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開濟,最會做官的詞人

馮延巳(903年-960年),原名馮延嗣,一作馮延己,字正中,是五代時詞人,廣陵人。南唐時官至宰相,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老師。他是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頵的兒子,弟弟馮延魯亦是著名文人。死後諡號忠肅,有《陽春集》傳世。

兩朝開濟,最會做官的詞人

馮延巳詞風清麗,善寫離情別緒,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對李煜影響很大。馮延巳、李煜被認為直接影響了北宋以來的詞風。馮延巳所著的詞有《謁金門》,第一句為“吹皺一池春水”。

姓名爭議

馮延巳姓名歷來多有爭議。《馬氏南唐書》《陸氏南唐書》《資治通鑑》均作“馮延己”,但後世的唐宋詞選本多作“馮延巳”。詞學家夏承燾《馮正中年譜》引焦竑《筆乘》,釋氏六時:“可中時,巳也。正中時,午也。”從馮氏的名與表字的對應關係考慮,認為馮氏之名應作“馮延巳”而非“馮延己”;他還考證出“巳”“嗣”二字是既同音又同義的。

生平

李昪時期

馮延巳是廣陵人,一說是歙州人。其父馮令頵仕南唐,南唐烈祖李昪時署為歙州鹽鐵院判官。馮延巳早年以文雅著稱,多有才藝;後拜見烈祖,烈祖任命他為秘書郎,讓他與太子吳王(後徙封為齊王)李璟交遊。後來李璟任元帥,馮延巳在元帥府掌書記。

馮延巳擅長憑依權貴,其與陳覺交好,又通過陳覺而依附宋齊丘,因得權勢。同時在吳王府任職而名位在自己之上的,馮延巳便小施計謀把他排擠出去。馮延巳常常恃才放曠,狎侮朝士。他曾經譏諷中書侍郎孫晟說:“您有什麼能耐擔任中書郎呢?”孫晟回答:“我不過是一個山東的鄙儒,寫文作賦不如您,高談闊論不如您,諂媚奸詐也不如您。但是主上讓您與齊王交遊的目的是想用您的仁德去輔導他,怎會是讓你們成為狐朋狗友呢?我確實無能,但您的能耐,卻恰足以成為國家的禍患罷了。”給事中常夢錫幾次上言,斥責陳覺、馮延巳、魏岑等人都是奸佞之人,不適合讓他們在東宮侍奉太子。烈祖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不久便去世了。

兩朝開濟,最會做官的詞人

李璟時期

南唐元宗李璟登基後,改元保大。馮延巳喜形於色,時不時地入朝向元宗陳述政事,使得元宗對其稍有不悅。保大二年(944年),元宗任命馮延巳為翰林學士承旨。宋齊丘對待陳覺素來厚重,元宗也認為陳覺是個有才之人,便委以重任。馮延巳與其弟馮延魯、魏岑、查文徽、陳覺相互勾結,把持朝政,時人稱他們為“五鬼”。

保大四年(946年),馮延巳為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後出任宰相。保大五年(947年),陳覺、馮延魯舉兵進攻福州,結果死傷數萬,損失慘重。元宗大怒,準備將陳覺、馮延魯軍法處死,但經宋齊丘、馮延巳斡旋而免。後被御史中丞江文蔚、知制誥徐鉉、史館修撰韓熙載彈劾,被貶為太子少傅[6]。保大六年(948年),馮延巳出任昭武軍節度使,治撫州。馮氏在撫州任職數年,並沒有什麼政績。保大十年(952年),馮延巳二度擔任宰相。馮延巳當政期間,先是進攻湖南,大敗而歸;後淮南被後周攻陷,馮延魯兵敗被俘,宰相孫晟出使後周時不屈遇害。馮延巳曾評價烈祖、元宗二人道:“先主李昪在安陸打了敗仗,喪師數千人,就吃不下飯,哀嘆多日。他不過是一個田舍老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呢?當今的皇上有數萬軍隊在外征戰,依舊宴樂昇平、騎馬擊球,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啊!”

顯德五年(958年),馮延巳被迫再次罷相。當時朝廷里黨爭激烈,朝士分為兩黨:馮延巳與宋齊丘、陳覺、李徵古等為一黨;孫晟、常夢錫、韓熙載等人為一黨。幾次兵敗,使得元宗決心剷除黨爭。於同年下詔,歷數宋齊丘、陳覺、李徵古之罪,宋齊丘放歸九華山,陳覺、李徵古被逼自殺,但馮延巳安然無恙。建隆元年(960年)五月,馮延巳因病去世,終年五十八歲,諡號“忠肅”。

兩朝開濟,最會做官的詞人

藝術造詣

馮延巳在詩詞方面造詣極深,尤其擅長樂府詞。陸游在《南唐書》中記載:“延巳工詩,雖貴且老不廢,如‘宮瓦數行曉日,龍旗百尺春風’,識者謂有元和詞人氣格。尤喜為樂府詞。”

馮延巳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佩文齋書畫譜》列舉了南唐十九位書法家的名字,其中就有馮延巳。

馮延巳特別能言善辯。《釣磯立談》記載馮延巳“辯說縱橫,如傾懸河暴雨,聽之不覺膝席而屢前,使人忘寢與食”。

兩朝開濟,最會做官的詞人

正面評價

王國維《人間詞話》:“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中、後二主皆未逮其精詣。《花間》於南唐人詞中雖錄張泌作,而獨不登正中隻字,豈當時文采為功名所掩耶?”“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餘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劉融齋謂飛卿‘精豔絕人’,差近之耳。”[8]

劉熙載《藝概》:“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

陳廷焯《雲韶集》:“正中詞為五代之冠,高處入飛卿之室,卻不相沿襲,時或過之。”

負面評價

陸游《南唐書》記載孫晟對馮延巳的評價:“鴻筆藻麗,十生不及君;詼諧歌酒,百生不及君;諂媚險詐,累劫不及君。”

文瑩《玉壺清話》:“(常夢錫)歷言宋、陳、馮、魏輩奸佞險詐,不宜置左右。主深然之。”

附:

謁金門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