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當時鎬京和洛邑分別是現在的哪裡?

小白不太白


我是亙古懷念說史,我來回答。

周平王遷都洛邑是西周和東周分水嶺的標誌性事件。周平王之所以遷都洛邑也是對於歷史經驗的吸取和當時周王朝安危的考慮。



早在周宣王時期,周王朝在與戎狄部落的戰爭中就多次失敗,戎狄部落勢力嚴重威脅了當時西周王朝的首都鎬京。最終在周幽王末年,申侯聯合了犬戎部落攻破了西周王朝的首都鎬京,周幽王被殺,都城被犬戎人洗劫一空。

周平王繼位登基後,實力遭到嚴重削弱的周王室已經無法應對鎬京周圍的安全形勢,加上當時的首都鎬京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周平王決定簽到相對安全的洛邑。



當時的洛邑大治在今天的洛陽附近。熟悉中國地理的朋友應該知道,洛陽所在的位置非常適合作為首都,它三面環山,北臨黃河,東有虎牢關,西有潼關險隘,以居天下之中。

而鎬京就在今天的陝西省境內,它位於周人興起的岐山地區。自從鎬京飽受戰火洗禮之後,加上後來周平王東遷,後來就逐漸喪失了統治中心的地位。不過在鎬京不遠的關中平原,秦人建立了其首都咸陽,後來漢高祖劉邦又在咸陽附近建都長安。



長安也就是在今天陝西省首府西安附近,今天的西安被譽為十三朝古都。先後有13個大小王朝建都西安,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西漢和唐朝都定都西安附近。今天西安也是我國著名的人文旅遊景區,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遊客觀光遊覽。


亙古懷念說史


我們知道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階段,西周時期都城在鎬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成周(洛邑),此後這段時間被稱為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其中“三家分晉”是春秋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

約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動牧野之戰,打敗殷商,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其實王都的全稱因該叫做“豐鎬”,豐指豐京,在灃水西岸,是周室宗廟和苑囿的所在地,鎬指鎬京,在灃水東岸,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地方,此後,這種都城的規劃結構便成為典範,《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其中“左祖右社”就是指豐鎬這種城市佈局。

經現代考古學鑑定,豐鎬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面積約17萬平方千米。

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兒子,母親申後是申國候的女兒,最初被立為太子。後來周幽王寵幸妃子褒姒,又生子伯服,昏庸的周幽王竟然廢嫡立庶,改立伯服為太子,廢申後立褒姒為王后,還欲加害宜臼,於是申後和兒子宜臼逃亡申國,對此申國候大怒,於前771年,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死後,各國諸侯擁立前太子姬宜臼繼位,稱周平王,並遷都成周,改名為洛邑。洛邑在今河南洛陽瀍河兩岸。

下面接著說周平王為什麼要遷都洛邑

  • 1.洛邑本身具遷都的條件

出自何尊銘文的“宅茲中國”詳細記載了周公營建新都成周(洛陽)的故事。由於西周都城豐鎬地理位置偏西,為了有效控制東方諸國,周武王決定在洛陽盆地伊水、洛水地區建立新都,而不到兩年武王離世,營建新都的事宜由周公旦接手,到周成王五年建成,周王室在新都成周共駐軍八萬人,並且在明堂當中放置代表王權的九鼎,以震懾東方,這也是定鼎中原的典故。所以,這也為後來周平王遷都奠定了基礎。

  • 2.為躲避犬戎,擺脫困境

西周都城鎬京,瀕臨西北遊牧部落,時常受到遊牧民族的侵擾。公元前770年,申候聯絡犬戎攻陷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殺死於驪山,鎬京宮城被洗劫一空,王城殘破不堪,關中佈滿犬戎人,此時的鎬京處於西北戎人的威脅之下。所以遷都是為了避開犬戎部落的威脅。

  • 3.出於政治考慮

周平王是在諸侯王的擁立下才獲得王位,在當時的情況下週平王並沒有多大權力。所以從自身利益出發,周平王需要拉攏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國作為自己的後盾。距離洛邑最近的晉、鄭兩國最具備這種條件。鄭國是西周最晚的一個分封國,鄭國第一任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少子,周宣王的弟弟,在宗親血緣關係上最近;晉國地處汾水流域,這裡是周先祖的發源地,周族西遷後仍有部分留守者,西周末期時,晉國已經發展為一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出於宗法禮制,這裡的臣民必定會效忠周平王。《左傳·隱公六年》周桓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所以,面對現實情況,周平王要想中興周室,選擇遷都洛邑,獲取晉、鄭兩國的支持也是合理的。

總結,周平王選擇遷都洛邑,既有避免犬戎威脅的客觀原因,也有想借晉鄭兩國支持,維護天子統治的真實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