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做作业就畏难、焦躁、拖拉?有个母亲破解了孩子的心理关!

孩子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绝对是个世纪性难题。

今天一位非常认真、非常用心的妈妈,孩子读三年级。

说件让手手君印象深刻的小事,这位妈妈买了《软笔书法课》,进了老师的作业点评讲解群,每周都坚持盯着孩子练习,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解,每次交上来的作业也都有进步。

看到她写来的陪读经验,果然是世上最怕用心二字啊,孩子一点点的成长看得到。

作为一名陪读家长,我像很多父母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很多焦虑、急躁、愤怒与无奈。孩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不配合、跟不上,都会造成我的困扰。

比如,我一度总觉得女儿Coco好奇怪。我自问还是个很善于管理情绪的老母亲 ,可当Coco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任凭我怎么耐心解释都不管用,她总要惊天动地得吼叫和大哭。

我有时也很无奈,明明没责怪她什么,怎么就情绪失控了?为什么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呢?

这样的问题,一直牢牢牵绊着她,也深深困扰着我。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每个负面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似乎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了。

01

孩子负面行为

背后往往有个正面动机

我曾和女儿为了小报的标题大吵一架。

因为每天的时间都很紧,我告诉她,小报的标题就稍微粗体美化一下,不美化也行,没关系的。(小报这种事,大家都懂的)

但她反复用IPAD查了很久别人是怎么美化的,又因为不知道关键词该怎么写,始终查找不到合适的结果,最后竟然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浪费在标题的美化上。

当时我终于控制不住雷霆震怒,Coco则嚎啕大哭,可她哭到最后说了一句:“我想写得好一点,你干嘛要这样说我啊!”

原来,这个正面的动机被我一味追求效率而忽略了。

仔细回想起来,陪读时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次。其实,只要在略显矛盾的苗头之初,父母稍停几秒,细细琢磨一下,以成年人的情商,基本都能找出孩子背后那个正面的动机。

可难就难在,老母亲能克制住自己的本能反应和情绪,去静下心来找这个原因吗?找到了之后,如何把她引导到高效的学习上来呢?

自从想明白这点,我就觉得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在这件事上是真正上了心。

当然,事情没那么完美,不是找个正面动机鼓励两句就好了。在这个琢磨方法的过程中,真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但我越挫越勇,经过一段时间,总算是小有战绩与大家分享。

02

为什么你越安慰

孩子越生气?

如果孩子的动机是想把事情做得完美,那就和她一起探索方法,教会她如何达到完美。

你发现没有,小盆友们其实都挺处女座的,都喜欢完美。但由于能力问题或者对“完美”的认知和成人不一样,他们往往会在一件事上重复做,越做越懊恼,越做越没信心,同时造成了时间上大大的拖延。

我曾经劝说孩子“其实你不用那么完美”那样的话,但后来我发现这样不好,因为这等于在否定她的能力,不仅对她当下的挫败感毫无帮助,而且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会没有信心放手去做。

这个时候,大人可以温柔地对那张已经满是懊丧之情的小脸说:“你是想把它做得更好吗?你觉得怎样才是你心目中的好?”

然后,老母亲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场景,看能否通过引导的力量让她自己达成目的,或者借大人一臂之力一起达成。

或者,老母亲可以判断一下是否有必要做到孩子心中的那个程度(比如小报事件),如果觉得确实没太大必要,那也要耐心劝解,拿出孩子信服的理由,而且给出孩子可接受的方案。

03

为什么你那么耐心

孩子还是听不进?

如果孩子的动机,只是不想让自己和父母失望,那老母亲就要用语言和行动充分证明,你对她的关爱不会因为她做不到而改变。

有经验的老母亲都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孩子做不来题目时,往往很容易焦躁崩溃。

尤其,当老母亲讲解后孩子如果依然理解不了,就会表现出更绝望的样子,甚至大哭大闹。

有时家长觉得自己明明没有发火、也很耐心,怎么孩子就一下子爆发了?孩子一爆发么……老母亲离爆发也不远了,于是整个小区都能听见了。


孩子一做作业就畏难、焦躁、拖拉?有个母亲破解了孩子的心理关!


以往,我觉得这就是“畏难情绪”,是思维能力或者知识储备还不够,需要加大训练度。

但后来我发现,这不仅仅和知识能力储备有关,更和心理因素相关。

孩子往往是因为在这件事上失去了自信,也怕令父母失望,所以会有哭闹或者沉默等各种不同的表现。

在这个时候,父母尝试再去跟她解题,无疑就是给自己添堵,此时此刻孩子可是完全听不进去的。

所以,不如给彼此留一个空间,等平静的时候再去辅导,如果仍然不懂,可以暂时把难题搁一搁。

一定不要做出一副“无语问苍天”的神态打击孩子的信心,而是安抚她的情绪:“不会不要紧的,这个是有点难,妈妈再想想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教你,你也动动脑筋,我们一起努力。”

04

为什么孩子有时

就是爱钻牛角尖

如果孩子的动机是想自己尝试,那就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机会。

再举个例子。

有次Coco理书包,理了很久都不来洗澡。

晚上的时间本来就有限,我挺着急地在浴室喊她过来。可许久都没声音,这下我开始吼了,说她拖延症严重,结果她气急败坏地又哭了。

原来她理了一半,想起有道题还没做完。她想做,又发现需要画简单的几何图。

其实,那个图原本是让大人协助画的,但她想自己尝试,试了多次都不成功,纸都快被擦破了。我又在那儿心急火燎地喊她来洗澡,她气急交加就哭了。

从成年人考虑事情的角度,孩子当然应该是赶紧叫爸爸妈妈过来协助把图画好,然后尽快做完题目,赶紧去洗澡,这样效率最高;或者甚至先去洗澡,洗完再定定心心做题也行。

可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式。

有时候为了效率,大人会帮孩子做掉很多事,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率,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

其实孩子自己是很有想法独立完成的,这种主动性,其实很可贵。

所以,大人有时真的要忍——忍一忍急切想帮孩子把事情做好的心,忍一忍打扫战场时的内心抓狂。

忍一忍,给孩子独立尝试的机会。

Coco自己剥虾的时候,其他孩子连橘子都要大人代劳,而她现在已经能自己吃大闸蟹了,这背后又意味着我给她洗了多少次洗不干净的衣物啊,说多了都是泪!

所以,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尝试这些事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并包容他一时有限的能力。

05

总结

陪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所谓的经验之谈,也是在自己不断的失败中摸索出来的。可教育这件事,没有什么正确答案,我的这些心得,可能也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而且,陪读过程中,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抗衡多式多样,背后那个“正面的动机”也远不止上述三种,还需耐着性子去探索。

以及,就算解决了心理关,还有方法关、刷题关……过五关斩六将,远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

只愿各位老母老父在这条荆棘之路上互相取经,与孩子多一点母慈子孝,少一点厮杀搏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