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氣機殲10艱辛的發展歷程,感恩祖國沒有放棄…

爭氣機殲10艱辛的發展歷程,感恩祖國沒有放棄…

身披寶藍色“戰袍”、閃爍著耀眼“劍”光的殲10表演機,頻頻亮相在國內外航展,它的自信形象和驚豔表現,展現出中國空軍的時代風貌和技術戰術水平。早在殲10表演機列裝的一年多前,殲10就作為新型戰機亮相珠海航展。人們稱殲10為“爭氣機”,因為它的問世,標誌著我國有了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三代戰機,我國的航空工業和空軍力量建設從此走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關於殲10的命運,有人說是在15分鐘裡決定的……1982年2月,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應邀參加我國新一代戰機研製方案評審論證會。原本他只是去“幫助參謀參謀”,卻意外得到了15分鐘的發言機會。就是這短短的一刻鐘,他成功將一個保守的二代半飛機方案變成了新型先進三代飛機方案。

起初,很多人並不看好殲10的設計。作為跨代戰機,它採用的新技術超過60%。而按照國際慣例,研製新機時,新技術採用率一般只有30%。有人說,這是“五分錢想上長城,車票都買不起”。


爭氣機殲10艱辛的發展歷程,感恩祖國沒有放棄…

在殲10設計和研製過程中,起落架對於數控加工水平要求極高,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宋文驄告誡大家:“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國人會幫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殲10的起落架流著我們自己的‘血液’。”

在將要迎來試飛的日子,工作人員又發現機身底下出現了3滴油。為了查明原因,宋文驄和技術人員花了12天時間檢查,直至隱患消除。

1998年3月23日,是殲10首飛的日子。人群中,一頭銀髮的宋文驄格外引人注目。那一天,一向穩重的宋文驄深情地看著試飛員雷強說:“飛機準備好了,就看你的了。”

雷強微笑著對宋文驄說:“就是摔,我也要把飛機摔在跑道上!我要讓您知道,我們這些年的心血、努力,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爭氣機殲10艱辛的發展歷程,感恩祖國沒有放棄…

殲10首飛20分鐘,表現非常完美。當這架浸透了無數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戰機平安落地的那一刻,大家激動萬分。回想10年來大家付出的艱辛,宋文驄和雷強都流下了幸福的淚水。那一天,為了紀念殲10首飛成功,宋文驄將自己的生日改為3月23日。

從立項到首飛,殲10的研發用了10多年的時間。爾後,又歷經多次試飛,終於在2006年正式列裝空軍航空兵部隊。服役近14年,經過不斷升級、改裝,殲10已衍生出多種改進型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