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7-9年級課內外必掌握的32篇文言文(帶譯文)!送打印版

最全實踐課內外必必須掌握的文言文(帶譯文),共32篇!


送打印版咯(申請方法見文尾)——

部編7-9年級課內外必掌握的32篇文言文(帶譯文)!送打印版

部編7-9年級課內外必掌握的32篇文言文(帶譯文)!送打印版


初中課內外要學的文言文主要有:


1.《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2.論語 十二章

3.誡子書 諸葛亮

4.狼 蒲松齡

5.穿井得一人 《呂氏春秋》

6.杞人憂天 《列子》

7.孫權勸學

8.賣油翁 歐陽修

9.陋室銘 (唐)劉禹錫

10.愛蓮說 周敦頤

11.河中石獸

12.三峽 酈道元

13.短文兩則

與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 北宋 蘇軾

14.與朱元思書 南朝梁 吳均

15.《孟子》二章

富貴不能淫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16.愚公移山 《列子》

17.周亞夫軍細柳營

18.桃花源記 陶淵明

19.小石潭記 柳宗元

20.《莊子》二則

北冥有魚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21.《禮記》兩則

雖有佳餚

大道之行也

22.馬說 韓愈

23.賣炭翁 白居易

24.岳陽樓記 范仲淹

25.醉翁亭記 歐陽修

26.湖心亭看雪 張岱

27.魚,我所欲也 《孟子》

28.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魏策四》

29.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30.曹劌論戰

31.出師表 諸葛亮

32.鄒忌諷齊王納諫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謝太傅在一個 冬雪紛飛的日子裡,把子侄們輩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們一起談論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藉風而起。”謝太傅聽了開心的大笑起來。她(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後朋友才到。


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


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論語 十二章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4.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這樣的人是可以當老師的."


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6.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德多麼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8.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拿他們的優點來自己學習,拿他們的缺點來自己改過。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站在河岸上說,過去的時間就像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軍隊可以被奪 去主帥,男子漢 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一個人心有遠大理想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要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於自己的志向不能有過多的功利干擾,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靜的看待這些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狼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裡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隻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隻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後面的狼停住了,前面的狼又到了。骨頭已經沒有了,可是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後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現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裡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裡的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離開,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鑽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的後腿,這隻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隻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罷了。


穿井得一人 《呂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裡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到遠處去打水澆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聽了的人就去傳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宋國國君派人向丁家問明情況,丁家人答道,“得到一個空閒的人的勞力,並非在井內挖到了一個活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道理:這凡事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調查研究,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


杞人憂天 《列子》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裡活動,怎麼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道理: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拿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怎麼能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沒有學識的)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康肅公陳堯諮善於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誇。曾經(有一次),(他)在家裡(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諮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諮(聽後)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裡,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溼。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諮笑著將他送走了。


這與莊子所講的庖丁解牛、輪扁斫輪的故事有什麼區別呢?


道理:本文是北宋歐陽修所著的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記述了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過長期反覆苦練而達至熟能生巧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