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越級彙報是招險棋

官員越級彙報是招險棋


現代大學裡面未設有官場基礎知識專業,如果有應該很火。為官之道靠的是慢慢琢磨和心悟。曾國藩在這方面是高手。

近日看明史,有個遼東巡撫王化貞對官場的規矩就看似比較生疏,出風頭,愛表現,誇海口,最終的結局就不用說了。

就像我原來供職過的一個單位,是個比較有規模的民營企業,老闆就喜歡愛說大話誇海口的人。這樣的人還很容易受到重用。

王化貞是萬曆末年的遼東巡撫,此時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東北已經成了氣候,可以和大明抗衡了。

這個時期的東北軍事是個燙手山芋,誰接手都是風險重重,可以說是朝不保夕,相當於賭身家性命。

先是遼東最高軍事首腦也叫遼東經略楊鎬,損失了二十萬軍士被下獄,接任他的是熊廷弼,這是明末著名軍事將領,接手之後三年時間遼東無戰事,人民安居樂業。魏忠賢派人向他索賄不成被陷害去職。

後來接任的是個文官,被清軍包圍戰敗自縊身亡。朝廷無奈再次啟用熊廷弼。

這次熊廷弼忽略了上次找他麻煩的魏忠賢仍然大權在握,他總認為皇帝賜他尚方寶劍就可以放心大膽幹。

從歷史看,只要奸臣朝中掌握大權,在外的軍事將領幹好幹壞結局都是一樣悲慘,戰敗會被追責受過,戰勝會被疑擁兵自重,有謀反的嫌疑,厄運降臨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國之重臣面對國難往往捨身棄家,置安危於不顧,熊廷弼就是這樣的人。

第二次剛上任就遇到一個豬隊友,這個豬隊友就是王化貞。

第一天到任,遼東巡撫王化貞亦來相見,寒暄後,共商戰守事宜。

王化貞擬分兵防河,廷弼欲固守廣寧,兩方未免爭論起來。一個要戰,一個要守。

王化貞終不以為然,固執己見,雙方不歡而散。

廷弼把自己的意見上奏朝廷,王化貞亦把自己的意見上奏朝廷,請朝廷裁決。朝廷覺得東北軍事熊廷弼負主責,把王化貞奏議擱起沒有答覆。王化貞內心更加牴觸。

官員越級彙報是招險棋


稍後,遼陽都司毛文龍,有捷報到廣寧說,已攻取鎮江堡,王化貞大喜,力主乘勝進兵。廷弼不同意,化貞私下上奏朝廷。大意是:“東江有毛文龍可作前鋒,降敵之李永芳。今已知悔,願作內應,蒙古兵可藉助四十萬,此時不規復遼瀋,尚待何時?願假臣六萬精兵,一舉蕩平,與景延廣十萬橫磨劍相似。惟請朝廷申諭熊廷弼毋得牽掣。”

這個意思很明顯,只要用六萬精兵,就此一戰可以徹底解決遼東的問題,將滿洲地方軍事勢力徹底蕩平。但希望熊廷弼不要干涉或從中作梗。

朝廷看他說的有把握,朝中主戰派又佔上風,於是同意了他這個建議,並且說此次戰役可以不受熊廷弼節制。

王化貞得了朝廷的尚方寶劍,當然自行其是,此時熊廷弼事後才知曉,王揹著他上奏朝廷。

熊廷弼確認該消息後,遂由廣寧回山海關。廣寧系當時明朝駐東北的軍事指揮中心,即今日的遼寧錦州北鎮一代。

不多日朝使也到,令王化貞專心此次戰役,不必受熊廷弼節制。熊廷弼亦受朝命,令他進駐廣寧,作王化貞後援。

王化貞帶了廣寧十四萬兵士,渡河西進,廷弼不得已,亦出駐右屯配合。此時廷弼兵只有五千,徒擁遼東經略虛名,不但沒參與制定作戰方案,還要配合下級聽下級的調度。心中鬱悶已極。

戰爭本就是變化莫測,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交戰之前王化貞又對朝中誇下海口,這意味著只能勝不能敗,他已經沒有了退路,敗了後果很清楚,下獄或者掉腦袋。

此刻的熊廷弼想的可能很簡單,不關自己的事,此次戰役是朝廷安排王化貞的,坐山觀虎鬥吧。

這清軍的戰鬥力不可小看,加上努爾哈赤的指揮有方,剛一交手,明軍即顯露敗相。

也是該王化貞倒黴,他平時看重的一個心腹,此時反水,造成六萬大軍全軍覆沒,隻身逃回去的路上見到熊廷弼放聲大哭。熊廷弼手下只有五千軍,根本無力和清軍接戰。

消息傳到京城,熊廷弼王化貞一同下獄,這次戰役自始至終沒有熊廷弼參與,但他也必須承擔責任。試想,這個方案是朝廷批准的,你熊廷弼沒參與,但你是名義上的遼東經略,當地最高軍事首腦,仍要承擔責任。

兩人一起被押解回京下獄。

熊廷弼最終就死在這次王化貞主導的戰役失敗被牽連上。按理他本人罪不當死,主要還是魏忠賢挾嫌報復。

官員越級彙報是招險棋


官場的事複雜多變,沒有規律可循,作為王化貞,越過自己的頂頭上司,越級請示彙報,本身就犯了官場大忌。戰場形勢風雲多變,誰敢說此次戰爭有必勝的把握,愣頭青才敢這樣說。、

王化貞的輕率、邀功心切,害己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