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哭?別再說“別哭了!”哭泣背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昨天在樓下看到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在哭,媽媽在旁邊顯得有點不耐煩:“我跟你說不要哭了,你一直哭,我怎麼知道你要幹嘛!”


我們似乎很容易對一個正在哭的孩子說出“不要哭!”這句話,因為我們期待孩子能主動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以便我們去解決,而不是用哭的方式。


但殊不知,對孩子而言,他們的哭多半是一種情緒的抒發或宣洩,這不,大人在壓力很大時也會有這種情緒,因為適度哭泣能幫助人體解除心理壓力。


孩子總愛哭?別再說“別哭了!”哭泣背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如果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不要哭”,這會讓孩子感到他的情緒被否定,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情緒忽略」。經常被情緒否定的孩子,會產生“我的情緒不重要”的心理,從而更無法理解、信任自己的情緒,容易衍生出一些情緒行為問題:如自卑、躁動、焦慮、退縮、冷漠等,孩子長大後,也更容易有空虛、暴怒、不易與人親近等狀況。


當孩子哭泣時,不要先責備,不妨先讀懂孩子哭泣背後的原因。


孩子常哭的七大狀況:


1.孩子覺得一直被要求:例如剛放學回來,孩子一下被要求去寫作業,一下被要求去洗澡,一下被要求把書包收好,一下被要求收玩具……,孩子就可能在某一個莫名的時間突然哭泣,令大人摸不著頭緒。


2.孩子其實肚子餓了:孩子不容易察覺自己的情緒波動和「餓」有關,這是要大人協助建立經驗的,因此當孩子情緒不好,離剛剛進食又有點時間,可以試著提供一點食物,讓孩子心情平穩些,此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你有沒有發現你吃完東西后,就沒那麼失控了”,下次記得,有這種感覺時就要去吃點東西,讓你維持好情緒。


3.孩子身體疲累了:累了大腦控制力就會變差,越低幼的孩子越是如此,但很少有孩子累了會去主動休息,因此大人在安排孩子活動時,建議預先就要將小憩時間安排進去。


孩子總愛哭?別再說“別哭了!”哭泣背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4.孩子感到有壓力:例如剛上學、需要適應新環境、或多了弟弟妹妹,孩子會因為需要適應而有壓力,這時就很容易愛哭,如果這時候說「不要哭」那就是否定孩子的情緒了。大人應該要了解孩子的壓力源在哪裡,應給予更多的陪伴,引導舒壓的方式,讓孩子順利適應。


5.孩子迫切想要某物:孩子都不太能等待,除了因為自我控制能力仍不好外,就是孩子沒有辦法處理無法掌控的失落感,就像有些爸媽說,小孩要拿手機,不給他就大哭,面對這種問題,有兩種處理,一種就是爸媽你不能給孩子的東西,就不要讓孩子常看到,第二就是漸進式的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媽媽會給你,但你要先說…或先做到…”,在延遲滿足的訓練過程中,關鍵是大人要說話算話。


6.孩子刺激過度:

例如很吵雜或變動大的環境,像遊樂園、喜酒、看舞臺劇等,有些明明是小孩要求要去的,但去到那邊卻又一直情緒不穩,就有可能是因為接受過多刺激的原因,這時候就是帶孩子到比較安靜的角落,或離開到外面休息一下,情緒就會穩定下來。


7.孩子想要得到關注:就算哭會被罵會被罰,常感到被忽略的孩子還是會這麼做,因為哭就是能引起大人的注意,這稱為「負向注意力」,想要改變,大人就要多點努力,在孩子有適當的行為表現時,主動多給予專注、讚美,引導孩子想要大人關注可以用這些方式–「正向注意力」,而當孩子用不當的方式討關注時,就建議大人要越冷淡、情緒變化越少越好,孩子才會覺得你的反應無趣而減少行為。


孩子總愛哭?別再說“別哭了!”哭泣背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說“不要哭”,除了搞清楚原因,你也可以多說這些話,來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1.我知道你很難過。

2.我知道這對你來說真的很難。

3.我在這裡。

4.你要抱一下嗎?

5.等你冷靜下來就來找我。

6.跟我說說你怎麼了,媽媽/爸爸聽著呢。

7.我會陪你一起做。

怎麼樣,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