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不是海棠紅》:程鳳台與商細蕊的情感,觀眾到底在期待什麼


《鬢邊不是海棠紅》:程鳳台與商細蕊的情感,觀眾到底在期待什麼

《鬢邊不是海棠紅》火了!剛剛開播一週,全網收視一片好評!

《鬢邊不是海棠紅》改編自水如天兒的同名網絡小說,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一代天才京劇名伶商細蕊與愛國熱血商人程鳳台因戲結緣相知,兩人在梨園百態和戰火動亂中並肩奮鬥前行,最終攜手與殘酷命運砥礪抗爭的傳奇故事。

兩位主角更是收穫了觀眾的全部期待。黃曉明擺脫了之前人們對其的油膩的詬病,將瀟灑多情的程鳳台完美呈現。尹正更是將一代名角商細蕊演繹得讓人心動。不少女性觀眾更是表示了對尹正戲劇裝扮的喜愛。

然而,觀眾的關注點似乎不在於時代抗爭主題。該劇女主角佘詩曼,劇中飾演程鳳台妻子。觀眾表示,對於二人的感情戲並不感興趣,而是關注在程商二人的感情發展。

《鬢邊不是海棠紅》:程鳳台與商細蕊的情感,觀眾到底在期待什麼

一、 觀眾期待二人CP說明了什麼

觀看電視劇的同時,隨時可見彈幕,網友們期待二人擦出火花。隨著劇情的發展,海外留學背景的程鳳台對京劇越來越喜歡,二人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不斷地產生精神吸引。

而網友們的彈幕則出現如下內容——妻子怕程鳳台在外面有女人,彈幕則是“外頭的男人才防不勝防”,“外面的男人更可怕”;二人喝酒吃花生米聊人生,彈幕“我竟然看出了愛情”,“這不是愛情是啥”;兩人喝醉了,彈幕“會不會發生什麼呢”。

也有網友表示,這部電視劇情節有些拖沓,但依舊吸引人們繼續觀看,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關注二人的關係發展。

不難看出網友們是以獵奇的心理關注著劇情的發展。但其實早在中國古代就有男風文化。

二、 中國古代的男風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男風文化,漢武帝有男寵五人,我們熟知的“斷袖”是漢哀帝和董賢的故事——董賢白日睡其袖上,哀帝不忍推醒,遂割袖而起。分桃之愛與龍陽之好都是明證。

而到明清時期男風更盛,明代宣德年間禁娼,致使男館奉行,舉國上行下效,蔚然成風。而明清期間亦盛行男風小說。明朝的性小說中有大量關於同性戀的表現,出現了《弁而釵》、《宜春香質》和《龍陽逸史》等專門描寫男同性戀的性小說。

可以看出,男性與男性的感情中,亦存在主動方與被動方。處於被動方的男性則不得不接受主動方對其身心的女性化想象,將自己摹擬成女性。好男風者偏愛女性化的男色,男風小說的書寫中處處展露出對男寵、優伶的雌化心態。

而後,則漸漸發展為平等的男風愛情關係。在《紅樓夢》中亦出現了男風文化。寶玉與秦鍾、蔣玉菡等人就發展了這種平等的同性愛,賈寶玉追求與秦鍾、蔣玉菡等人構築在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基礎上的同性愛。

《鬢邊不是海棠紅》:程鳳台與商細蕊的情感,觀眾到底在期待什麼

三、 為何明清時期男風盛行

明清兩季男同性戀現象氾濫,甚至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追其原因,在於明清兩代,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之統治階級驕奢淫逸,使得整個社會瀰漫著淫逸之風。明嘉靖、隆慶之後,整個社會奢靡,娼妓之風猖獗。我們熟悉的《金瓶梅》即出現在此時期。

同時,儒家思想自宋明理學對人的思想禁錮,沉重的壓抑在此時得到了反彈。雖然解放了人性,但也帶來了人慾橫流、道德淪喪的副作用。

加之人們的獵奇心理,使其追求更猛烈的感官刺激。女色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慾望時,男風便應運而生。男風涉及人群範圍之廣令人咋舌,上至皇親貴胄,下及士人商賈。

《鬢邊不是海棠紅》:程鳳台與商細蕊的情感,觀眾到底在期待什麼

寫在最後:

時至今日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已為一些國家所認可。截止於2019.5.17“國際不再恐同日”,全球目前有30個國家和1個地區立法承認同性婚姻合法。

同性婚姻是對傳統婚姻模式的一種變革,體現了婚姻的多元化,滿足了同性戀人士的結婚需求。我們也不必再用獵奇的心理來關注這樣的婚戀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