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從軍前期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你的歷史我來評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天曆元年朱元璋出生,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在寺裡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不久,當地出現饑荒,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就是朱元璋參軍前的生活,很悲慘,父母雙亡,自己孤身一人四處流浪。直到後來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並且一步一步崛起,當上了皇帝。


小空話歷史


你好, 我認真審了一下題,“從軍前期”應該指的是剛從軍那段時間,也就是“從軍初期”,而並不是從軍之前。

因此,我按照問題來回答吧。

朱元璋從軍的原因:

朱元璋17歲的時候,父母及幾個兄弟都因天災而被餓死。

據一些野史記載,走投無路的朱元璋想起以前母親在世時,曾經因為生病到皇覺寺許過一個願:願意讓朱元璋出家為僧。

此時的朱元璋,一方面是為了還母親許過的願;另一方面是確實走投無路,所以就到皇覺寺當了和尚。

可是入寺不到兩個月,寺廟住持以沒有糧食為由,安排朱元璋外出化緣。

入寺方五十日,寺主以歲飢,罷飲食……

從此朱元璋度過了三年的化緣生涯,天知道在這三年的時間裡,朱元璋到底經歷了哪些辛酸困頓的磨難。

反正當他重新回到皇覺寺以後便開始立志發奮學習。

乃西遊(化緣)廬、六、光、固、汝、穎諸州,如此三載,復入皇覺寺,始知立志勤學。

又過了幾年,收到好友湯和的從軍邀請,同時迫於當時的局勢,朱元璋在元朝至正十二年四月,投奔到濠州的郭子興營中。

幸運兒朱元璋

朱元璋自從軍開始,雖然從軍初期的生活艱辛而又曲折,但我始終覺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上天向朱元璋打開了幸運之門。

要探究朱元璋從軍前期的生活,不得不從朱元璋的這些幸運說起。

一、成家

從軍不久,朱元璋便因戰功當上了一個小頭目,同時被郭子興收為親兵,跟隨在郭子興左右。

由於平時與郭子興談論戰事時,其言談舉止讓郭子興非常佩服,再加上作戰勇猛,每戰必勝,郭子興便將朱元璋收為義子,並且把自己的養女(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許配給了他。

從軍不久升了小官,並被元帥收為義子,還娶了老婆。

有了家室,日常起居有人陪伴、照顧,生活當然比軍營裡的單身漢要強許多倍。

二、點將

當時的起義軍除了郭子興以外,還有孫德崖等好幾個首領。

這幾個人之間相互不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勾心鬥角、相互傾軋。

朱元璋就像一個和平使者,往返在幾個人之間,軟硬兼施,協調關係。

時間一長,朱元璋表現出來的才能以及在下屬中的號召力,漸漸引起郭子興的嫉妒和不滿。

於是朱元璋率部打下定遠、懷遠、安奉等幾個地方重新回到濠州之後,做出了一個霸氣的義舉:將手中的部隊全部交還給郭子興。

朱元璋從這些部隊裡僅僅挑選了20幾個人跟隨自己。

實際上,這20幾個人就是朱元璋的根基所在,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在此後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名將,有的甚至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元勳。

三、立業

朱元璋帶領著親自挑選的20幾個人,開始招兵買馬,不斷收攏、合併四方的烏合之眾,很快便發展成了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然而,朱元璋的事業並非從此就開始了。俗話說:好事多磨,在他經過千辛萬苦攻下滁州後,之前的上司郭子興被孫德崖擠兌得無路可走,便跑來滁州。

朱元璋再次做出了驚人的義舉:將統帥的職位以及手中的兵權,全部交給了郭子興,自己仍然視他為上司。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波折後,上天的眷顧又來了:郭子興因病去世。

從此原本屬於朱元彰的軍權,順理成章地又回到了他的手中。

這一次兵權的迴歸與以往不同,一方面,這本來就就是朱元璋自己打下的家底;另一方面,在朱元璋的頭上再也沒有所謂的上司,宏圖霸業就從這裡開始了。

以上的幾個階段:自從軍開始到郭子興去世,應該是屬於朱元璋從軍的前期,因為再往後就不應叫從軍了,而是一方統帥。

成家、點將、立業三個階段,便是他從軍前期的生活寫照,既有艱辛困頓的波折,也有上天眷顧的幸運。


歷史不忍錯過


朱元章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在十三歲的時候家鄉發生大瘟疫,村民在疫情中染病死亡者十有五六人,朱元章家也不例外,在短短的一個月裡六口之家就剩朱元章和他的嫂子侄子三人,看到這個慘狀,朱元章心恢意冷,就想到出家修行,於是告別嫂侄出遠門了。

朱元章想隨便找個寺廟有個地方待著就行啦,可是,他一次又一次的被寺廟拒絕加入之中,由於在這個瘟疫災難之後有太多的人都往寺廟擠,朱元章沒有辦法,只有繼續尋找,至到來到河南禹州境內終於找到一個空廟,總算找到一個容身之處。

在這裡安排好後,朱元章為了不讓嫂侄耽心,就託人給嫂侄回了個信息,說我在外面有個113所廟的地方做了住持,過得很好不用擔心我。

在家鄉人民都在瘟疫中,都想在外地能尋找一個容身之處躲闢疫情,這個消息很快炸了鍋,都想去朱元章那裡有個容身之處,在朱元章家二百里的地方有個叫劉伯溫的人聽說了,也想投靠朱元章,他幾經周折才找到朱元章那裡,但和朱元章說的根本不一樣,只有三間破廟,甚是不解,朱元章說:我沒說慌啊,這不就一柏一石和三所廟嗎!

劉伯溫為朱元章的機智佩服,就和朱元章說起合作演場大戲,成就一番偉業。這就開始了一場有計劃的演出,劉伯溫開始到全國各地遊說那些有想法的人,去投靠將來必成皇帝的朱元章,朱元章坐在寺廟中不出家門,全國各地的能人異士紛紛前來投身,朱元章很快就擁有了一大批能人志士,開始了他走上人生巔峰的人生道路。






水木冉


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天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江蘇省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花開水不流


朱元璋出身貧苦,很小就給地主家放牛,1344年由於其家鄉鳳陽發生嚴重旱災,蟲災。朱元璋的親人相繼去世,朱元璋無依無靠最後去皇覺寺出家為僧。但不久寺院以化緣為由打發朱元璋外出。在三年的化緣期間朱元璋走遍了安徽河南等地親眼看到元末期貪官汙吏強取豪奪,強佔民女,無惡不作,當官更是貪財好色視民如草芥。棄僧從戎投到以郭子興為頭領的紅巾軍開始只是一介小卒兩個月提拔為親兵。由於朱元璋表現的不但比郭子興手下那些將領優秀,就算比郭子興也要強不少所以郭子興就有點討厭朱元璋了。從這點看郭子興成不了大事也是在情理之中。郭子興討厭朱元璋,郭子興的兒子們也視朱元璋為眼中刺,甚至故意汙衊朱元璋將其禁閉,故意不給飯吃。要不是馬娘娘將大餅藏於懷了帶給朱元璋。

好在郭子興不想殺朱元璋馬皇后又暗地將自己僅有的財產給了郭子興夫人才把朱元璋救下了。正是這次原因看清了郭子興目光短淺,請求獨立帶兵征戰到後來有了徐達湯和在內的淮西二十四將,才開始了自己的帝王之路。



大妮談古今


【孤竹閒客】覺得朱元璋在從軍之前,或者說在成年之前的生活還是相當悲慘的,我主要從三個階段說一下:

朱元璋的祖籍原來是沛縣,後來由沛縣遷到了句容縣,父親叫朱五四,母親叫陳二孃,朱元璋家裡孩子多,他是第八個孩子,取名叫朱重八,朱元璋出生的年代是元朝第十四位皇帝妥懂帖睦爾在位期間。

一、上私塾階段

朱家由於孩子多,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朱重八小時候聰明乖巧,善解人意,在父母面前特別懂禮貌,經常幫大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深得母親的喜愛,由於陳二孃多少讀過一點書,在朱重八六歲的時候開始教他認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便已背得滾瓜爛熟了。

陳氏看見兒子天資聰慧,有意重點培養,在朱重八九歲的時候,說服了丈夫,破例讓兒子上了私塾,教書先生是一位老秀才,經常當眾誇獎小重八:“人不可貌相啊,小重八固然相貌欠佳,但聰慧異常,且讀書用功,如能持之以恆,而後仕進之路,寬廣暢通。”

但是美好的日子總是顯得那麼短暫,在上了私塾二年後,有一次老師被人請去書寫契約,囑咐孩子們自己背誦作業,這期間有個地主孫慶福的兒子叫孫璜,出主意非要做遊戲,藉機欺辱朱重八,小重八哪受得了這個欺負,便動手打了孫璜,這下惹了麻煩,地主孫慶福帶人來找私塾,要求開除朱重八,無奈之下,小重八含著眼淚離開了私塾。

二、為地主放牛階段

朱重八失學了,原因並不是僅僅撒野打人,而是如影隨形的貧窮,這在朱重八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當時的元朝,由於多年的窮兵黷武,百姓的苛捐雜稅眾多,再加上朱家人口多,負擔重,無奈之下,父親朱五四隻好讓朱重八去給財主劉繼德家做了放牛娃。由於朱重八繼承了母親擅長言辭的天賦,再加上念過私塾,能說會道,身邊經常彙集一些小夥伴,央求他講故事,作為交換,小夥伴們必須幫助小重八割一些青草,回去交給東家。在這期間,朱重八認識了生命中的兩個重要人物徐達和湯和。

由於朱重八能說會道,組織能力強,理所當然成為了小夥伴們的頭,閒來沒事在一起舞槍弄棒,有時還過一過當皇上的癮,這段時間應該說還是很無憂無慮的,但是後來發生一件事情,幾乎改變了朱重八的人生軌跡。

這些孩子們畢竟是窮人家的孩子,經常吃不飽餓肚皮,有一次在朱重八的提議下,竟然把東家的一頭小牛犢子給殺了,扒了皮給烤著吃了,這下又闖禍了,被財主劉繼德打了個半死,這件事還驚動了十里八村,朱五四不但賠了穀物,在人面前抬不起頭,朱重八還背了個“闖禍精”的名頭,連放牛的差事都找不到了。

三、出家當和尚階段

至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343年,這一年的夏天,在朱重八的家鄉爆發了一場大災難。

一開始是旱災,降雨稀少,掛果的糧食微乎其微,緊接著到了秋天,又來了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把僅剩的一點穀穗也吃光了,這一年幾乎是顆粒無收。

災難還沒有結束,就在蝗災剛剛過去沒幾天,村裡的一些老年人開始陸續的死亡,後來連村裡的郎中也死去了,郎中在臨死的時候告訴大家:“這是瘟疫。”

朱重八家也沒有幸免,在這場瘟疫當中,僅活了朱重六、朱重八,還有朱重四的兒子,朱家哭的是昏天黑地,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呀,這一年朱重八正好是十七歲,隔壁的汪氏老母告訴朱重八一件陳年往事,原來在朱重八小的時候,得過一場怪病差點死了,後來父親去寺廟皇覺寺許願,答應孩子成年以後出家為僧,這才保住了朱重八的性命,汪氏老母說:“皇覺寺有一些寺產,日子還好,你去出家當和尚,一來可以還你父親的願,二來可以有口飯吃,總比流浪在外餓死強啊。”朱重八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去了皇覺寺當了和尚。

最後總結

以上這三個階段,基本就是朱元璋在投奔紅巾軍以前的生活軌跡,這段時間對於朱元璋來說就是煉獄階段,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難,但苦難永遠都是雙刃劍,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品質,可以催人奮進,所有這些苦難都為朱元璋日後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孤竹閒客


朱元璋自幼家境貧苦,父母兄弟相繼餓死。後來他當了和尚開始雲遊化緣,走遍了淮西,河南等地,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許多社會經驗。悲慘的童年再加上艱苦的流浪乞討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這些都為朱元璋從軍後出類拔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在兒時玩伴湯和的邀請下,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此時朱元璋25歲,因為本身就是窮苦出身,也沒那麼多顧慮,打仗總是身先士卒,非常勇猛,頭腦也靈活,善於謀略。而且特別講義氣,獲得的戰利品都分給大家,很快就交了一幫生死好兄弟。很快郭子興也知道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他調到帥府當差,還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以前叫朱重八)

此時在濠州城的紅巾軍派系較多,矛盾衝突日益加劇,朱元璋覺得,只守著一個濠州城,被動的抵抗元軍一次次的進攻,遲早要被消耗殆盡。於是,他帶著24個死心塌地跟隨他的將士主動出擊,一路上招撫降兵, 準備南下奪取滁州,此時朱元璋已經有兩萬之眾,還得到了未來的開國宰相李善長,做為幕僚。

滁州城順利拿下以後,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指揮管理能力逐漸的展現出來。勢力慢慢發展壯大,後來在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下,再加上徐達,湯和,常遇春等將領的奮勇殺敵,一步步向著皇位進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