨吧,下雨到底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这能说清吗?说不清的。雨水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人类主观强加给它的分别而已。干旱的时候,下点雨,我们就觉它很好;如果在暴雨季节还不停地下雨,导致洪涝灾害,我们就觉得雨不好了,这都是站在我们人类自身的角度看问题的,所以这不是“道”。

真正的“道”,就在自然之中,它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那我们现实生活中呢?照样离不开“道”,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现在我们认为对的、好的,过上几十年、几百年,可能就变成错的、坏的了,此一时彼一时嘛!这就是社会的常态。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三、道,可道,非常道。

这样断句,又是另外一种含义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道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可以用言语说出来的“常道”,还有一种是“非常道”。“道”其中的一部分,是我们可以体验到的,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但另外一部分,不但文字表达不出来,甚至我们想都想不出来,根本体验不到,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

所以老子说“道”是玄之又玄,我们根本琢磨不透,我们人类也只能认识“道”的一部分。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白,《道德经》中所讲的,就是这部分“常道”,而不是全部的“道”。

以上这是最基本的三种断句方式,还有其他种,就不一一分享了。总而言之,这句话可以有多种解释,也都能解释得通,究竟哪个才是老子的本意,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白玉蟬


什么道什么道?你给我道一个出来。


i空华影落i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本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本体),恒常的道是不可言说的。道也指万物的最根本的规律。

自古以来人们发现了很多规律,大部分规律都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是人类总结经验的产物。然而,从经验中发现的规律必然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人们以为已经穷尽了宇宙的最基本的规律,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尽头。甚至有人说,只要知道了宇宙某一时刻的全部状态,就可以推算出宇宙所有时刻的状态。

结果后来物理学家又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论,证明牛顿力学只是在低速宏观世界才是近似正确的,在微观世界或者高速状态下,牛顿力学就不准确了。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又可以解释为,可以言说的规律,并非宇宙的根本规律。世界最根本的规律是无法言说的,所谓“大道至简”,道简洁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为宇宙的根本之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只有上士才能真正领悟。


也许这就是人生


道,这里应该理解为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名,这里应该理解成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无,这里应该理解为宇宙运动规律的无限性。有,则是人类认知的有限性。道可道,指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非常道,指人类对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认知不是永恒不变的,因为宇宙运行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人类的认知也一样需要变化。

读老子,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读才能读懂。


用户907863366439


古文没有标点符号,无法通过抑扬顿挫表达出作者的语气和思想,同样一段话加上不同标点就可以解读成不同意义。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读成,既能阐释正面,也能阐释反面的道理,才是普遍的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读成,能够被证否的道理,才是确切的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读成,只有那些能够阐释不寻常情况的道理,才是高级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可解读成,难道非得既能讲正面,也能讲反面的道理,才是普遍道理吗?......还可以写出好多,真不知道哪一个才更接近老子的本意。


远处之光


——宇宙运行,世间事变,皆杂乱无章,看似没有规律,但我们天地的主宰 ——人,用他一颗超凡的大脑,从高速运动的亿万体中,找到了各自的运形轨迹——道。“道可道”,天地人中的一切,我们皆可用“道”描述它,划定他,约束它,使万物归于我们的心胸间,它“可道”。

——但宇宙人心万物,我们“道”了它,但它不是固定的,不变的,经常的。它在天地运行、,人心闪变中,突破“道”之法箍,此时“道”为“非常道”了。

——可喜可贺,我们伟大的人类,认识到了“可道”和“常道”之不可道,任你如何变幻面目,变形变行,一切终究在人的大脑中收纳,在人的股掌间掌握。


浪淘云天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在中,对“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存在”与“无为”,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详解可看.“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名可名非常名”是说,真正的名与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这两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生的规律,只有从人生的规律中才能求得实实在在的名与利,即老子所说的“非常名”.


嘿诗


敬畏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规律

不是普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