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文化:職場鬥爭的核心不是“權謀”,而是這三個方面

最近看到關於曾國藩的一段趣聞。曾國藩帶領湘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有些文人就開始採訪報道,曾國藩看到報道的文章以後拍案叫絕,曾國藩非常感慨,我都不知道我的戰是這麼的的。原來那些文人把曾國藩的戰爭進行了總結,概括出了好多戰爭的“計謀”。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並不是因為非常善於使用“權謀”,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實力取得勝利的。其實,在我們的職場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這方面的誤解,總認為職場鬥爭的核心是“權謀”,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情。今天我們就試著分析一下,職場鬥爭的核心因素到底有哪些?

第一個方面,實力

熟悉曾國藩的人都知道,曾國藩一生帶兵打仗,特別看重部隊的實力。曾國藩用很大的精力訓練湘軍,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更是訓練出了敢打戰能打勝仗的士兵。其實曾國藩的每一次勝利,最終都是依靠強大的湘軍實力。這就是為什麼曾國藩會對文人的文章拍案叫絕的道理,可以說,曾國藩在開戰之前,並沒有把重點放在戰爭的計謀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士兵的訓練和戰爭的各種條件準備上。職場的競爭也是一樣,你沒有足夠的實力,靠耍小聰明,根本不可能走得很遠,即使暫時能夠獲得勝利,坐到位置上,也會被別人拉小馬。

第二個方面,信心

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信心。一個充滿信心的人,渾身充滿了鬥爭的力量。一個缺乏信心的人,遇到一點挫折就會退縮。在職場生活當中,就算你精通了各種計謀,把孫子兵法背得滾瓜爛熟,你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和信念,很可能在職場競爭中半途而廢。沒有信心,做什麼事情都可能虎頭蛇尾,成功的幾率非常小。

第三個方面,時機

在這裡列舉一個例子。三國時期的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其中的原因有各種歷史的機緣巧合和,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關羽給了呂蒙戰勝他的時機。呂蒙心裡非常清楚,關羽非常想把荊州的士兵調到邊防去,於是呂蒙假裝生病,關羽放鬆了警惕,最終調走了荊州的眾多兵馬,呂蒙不費吹灰之力取得了勝利。這個歷史小故事告訴我們,在職場競爭當中,不需要跟對手頻繁摩擦過招,只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一戰而勝。聰明的人,從來不會在頻繁的小摩擦中消耗實力,而是靜下心來等待機會,機會一旦來臨,全力以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個方面,道義

這個意思非常好理解。在職場生活當中,要想徹底戰勝對手,必須取得“道義上”的優勢。群眾的支持很重要,領導的信任也很重要,你自己做事情的意義和價值也非常重要。讓你周圍所有的人都感覺到,你和別人的職場競爭中,是一場正義和邪惡的鬥爭。誰牢牢把握住了正義,誰就有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認同本文的觀點,請您點贊、收藏、分享!您有什麼感想和收穫,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夥一起分享!

官場文化:職場鬥爭的核心不是“權謀”,而是這三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