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還記得嗎?80後的我,是深深記得的,而且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我就是那個少年。這個世界不能少了魯迅這樣的人,世界具有多樣性,有人混沌之時,必有人清醒於世。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現如今,很多人的膚淺,讀不懂魯迅先生的深刻,於是就開始呱噪、否定。這場疫情下,普通民眾的聲音,廣泛地質疑否定作家、專家的“泛平庸化”思潮,細思極恐!

個人感覺,像魯迅先生這種“手術刀”在任何時代都需要,也必須要有。仿若“吹哨人”,也有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嘶喊,給迷路的人打醒,讓他們重新開始思考。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高調唱著去魯迅化的,一定不是好學生,也未必是愛國者。我是82的,那時的我們很愛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意境高遠,詞藻耐人尋味。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時代不用了,難道不需要這種以筆為良藥,能夠喚醒人性良知的大文豪了嗎?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任何時候魯迅都不會過時,就像臨床醫學中外科醫生的手術刀,雖然放療,化療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出現,但腫瘤之流的離不開手術刀。社會人性的惡性腫瘤需要魯迅。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魯迅先生生在中國是中國的幸運,而作為中國人讀魯迅先生的書何嘗不是幸福呢!魯迅先生的文章是黑暗裡爆出的火光,可以照亮人的內心,洞悉世界。魯迅先生把奴性人帶到血性上來,他也是在黑暗中摸索,沒少碰壁,最後把鼻子都碰平了。看是一則自嘲的話語,卻是對自己人生前行路上的寫照,缺少朋友,樹敵太多。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有人罵魯迅,有人詆譭魯迅,因為就是他太敢於剖析人性,直至人心最為黑暗的地方。魯迅先生的文章不會過時,更不會是歷史文化的包袱。相反地,認識到魯迅先生文章帶來的福祉的作家也有很多。所謂正義的發聲從來都是很小的,但是時間是最公正的,魯迅先生帶來的影響與偉大是植根於正義者之心的!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不是魯迅晦澀難懂,不適合青少年,也不是魯迅不識當下的時務,真實的原因是魯迅筆下的文字刺痛了某些人。如同先生說的,他的形象愈發高大,彷彿要擠出我皮袍下的小來。魯迅先生關切民眾疾苦,無情鞭撻社會醜和人們心靈深的汙穢,於是他們害怕他。這從反面證明,魯迅不可缺少,因為他和當下的終南山、李蘭娟及無數白衣戰士一樣,是我們民族的脊樑。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中學時代背誦魯迅先生的的文章,那時候只知道背,到了中年,重新讀先生的文章,是真正的讀懂了。魯迅先生是中國文學史的驕傲!魯迅生活的時代,他人生的經歷,思想的蛻變,都能深深地教育我們,讓我們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魯迅就是其中一個,即便中年回到家鄉,他依然是那個熱血少年模樣。看到祥林嫂遭遇魍魎,看到閏土自覺跌入塵埃,也看到阿Q那印堂上顯示的無處逃避,孔乙己自欺欺人得過且過,華老栓殷切購買人血饅頭。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魯迅是中國青少年的思想啟蒙者,初中的時候,自我意識剛剛覺醒,因為學了魯迅的文章,才開始思考社會,琢磨人生。是魯迅告訴了中國青年,真正的人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儘管做到很難,但每個人都有了標杆,有了方向,這就意義重大。

不可“去魯迅”,應該“活魯迅”

我沒有什麼大的文學造詣,也沒有把魯迅先生的所有作品都熟讀。但是我們80後上學的時候,課文裡的魯迅先生的內容我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