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位于菏泽城东6公里处的岳程办事处岳楼行政村有一古园,始建于元末明初,时为袁家花园。明朝万历年间,当朝御使何尔建将彭家田庄、花园一并买下,取名"凝香园",又因此园为何家所有,故亦称"何家花园"。 何家花园座西朝东,正门口内侧不远处,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矗立在牡丹田中,原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何鲁丽手写的"凝香园"被刻在石碑上。

后经历代增建,何家花园面积达150亩,花木品种达几百种,加之园内有山有水,奇花俱全,曾引来许多游人骚客吟诗作画,也曾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园内曲径通幽的小道依稀可见,抬眼望去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奇花异草。在花园西北角,是年前修缮一新的何氏宗祠,这里是何家子孙祭祖的地方,花园另一侧还保留着何家花园一些旧貌,里面种着牡丹、腊梅等。  

据介绍,何家花园在"姓"何之前,已经存在数百年。据考证,隋唐时代就有此园,正式建于宋代,宋代此园名叫"东皋园",是曹州府第一游览名胜。元朝时蒙古族袁姓占据此园,取名"正春园",后来袁家败落,明朝万历年间,何家五世祖、御史何尔建购置下这个花园,后人开始称其为"何家花园"。  

"园内有600多年的凌霄树,400多年的桧柏,数百年的腊梅和1000多年的翠松,花园南部还耸立着一块虎形石,这是御史爷何尔健当初从无锡带来的,至今仍在。"  今年76岁的何淑文是何家第十八代孙,在此负责照看花园,今年已是第15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何家花园内至今存留有腊梅、桧柏等名贵花草树木40余种。菏泽久负盛名的绿牡丹、黑牡丹也源于何家花园,何家花园见证着菏泽牡丹的整个发展历程。园子看上去已不再多姿多彩,但从布局上看,风骨仍在。  

有文人这样形容现在的何家花园:"小院凝香碧玉风,亭台轩榭岳楼中,沧桑不减影玲珑。虎石岩边携玉魄,凌霄树下舞蛟龙,百年如梦故园红。"何家花园当时在全国很有名气据何淑文介绍,何家花园现存留40亩,其景观大致分三大部分:何氏宗祠、何家碑林、园内各类奇花异草。何氏宗祠内陈列着何氏自明朝以来在朝为官者的灵位及画像,何家碑林为何氏墓地。  

"明朝万历年间,我们何家是名门望族,从山西洪洞搬迁到定陶一个村子后,五世祖何尔建做了两台御史,村子还因此更名为西台集,购置这个园子后,专门种植牡丹。"对何家历史深有研究、原菏泽师专退休教授何淑淦说,何尔建是朝廷三品官,买下这个园子后,并不能长期在此居住,便交给其长子何应瑞管理。何应瑞接手后,又扩充了200亩,后将花园规划成东皋园、牡丹园、腊梅园三部分,扩建后的何家花园,美不胜收。

"当时何家花园在全国很有名气,园内种植了大量的名贵植物,是曹州府第一游览名胜。"何淑淦说,何家花园是我国古代北方八大名园之一。当年东皋园种植有各类奇花异草,腊梅园栽植有数百年的腊梅,牡丹园专门种植牡丹,至今保留有何园红、何园白、金黄、绿玉、葛巾紫等近20种牡丹名贵品种。  

何应瑞辞官回乡后写的七律《牡丹》,描绘了何园牡丹之美:"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到家。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摇风百态娇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  

园子里,仙足石、神蟾烧井、破碎的花缸、仙药坑、卧虎石等,每一个景观石都对应着一个神话传说。见到石头的时候,故事也随之而出。这些石头与神话故事一起,成为何家花园不可失去的符号。

铁拐李变驴毁花缸

据说当年御使何尔建从京城带回来两只花缸和一个虎形石,花缸放在了花庭的两侧。仙人吕洞宾出游至此地,竟忘记了与众仙聚会,等到铁拐李来叫他,吕洞宾不愿走。一天,一头毛驴突然跑进了花庭,又踢又蹦,把花盆踢坏了不少,花缸也给踢烂了,洞宾感到很扫兴,不久就离开了花园。据说,那头毛驴其实就是铁拐李变的。那只花缸至今仍保存在何家,除上面的古人像稀奇少有外,其硬度更是惊人,即使用金钢钻也钻不动,实为珍品。

神蟾烧井

据说蟾有三条腿,和龙凤一样,属于神虫。"凝香园"内有口井,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井壁笔直,井内壁的砖纹丝未动,下去掏井时发现,砌井之砖都是硫璃,往井内投掷什物发出的是铜音。相传,井内有一种蟾,曾用火烧了此井,砖是被蟾烧硫璃的。井水清凉甘甜,消暑解渴,曾为当时街里富人冷饮之水。

仙足石

"凝香园"的迷人景色把仙家吕洞宾给留下了,并且和花园的主人何御使之父何朝臣交上了朋友,两人经常在花园饮酒游园。家院是个下人,看不见吕洞宾,也不敢去问,只是在一旁侍侯酌酒。有一次,老太爷和吕洞宾饮酒时,老太爷离开去小便,这时家院才大着胆子问了一句:"我咋看不见您老人家?我侍侯您这么长时间了,能不能让我见上一面?"吕洞宾说:"早晚让你见一回。"后来老太爷离开人世了,家里人都围在床前呼喊着,这时门外传来道人化缘的锣声,家院赶紧跑出门外,见一道人身背宝剑,手使佛尘,家院说:"道长,我家老爷眼看就要咽气了,请您到别处去吧。"道长长叹一声就不见了,随即发现在道人站过的石板上留下了一个脚印,怎么也擦不掉,家院这才明白,原来刚才之人就是吕洞宾,何氏便把那石板保存起来,并给取名"仙足石"。

卧虎石 传说,当年何家花园中央一日忽长出一石,并见其渐渐长高,忽有一狗骑石便尿,自此不再长,观其形如虎坐卧。后来人们把它镶在一块石头座上,供人观赏。民国初年曾有人一万元买走,未成。

仙药坑 何家花园所在地岳楼村,解放后是菏泽县一区所在地,当时有个卫生室,正门朝南。1957年秋,卫生室药品经常不翼而飞,卫生室的人曾听到晚上药瓶叮当作响,而何家花园旁一水坑内药气扑鼻。消息不胫而走,西至西安,南至阜阳,东至济南,北至德州,每天人山人海,来此烧香求药的络绎不绝,至今这一仙药坑仍在。

母子树和凌霄

说的是园内一对古老的夫妻银杏树,当年夫妻恩爱,枝叶繁茂,丈夫被害(刨掉了),妻树悲哀不止,显出枯态,后来从妻树的底部又生出一株小银杏,人们称之为母子树。母子相依为命,至今仍生存在凝香园内。

凝香园的凌霄已存活了几百年,当地人称之为望金难,凌霄开喇叭状红芯黄花。据原菏泽市园林处吴长青主任介绍:他所见的凌霄花包括进口的美国凌霄花都不及凝香园内的凌霄花大。

何家花园简介

何家花园位于菏泽岳城办事处岳楼村的尽头,座西朝东,正门口内侧不远处,一座三米多高的石碑矗立在牡丹田中,原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何鲁丽手写的"凝香园"被刻在石碑上。几位花农正在牡丹田锄草。  

园内曲径通幽的小道依稀可见,抬眼望去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奇花异草。在花园西北角,是年前修缮一新的何氏宗祠,这里是何家子孙祭祖的地方,花园另一侧还保留着何家花园一些旧貌,里面种着牡丹、腊梅等。  

据介绍,何家花园在"姓"何之前,已经存在数百年。据考证,隋唐时代就有此园,正式建于宋代,宋代此园名叫"东皋园",是曹州府第一游览名胜。元朝时蒙古族袁姓占据此园,取名"正春园",后来袁家败落,明朝万历年间,何家五世祖、御史何尔建购置下这个花园,后人开始称其为"何家花园"。  

"园内有600多年的凌霄树,400多年的桧柏,数百年的腊梅和1000多年的翠松,花园南部还耸立着一块虎形石,这是御史爷何尔健当初从无锡带来的,至今仍在。"  今年76岁的何淑文是何家第十八代孙,在此负责照看花园,今年已是第15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何家花园内至今存留有腊梅、桧柏等名贵花草树木40余种。菏泽久负盛名的绿牡丹、黑牡丹也源于何家花园,何家花园见证着菏泽牡丹的整个发展历程。园子看上去已不再多姿多彩,但从布局上看,风骨仍在。  

有文人这样形容现在的何家花园:"小院凝香碧玉风,亭台轩榭岳楼中,沧桑不减影玲珑。虎石岩边携玉魄,凌霄树下舞蛟龙,百年如梦故园红。"  何家花园当时在全国很有名气 据何淑文介绍,何家花园现存留40亩,其景观大致分三大部分:何氏宗祠、何家碑林、园内各类奇花异草。何氏宗祠内陈列着何氏自明朝以来在朝为官者的灵位及画像,何家碑林为何氏墓地。  

"明朝万历年间,我们何家是名门望族,从山西洪洞搬迁到定陶一个村子后,五世祖何尔建做了两台御史,村子还因此更名为西台集,购置这个园子后,专门种植牡丹。"对何家历史深有研究、原菏泽师专退休教授何淑淦说,何尔建是朝廷三品官,买下这个园子后,并不能长期在此居住,便交给其长子何应瑞管理。何应瑞接手后,又扩充了200亩,后将花园规划成东皋园、牡丹园、腊梅园三部分,扩建后的何家花园,美不胜收。

"当时何家花园在全国很有名气,园内种植了大量的名贵植物,是曹州府第一游览名胜。"何淑淦说,何家花园是我国古代北方八大名园之一。当年东皋园种植有各类奇花异草,腊梅园栽植有数百年的腊梅,牡丹园专门种植牡丹,至今保留有何园红、何园白、金黄、绿玉、葛巾紫等近20种牡丹名贵品种。  

何应瑞辞官回乡后写的七律《牡丹》,描绘了何园牡丹之美:"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到家。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摇风百态娇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  

园子里,仙足石、神蟾烧井、破碎的花缸、仙药坑、卧虎石等,每一个景观石都对应着一个神话传说。见到石头的时候,故事也随之而出。这些石头与神话故事一起,成为何家花园不可失去的符号。(来自网络)

冯玉祥从凝香园买腊梅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这是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西溪口东侧,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的墓碑上一段《墓志铭》。

冯玉祥曾于1932年3月至10月、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两次在泰山隐居,1948年9月1日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后,遵照其生前意愿,迁葬至此。冯玉祥墓在1952年动工,1953年10月15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墓为削山而建,正面为一石砌的墙,从上到下依次是郭沫若所题"冯玉祥先生之墓"、冯玉祥头像、冯玉祥1940年所做的诗《我》和祭台。冯墓东南方向有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墓。

在泰山隐居期间,他曾安排人到曹州府何家花园买过牡丹等。

凝香园亦称"正春园",位于山东菏泽城东岳程办事处岳楼行政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原为袁姓所有,称"袁家堂"花园,后为何氏购得,故称"何园"。

凝香园是我国古代北方八大名园之一,俗称"何家花园",距今有近1000余年的历史。园中有百多年的刺柏、几百年的腊梅、紫丁香,千年翠兰松和一块假山石。"凝香园"附近的何应瑞墓地古柏成林,苍郁参天。

凝香园位于菏泽开发区岳程办事处境内,东临广州路,西靠花城西路,南接新丰路,北依淮河路。据考证,隋唐时代就有此园,正式建于宋代,宋代此园名叫"东皋园",是曹州府第一游览名胜。

元朝时蒙古族袁姓占据此园,取名"正春园";后来袁家败落,被明代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工部尚书,菏泽城东何楼村人何应瑞购得,又称"何园",著名的"何园白"、"何园红",为此园所出。兴盛时达二百多亩,亭台轩榭,奇树异石,苗绿水秀,鸟语花香,曾在齐鲁闻名一时。

五百多年沧桑变换,风雨侵蚀,尤其历经战火、"文革"浩劫,古园屡受摧残蹂躏,十损有八。如今仅存四十余亩,所幸正是原来花园的最佳景区。近年重新整建,增景布点,却也约略可见旧时名园的绰约丰姿。

初入凝香园,给人的突出感觉是玲珑小巧,古朴典雅,与曹州牡丹园的雍容华贵、博大浑厚形成鲜明对照,相映成趣。有观赏者曾用"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作比喻,却也能道出个中韵昧。园内狭窄的青砖小径,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蛇,蜿蜒伸向花木深处。园内南边,是牡丹种植区,园中牡丹四十余种,最多时曾有一百八十多个品种,"何园红"、"何园白"即为此园所培育。其花盛开时,硕大色艳,孤傲群芳。"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在家。摇风百态妖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这是花园的第二代主人、明代工部尚书何应瑞当年归乡游园时,陶醉于牡丹盛景而诗兴大发,对牡丹的吟咏。 [1]

古老的凌霄树,几株粗壮的枝干攀缘而上,苍劲神奇,枝繁叶茂。六百多年的树龄,正是花园悠久历史的见证。环绕凌霄,多是前人栽植的海棠、紫荆、丁香、女榛、石榴、腊梅、绣球、紫薇等,虽苍老古拙,但依然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园内北边的一株腊梅桩,据说已有一千多年,老干新枝,依然旺盛。花园北部,有两株400多年树龄的桧柏,粗壮挺拔,状如双人骑对马,栩栩如生。花园南部,耸立着一块太湖石,是何尔健当初从无锡带来的,其状似下山猛虎,气势凌人,故称"虎形石"。花园的西北角,在绿树青藤掩映下,便是何氏宗祠的大门。"万世流芳"的匾牌下,门两旁是一副浓墨行草书就的联语:上联为"御史爷清正为民德传千古",说的是闻名于时,遗绩于后的明代铁面御史何尔健;下联是"思源公重教爱国名扬九州",说的是何氏十六代孙,纵横山东,声闻京华的民国间北平市市长何思源。 [1]

凝香园一直繁延四百年,据祖孙三代在这座花园当花工的刘老人讲,一九三三年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为美化泰山,一次就从该园买去五百株腊梅。当时就连赵楼、李集"下广"的大胡红,也从此园所购。可见那时"凝香园"花事之盛。辞官回乡后写的七律《牡丹》,描绘了何园牡丹:"廿年梦想故园花,今到开时始到家。几许新名添旧谱,因多旧种变新芽。摇风百态娇无定,坠露丛芳影乱斜。为语东皇留醉客,好教晴日护丹霞。"直到一九三七年底,日寇侵占菏泽后才败落下来。目前只剩下10多亩,专植牡丹不足3亩, 牡丹品种70多个,其他杂花40余种,如刺梅、刺桐、玉果、白果、凌霄、黄芽球、紫薇、月季、看石榴、木瓜、柿子、龙头枣、铁梗海棠等。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扑朔迷离的何家花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