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權威分析新加坡抗疫模式:新冠患者因此少約95%

新加坡抗疫模式一直是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步...

可謂冰火兩重天...

不管是隔離問題

口罩問題

聚會問題

封國問題

...

但結局是新加坡的抗疫結局還是十分有效,在沒有停工、停產的大環境下,新加坡已經做的非常難得了...


柳葉刀權威分析新加坡抗疫模式:新冠患者因此少約95%

(圖:來源自網絡)


當地時間3月23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Interventions to mitigate early spread of SARS-CoV-2 in Singapore: a modelling study(延緩SARS-CoV-2在新加坡早期傳播的干預:一項模型研究)”的研究報告,通過模型研究,發現政府實施的隔離感染者、關閉學校等聯合干預措施在新加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起到重大作用。


柳葉刀權威分析新加坡抗疫模式:新冠患者因此少約95%

(圖:來源自網絡)


該研究的作者團隊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以及倫敦大學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通訊作者為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的生物統計學與建模領域負責人COOK Alex Richard。

研究人員發現,一旦社區傳播出現,就立即實施隔離感染的個人及其家人、工作場所隔離和關閉學校的聯合干預措施,將能夠大大減少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數。

還發現,在無症狀比例較高的情況下,干預效果可能會大大降低,這時就需要有效的病例管理和治療以及疫苗等預防措施。

此外,其他隔離措施應優先於關閉學校的措施,因為在疫情的早期階段,當在校兒童顯示出冠狀病毒症狀時,他們停止上課的比例遠遠要高於有症狀的成年人停止上班的比例。

據悉,該研究是首次使用模擬模型研究隔離、居家工作、關閉學校等干預措施在減少疫情二次傳播中的作用。

當輸入病例和本地傳播出現時,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也應部署此類控制措施。

截至3月24日,新加坡的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58例,累計治癒156例。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人口不到600萬的新加坡,常住人口是新加坡4倍的上海,截至3月24日的確診人數比新加坡還少,為433人。而且,新加坡還地處熱帶,高溫、高溼下新冠病毒的存活更短,更易遏制。

據FT中文網報道,到3月20日,新加坡已進行了3.8萬次檢測,即每百萬人約有6800人得到檢測,這個比例超過韓國。

新加坡為何能較有效地控制本國感染數量,使疫情發展較平穩?研究人員調整了流感流行模擬模型,通過模擬新加坡人口,來估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全國人口中人傳人的可能性。

運用此模型,團隊估算了在基本傳染數(R0,指在沒有外力介入、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等於1.5、2.0或者2.5這三種傳播的情形下,經歷80天后感染SARS-CoV-2的累計患者數量。研究默認這其中7.5%是無症狀患者。

研究人員首先運行模型,假設新加坡政府沒有采取任何干預措施(基準情景,baseline scenario),得出全國人口中可能會被感染的人數。

然後針對每個R0值,評估4種干預情景(intervention scenarios)與基準情景相比對疫情暴發規模和速度的影響。

這些干預方案包括:

對受感染者的隔離措施以及對與他們相關的家庭成員的隔離(以下稱為“隔離”);

隔離加上關閉學校;

隔離加上工作場所隔離;

隔離、關閉學校和工作場所保持間距(以下稱為聯合干預,combined intervention)。

研究人員還通過更改感染的無症狀比例(22.7%、30.0%、40.0%和50.0%)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以比較相同控制措施下的暴發規模。

基準情景與干預方案

研究發現,對於基準情景而言,當R0為1.5時,第80天的中位累積感染數為279000人,這相當於新加坡本國居民人口的7.4%。

傳染性越強,感染的人數就越多,當R0為2.0時,感染總人數約為727000例,相當於新加坡人口的19.3%。

當R0為2.5時,感染數字就變為了1207000例,此時相當於新加坡人口的32%。


柳葉刀權威分析新加坡抗疫模式:新冠患者因此少約95%

(圖:來源自網絡)


基準情景與聯合干預下R0為1.5、2.0、2.5時新加坡的感染情況對比

研究人員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目前正在評估的政策方案,提出了4種干預方案,分別是:隔離感染者及其家人; 隔離加上立即關閉學校2周;隔離加上居家工作,鼓勵50%的員工在家中工作2周;隔離、關閉學校和居家工作的組合(即聯合干預)。

與基準情景相比,聯合干預是最有效的。

當R0為1.5時,被感染患者的累計中位數能夠減少至1800,減少了99.3%;在R0為2.0時降低了93.0%;在R0為2.5時降低了78.2%。

以R0為1.5為例,值得注意的是,僅隔離措施一項就會使新加坡的被感染患者中位數減少至15000,比基準情景減少了94.8%

。在基準情景下,從第0天到第80天的相應最大每日感染數量為12400,而隔離情況下為600,學校關閉情況下為500,居家工作情況下為300,綜合干預情況下感染數字將降低為120。


柳葉刀權威分析新加坡抗疫模式:新冠患者因此少約95%

(圖:來源自網絡)


疫情傳播80天后按位置、干預措施和不同R0值估算的SARS-CoV-2感染的中位累積數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超時工作等原因,在工作場所中的感染者數量始終超過在學校的,這一特點在聯合干預條件下、R0較高時尤為明顯。

此外,由於這次疫情中總感染人群中無症狀的比例可能較高,如果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上升為22.7%,那麼當R0為1.5時,在隔離條件下,80天后會多出100000例病例。

較高的無症狀比例將導致各種干預情況下的累計病例數都有所增加。假設無症狀患者比例增加至50.0%,則估計截止到第80天,在R0為1.5的情況下,即使採取聯合干預措施,也會多出約267000例感染。

如何預防疫情二次暴發?

儘管新加坡控制住了首批感染病例數量與死亡數量,但由於與多國的旅行聯繫較密切,新加坡現在面臨著第二波來自歸國人員的疫情暴發風險。事實上,在過去一週,新加坡確診病例數量增加了一倍。為此,相關部門收緊了旅行限制,加大了保持社交距離措施。

儘管旅行限制政策增加,新加坡政府也已經採取多種措施隔離受感染的個人,但據報道,至少有175例患者在國內被感染,感染的地點包括多個住宅和商業場所區域。

在新加坡3月16日的17例確診病例中,有11例有旅行歷史,包括英國、印度尼西亞、葡萄牙、西班牙、美國、法國、德國、瑞士和比利時;3月17日,據報道新加坡新增的23例確診患者中又有17例是“輸入病例”。

由於持續的輸入病例的風險仍然很高,研究認為工作場所隔離和關閉學校仍然是可以避免大量病例的重要干預措施。

無論基本傳染數高還是低,上述干預措施與隔離患者及其家人的政策相結合,都能夠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同時,研究認為,如果疫情開始本土傳播,則需要擴大對於疫情的監控計劃並進行嚴格的接觸者追蹤,從而及時阻止感染。

儘管居家工作與工作場所增加社會距離被證明是有效的,但與工作相關的感染所佔的百分比仍在不斷上升。

這表明工作場所是新加坡的主要感染場所,工作場所傳播的減少對疫情整體防控作用巨大。

此外研究指出,無論一個國家所有人口中的無症狀傳染者的人數究竟是多少,在控制本地病毒傳播者失敗的情況下,政府都必須在四種預防措施外,另外配備快速檢測和適當的病患管理。

研究建議,如果在新加坡確認了本地二次傳播,則應立即部署聯合干預的策略。當然,新加坡之所以可以順利地在當地執行聯合干預,這與他們的國家的體量密切相關:該國只有570萬人口。

研究同時指出,政府預防下的成功也離不開公民意識的普及,例如大眾有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的觀念包括勤洗手、注意通風等;在共享區域內注意預防感染;以及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礎,至少能夠判斷感染新冠病毒會有哪些表徵。

這些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為重要。因為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通常也有極大概率或風險免疫功能受損或者患有某種併發症。

儘管新加坡的政策和聯合干預迄今為止比較成功,但並不是說這場戰鬥在新加坡已經終結,新加坡與全世界的其他國家一樣,均有可能出現第二波感染高峰。

近日,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款名為“Trace Together”的應用,這款應用利用了民眾手機的藍牙設備,記錄用戶從相遇到分別中間的時間,這些信息最長會保留21天。一旦有感染者確認,政府就能通過這一手機App追蹤可能與這位傳染者接觸過的所有人群。

此外,從3月21日起,新加坡擴大了需要執行居家通知(Stay-home Notice)的人員範圍。所有從海外返回的新加坡居民,以及短期訪問者,不論是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都需要嚴格居家隔離14天。違反禁令,擅自走出家門的會受到檢控。

“居家通知”是一種預防措施,與對來自高風險地區者執行的14天強制隔離令有所不同,新加坡目前有超過7000人在執行居家通知。


本文素材,觀點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您認為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絡我們及時刪除和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