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的曾祖母(汉武帝的皇后)及爷爷(当时的太子)因被诬陷用

巫蛊诅咒汉武帝,皆被处死,导致他的父母也受牵连被杀;家里仅剩奶奶与5个月大的他,最终也惨被打入监狱中苟且偷生。

说起汉宣帝,人生才开始就已经跌入低谷,其于监狱中侥幸活命,在危局中得以长大;在汉武帝将死之际方才得以加入宗谱,方获得法律上的皇室身份;好不容易看到权利的曙光,刚登上皇位却又沦为傀儡,说什么都不算,做什么都不顺;这样一个充满悲催的皇帝不仅性格没有畸形发展,却成了 一个充满仁义、体恤民情的贤君,开创了“昭宣中兴”的王朝局面。

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汉宣帝与许王后剧照

这么出色的帝王人物,为什么还要说他“离经叛道”、“称王称霸”呢?

这一切要从汉朝立国哪一刻开始说起,建国初期大汉汲取了秦国暴乱的教训,认为法家统治有不可弥补的缺陷,信奉黄老无为而治学说,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治国成了正道;但作为汉武帝曾孙的汉宣帝,没有遵循老祖宗哪一套,自己弄出一个“霸王道杂之”的治国套路,岂不是“离经叛道”吗?

刘询“称王称霸”也不是说他胡作非为,为所欲为!相反,说的是他智慧地将“王道”与“霸道”一起并用,崇尚文武并举、德刑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他主张儒家与法家同时使用,提倡儒法共治,而且还将道家,墨家等理念也融合其中?形成“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所以说他“称王称霸”是从治理思维角度评价的。

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01

汉宣帝刘询为什么会“离经叛道”呢?

汉宣帝完成了他曾祖父汉武大帝都没有完全做到的收服匈奴的壮举,一直秉承先祖的遗愿壮大国家版图,对外扩张,真正打通了对西的丝绸之路。

在汉武帝统治时,虽然派大军征服匈奴但一直没有拿下,同时派张骞两次前往西域,希望从西域内部攻破堡垒,但一直没能彻底收服西域烈马。

而汉宣帝上任后,经过艰难的战争终于彻底击败匈奴,让西边诸王俯首称臣;同时在西域开设了西域都护府,扩大了汉朝版图,正式实现对西域的统治,西域从此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么正统杰出的人怎么会“离经叛道”呢?

其一,作为一个深受牢狱之灾的小孩,虽然幼年时经历的困难不一定能深深记在心中,但在潜意识的三观中却记忆深刻,对促使他形成自己特有的治理思想起到原生环境的作用。

在儒家所号称“仁爱”思想治世下,他的家庭还惨遭诬陷;这说明仅靠德治并不能保证所有人,时时道德高尚,时时道德清醒;如果有一套明确的追刑程序,用法律来保障嫌疑人的辩护权,明确证据,坐实证人证言,那么被冤枉的情况必然会少很多;所以他主张“儒法共治”有亲身经历的总结,看似“离经叛道”却是与时俱进的新治国策。

其二,他在幼时生存受限,好不容易问鼎后仍然处处受制于人,甚至沦为傀儡一样的角色,让他在沉思与隐忍中形成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不管是坐牢也好,还是在受监视的生存过程,包括在傀儡为王时,他最多的就是关于未来翻身后的治国思考时间,努力学习的准备,因此为形成自己的治国理念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而他在彻底掌权后要施展自己的一套组合拳,自然会否认老祖宗的部分套路;但他的仁爱与严明及取得的治理效果,可以看出汉宣帝““离经叛道””的一系列操作无疑是成功的。

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02

汉宣帝就是一个披着“仁”皮的“狼”,尊崇的是“称王称霸”

汉宣帝在清除霍光一党后,真正彻底的翻身做了主;正式开始称“霸”的历程,或许这是每一个得志青年的正常心理倾向,但刘询却显得更加技高一筹。

他的前任们都主张“儒术为尊”,他在成为皇帝后自然要穿着“儒术这件新衣”开始上班,好在他穿的并不不是“皇帝的新衣”,而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写着“仁义”的外套;刘询披着“仁”皮的套掩盖住了进取的“狼”性,举着“霸王道杂之”的治国宝剑,开启了“称王称霸”的旅程。

汉宣帝是一个实在的拿来主义者,对我有用的东西一概拿来,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我都要,还恨不得抄了百家之长,集大道于己身。

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他教育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种霸道与王道并重的“霸王道杂之”教育理念,实在狼性十足;其实体现在治国上就是“儒法共治”的思想,从他的“常平仓”壮举便能看出他的法治思想之丰富。

“霸道”其实就是法治手段,所以刘询在李悝,管仲等法家的思想上,青出于蓝胜于蓝,直接制定了一部“平准法”,保障“常平仓”制度的平稳运行。

常平仓其实很像现代的期货手段,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粮食不仅是民之生机,更是国之根本;所以为了调节粮价,储粮应急,充分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开辟粮仓;在粮价低时提高价格预期收购,刺激民众的生产积极性;粮价高时,又降低价格对民众进行出售。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国家稳定,还能收拢民心,对稳固政权作用明显。最主要他单独制定法律的形式来保障这一做法,后世各代一直沿续类似操作,可以说刘询开辟了新的农耕文明。

他主张的“霸王道杂之”,通俗来说就是主法制,辅仁政,兼顾体恤百姓。所以说他尊崇“称王称霸”,其实是儒法共治的高手,从他特别热衷于大赦天下可以看出,汉宣帝可以说是大赦最多的帝王,这正是“儒法共治”的具体体现。

可以说,汉宣帝的一系列操作其实是“称王称霸”的后果,只不过这个后果是史称“昭宣中兴”的宏大治世局面。

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03

就像他出生时的可悲一样,“称王称霸”的汉宣帝最后活成了历史

霸道、王道皆有,文武风光的汉宣帝在现代的我们看来,知名度极低,并不像他“称王称霸”一样霸气侧漏,而是简短介绍就带过,间接活成了历史中的帝王。

而他作为西汉历史上四名拥有“庙号”的皇帝,本应该更高调与出名一些;我们看看四个有“庙号”的皇帝,分别是太祖”皇帝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剩下的就是“中宗”汉宣帝刘询,哪一个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

庙号本已经说明了一切,祖上有功、宗绩有德才能获得这个称号,而刘询的功绩本不低调,为什么知名度基本没有呢?

是因为他“称王称霸”久,后人看不惯他吗?当然不是。

刘询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吏称其职,民安其业,《汉书》甚至评价其在位期间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我想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他的曾祖父汉武大帝威名太望,履创第一,哪怕臣服他的西域也有老祖的先期积累在前,而他的“王道、霸道”过于杂乱,在选择直接继承人时过于重感情,而不是重贤德,直接导致了汉室走向衰落。

加之他对儒家学术过于看轻,在后世持续几千年儒家为主的治理趋势下,后人当然不喜于研究他,甚至淡化他的功绩也情有可原。

而且刘询死得也早,正在当打之年的43岁就病逝,加上之前的研究得少,之后记住的自然不多,放到现在能上电视的机会就不多,所以他慢慢的活成了历史是有现实原因的。

监狱走出来的皇帝,“离经叛道”的刘询,为什么能称王称“霸”?

结语

汉宣帝统治下的国土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多平方公里,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是何等的壮举,历史理应为他留下浓重的笔墨,而他主张的儒法共治也具有非常高的治理意义,特别是“平准法”的制定,更是显露了深厚的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在法制史上也应获得一席之地。

刘询不仅有自己的一套特殊治国思想,还开创了一个大爱时代,治政国力鼎盛,民众满足,四海升平,称得上“国泰民安”的治世盛况,应该更深的研究他,我们需要记住这位活在历史上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