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监狱中长成的皇帝


刘询:监狱中长成的皇帝

刘询

西汉某年,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刘病已是怎么做到的?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

襁褓之中

因“巫蛊之祸”下狱

公元前92年,担任州从事(封疆大吏的高级助手)的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接到调令回长安任职。

那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太子刘据因受敌对势力和佞臣的诬陷,为父皇汉武帝所疑。他惧祸而被迫起兵讨伐奸臣江充,兵败自杀。其母、武帝皇后卫子夫也随之上吊自杀。汉武帝在盛怒之下,严令深究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

刘据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臣民受到株连。丙吉因担任过廷尉右监,与本案没有牵涉,因此被调回长安参与案件审理。具体到丙吉的任务,则是主管长安的监狱。

长安的天牢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因为受“巫蛊之祸”的株连被关入大牢。他就是卫太子的孙儿,汉武帝的曾孙。丙吉在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

当时的婴儿经过长期的啼哭,又长期缺奶,早已是奄奄一息。

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中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人又忠厚谨慎的女犯人(一个是淮阳人赵征卿,一个是渭城人胡组)轮流喂养这个婴儿。

丙吉还给小婴儿找了一间通风、干燥的牢房,提供了冷暖适中、物品齐全的条件。

两位犯罪在监的奶妈也将小皇曾孙视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就这样,可怜的孩子在狱中竟然奇迹般地成长了起来。

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尚是犯人的皇曾孙时,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小皇曾孙已5岁了,还没有离开过监狱的高墙。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试探着请高官贵族收养这个孩子,给孩子正常的成长环境。当时的高官显贵们一知道孩子的来历,都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收养。

在小孩子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小皇曾孙,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

险些被杀

5岁送至母族抚养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生了重病。有人想在汉武帝病重期间再次兴风作浪,指示看风水的人上书说长安监狱中有天子气。

多疑的汉武帝派遣使者命令官府,关押在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行轻重,一律杀之。

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丙吉主管的监狱,要执行皇帝的旨意。

丙吉命令关闭监狱大门,拒绝使者进入。他隔着墙壁高喊:“皇曾孙在这里。其他人因为虚无的名义被杀尚且不可,更何况这是皇上亲生的曾孙子啊!”

双方僵持到天明,郭穰还是进不去监狱。他只好返回宫中将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并弹劾丙吉抗旨。

汉武帝受到这次挫折后,反而头脑清醒了许多,叹气说:“这也许是上天借丙吉之口来警示我吧!”

汉武帝没有追究丙吉的罪过,也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说来也奇怪,不久汉武帝的病竟然好了。

刘病已不再是犯人了,可以做一个自由的普通百姓,真正算是虎口脱险了。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他终于打听到刘病已的父亲刘进的舅舅史家。

当时,史家还有刘病已的舅曾祖母贞君和舅祖父史恭,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杜县史家。史老太太见到这曾外孙,惊喜交加,接过抚养大任。

老太太对刘病已异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只有5岁的刘病在新的、舒适的环境中,对之前的监狱生活逐渐淡忘了。他对长安监狱中的高墙、两位慈祥的奶妈和那可以自由出入的丙吉的印象越来越模糊。

史家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环境,也刻意不提长安的监狱。丙吉回到长安,继续去做他的官,绝口不提刘病已的事情。


刘询:监狱中长成的皇帝

汉宣帝杜陵的坟丘,宣帝刘询是西汉的第7个皇帝。

重归皇室

交结官民名声渐大

晚年的汉武帝最终知道了“巫蛊之祸”的真相,明白了儿子刘据的苦衷与冤情。他悔恨不已,下诏罪己,开始为案件平反。

临终前,汉武帝依然对亲自害死儿子耿耿于怀。他想到刘据还保留着一个独子刘病已,于是下诏令宗正(主管皇室族系的官员)将他的名字重新载入皇室的牒谱,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从杜县舅祖父家被接到了长安去接受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年轻的时候是刘据的家臣。

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现在,他很自然地将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前太子的孙子的身上,对刘病已的抚养教育格外上心。

张贺不仅在职权范围内处处优待刘病已,而且自己资助刘病已读书游学。刘病已慢慢长大后,张贺还为他迎娶了负责宫中织染的小吏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

依靠许家、张贺和舅祖父史家的关心和资助,刘病已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向东海澓中翁学习《诗经》,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闻名一时。同时,刘病已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

这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爱好,但刘病已没有沉溺其中,相反却利用游玩的机会,观察风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

刘病已虽然在长安居住受教育,但还是经常回杜县史家居住。他终身都非常喜欢杜县一带的山水,“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

史恭的儿子刘病已的表叔史高、史曾、史玄都和刘病已在一起玩耍长大。史称他“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

成年后,刘病已居住在长安的尚冠里,交结官民,名声越来越大。

与刘病已分开后,丙吉转任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丙吉对刘病已恭敬如常,绝口不提当年之事。刘病已竟然不知丙吉就是当年那个抚养自己的狱官。

登基为帝

报旧恩不吝封赏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4月,汉武帝的儿子、年轻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后征昌邑王刘贺为新皇帝。

7月,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霍光以刘贺淫乱多罪废黜他。于是,中国出现了短暂的没有皇帝、又缺继承人选的情况。

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多次讨论继承人选,都难以决定。

丙吉抓住机会,向霍光进言说:“将军您受孝武皇帝襁褓之托,任天下之寄。不幸孝昭皇帝早崩无嗣,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义废之,天下莫不服从。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一举。我看现在大臣们所讨论的人选都是在位的诸侯宗室,忽视了那些还没有爵位,尚在民间的皇室子孙。将军,您是否记得,武帝临终前的遗诏中提到将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在他幼少的时候见过他,现在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通经术,有美材,举止有度,名声在外。希望大将军先让刘病已入侍皇宫,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那么天下幸甚!”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觉得刘病已不论从血统还是才干上都适合做皇帝,就下定了尊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的决心。

统揽大权的霍光点头后,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于是霍光和众大臣上奏皇太后并得到同意。

刘病已即位后,为汉宣帝,对张贺、史恭等人知恩图报,加官晋爵,甚至连子孙都大加封赏。对于丙吉,汉宣帝认为他有拥立的功劳,依惯例晋封为“关内侯”(关内侯不是正规确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资格)。丙吉为人敦厚,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

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生活困难,于是就让别人替自己向当时的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艰难困苦中抚育了当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有关机构对这样的上书不敢怠慢,呈送给汉宣帝御览。

刘病已看到上书,隐约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还有许多故事被遗忘了,便下令掖庭令去询问宫婢则详情。

宫婢则陈述了自己对皇帝的养育之恩,并说所有的事情当年的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的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年老的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

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不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病已。丙吉说:“只有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算是皇上的奶妈。”

丙吉把自己和两个奶妈当年在狱中共同抚育刘病已的艰难、害怕和无奈告诉了掖庭令。

刘病已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丙吉有旧恩却不言功,甘于幕后,令皇帝感叹不已。刘病已迅速做出决定,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人已经死了。刘病已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

对于丙吉这位救命恩人和道德君子,刘病已专门下诏给丞相说:“朕幼年卑微之时,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有旧恩,功德无量。《诗》曰:‘亡德不报’。朕要封丙吉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丙吉因为自己的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